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14期   作者:段世莲
[导读] 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构成
        段世莲
        新疆德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构成。在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广泛地使用自动化技术,有助于全面地提速国民经济,确保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高效性,从本质上提高供电水平。本文将对电力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
导言
        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信息技术的融入,从而来尽最大可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对智能化供电的需求是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的主要应用形式。输配电自动化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的高速运算功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数据化功能,解决了人工无法轻易实现的数据分析处理,智能化程度相当高。同时,输配电自动化不需要复杂的人工操作,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的便捷性,不但能大大拓宽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的管理范围,更使得输配电的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网络系统自身带有的严密的运算程序,提升了整套系统的精确度之余,更能在计算范围内自动处理一些突发问题,从而使电力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与安全的服务,促进企业自身和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
1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必要性
1.1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现代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通过输配电工程,为各个用电地区输送电能,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能。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企业必须优化生产模式与管理机制,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则有效地解决了高效生产、稳定输送、安全供电的民生问题,能够有力保障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1.2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技术
        电力企业实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能够实现电能的自动化生产,大大节省了生产电力的时间成本,减少一线劳动力投入,在提高生产效率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动化技术与产品设备的改革创新。通过对传统电力工程技术的改良促进了企业科研力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对员工的科学管理。
1.3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强有力的保障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我国工业快速发展进入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志。电力工程自动化,是企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的成果,也是企业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推进的动力,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只有不断提高输配电工程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更好地服务用户,提高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中存在问题
2.1 电力输配工作缺乏尖端技术
        尽管这些年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电力输配电工程有了非常大的进展,无论是输电还是变电都已经达到掌握领域的最高层次,不过总的来说相对于欧美国家我们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研究仍然处在启蒙阶段,缺乏尖端输配电技术使得电力企业的供电无法达到深层发展,尤其一些用电精密机械还需要从外观进口,否则仅凭国内工业制造业的产出还不能满足中国庞大的用电需求。
2.2 缺乏科学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体制,国家电网属于国有企业,各项环节受国家规章制度约束,从总体大框架上看制度无可挑剔,但是输配电过程是工
人操作的过程,在很多细化的实际作业中没有非常有效的管理体制约束。甚至有地方领导仍有计划经济的残留思想,从长远看,不利于电力企业的人才管理和物资分配。
2.3 电力损耗现象难以遏止
        首先,我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引入时间较短,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自动化基础保障存在一定的问题且企业在应用方面也不够娴熟,稳定性与安全性有待加强,尤其是远距离的电力输送远远达不到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这一状况大大制约了自动化运行效率,造成严重的电能损耗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随着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开发利用,大量的机械运转使得企业电能消耗量也在不断提升,设备的后续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以及不正当的设备操作,进一步加剧了能源损耗。


2.4 外界因素影响
        除了内因,外界因素带来的输配电局限性也非常多,譬如南北方气候环境的不统一给设备带来的损坏,像北方的冬天严寒可能会是电负荷不断下降,而南方的夏天高温天气也不会刷新用电量,庞大的用户需求对用电企业永远是严峻的挑战。如果企业不能重视这些恶劣外界因素就无法做到设备的定期养护,当设备过度使用后老化速度加快,输变电的性能也自然随之下降。除却气温还有暴风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运行都是严峻考验。
3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改进措施
3.1转变管理方式,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
        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每个企业保证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电力企业应当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电力运行效率,保证输配电的稳定性。第一要完善工作流程与责任分配,规范器械设备的使用,明确各部门各人员负责的工作程序,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制定责任制,明确每个人员的负责内容,一旦运行出现纰漏,能够准确找到问题根源;二是要按照电网的规划,进行改造工程,做好电网传输容量提升工作,提高电网配输电的安全和质量项目,优化电网结
构;三是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制定赏罚制度,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
3.2投入大量资金,促进先进技术的吸收
        电力企业想要尽快完成自动化工程建设,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针对市场需求,加大对科学技术投资力度和研究深度,加快先进技术的吸收速度。对内,提高成本投入,配置自动化生产设备与系统,优化工作流程,尽快完成自动化技术的更新换代;强化企业员工的科技意识,完善监管机制,严禁员工进行违规操作,降低工作失误。对外,积极运用各种资源,加强与科研院所及专业院校之间的合作,针对企业技术缺陷加大研究力度,逐步完善企业的生产运行。
3.3强化人员素质,重视人才引进与培训
        工作人员方面要改革不合理的工作体制,健全人才管理机制,保证员工的基本权益,使每个员工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要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重视高等院校的人才引进工作,对原有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工作,让员工学习专业的知识,掌握自动化运行手段,在培训中要加入实践操作与思想培训,让员工充分了解设备运行原理,强化操作经验,同时培养现代化的思维意识,更好地适应自动化工程的工作,全面提高员工的知识素养与业
务。
3.4针对环境问题,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
        湿度和温度是影响输电设备的主要环境因素。在设备制造过程中,要注意选材的合理,选用散热良好、密封性强的材料,尽量提高设备对环境的抵抗性。加强输电设备的检修力度,对出现损坏的设备能在第一时间做出补修或更换。优化输配电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夏季用电高峰期要提前准备,做好演练工作,保证用户用电的质量。
3.5 强化用电高峰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每逢用电高峰对电力输配都是极大的考验,电力企业领导层要有充分的认识,对当前地市每年用电高峰的参数进行总结,以此为基础对今年的用电情况进行预设,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同时,鼓励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工作人员在高峰用电期间需认真记录各项数据,为明年后年用电高峰的提前预设提供可靠支持。
结束语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能够帮助供电企业增强实力,增加经济效益。将自动化技术引入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其目的在于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故而,我们需重视和解决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改善自动化运行环境,做好技术投资,促进电力事业的长效运转。
参考文献:
        [1]魏笑然.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科技创新与应
        用.2018.01.
        [2]徐桃红.浅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通讯世界.2016.08.
        [3]刘子琦.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探究.山东工业技术.2018.07.
        [4]蔡连斌.电力企业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科技视界.2017.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