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平
宜昌市夷陵医院 湖北宜昌 443100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本院收治82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一般护理模式(对照组,41例)、延续性护理模式(观察组,41例),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并发症(血压过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一般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模式
肾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若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能够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则会诱发多种肾衰竭并发症发生,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受饮食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影响,肾衰竭患者的数量持续增多。肾衰竭患者本身年龄较大,身体状态较差,发生肾衰竭并发症的几率较高[2]。慢性肾衰竭是常见的一种肾衰竭并发症,也是一种比较危重的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治疗,还需在治疗期间辅以优质护理服务,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本院收治82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为25:16;年龄区间为61-83岁(72.34±3.65)岁;病程1-5年(3.31±1.56)年。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24:17;年龄区间为61-84岁(72.50±3.83)岁;病程1-5年(3.25±1.68)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P>0.05,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室环境管理、密切监测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饮食指导等一般护理。
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因患者本身年龄较大,病程较长,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因此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护士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情绪波动,明确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认知干预,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让患者认识到负面情绪对疾病的不良影响,促使患者主动配合临床,调节情绪,乐观对待治疗。②透析护理:护士需明确患者的血管走向以及分布情况,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顺利置管。穿刺、置管尽可能在无菌环境下完成,进一步规范无菌操作步骤。在穿刺之前,还需清洁、消毒患者的穿刺皮肤,插管成功后覆盖无菌敷料,预防感染。③并发症护理:因患者本身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士还需积极预防并发症、处理并发症。在血液透析治疗前,指导患者暂时停止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期间维持头低脚高位,给予低流量吸氧治疗,合理控制血液泵入流速,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补充营养液,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
1.3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评分,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量表[3]、焦虑自量表评估[3],量表得分越高,患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
(2)并发症(血压过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3.讨论
临床将血液透析作为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案,可获得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因慢性肾衰竭患者本身存在较多危险因素,会对血液透析治疗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质量更高、更全面的护理服务。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备受欢迎的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更重视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4]。要求医护人员可通过延续性护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遵医嘱行为执行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再者,延续性护理要求医护人员明确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与身体实际水平,从源头解决问题,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进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由上可知,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燕,王德光,王菊霞.优化饮食干预对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整体健康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50(2):162-165.
[2]窦素冰,李建平,黄琦, 等.综合饮食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高磷血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3):81-83.
[3]李家琳,付丽.血液透析病人饮食治疗态度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考评[J].护理研究,2020,34(2):202-207.
[4]陈苗.授权饮食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和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8):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