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孙静波
[导读] 慢性呼吸衰竭一般指呼吸衰竭,通常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缺氧,并且由此引发一系列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孙静波
        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杭州 311400
        【摘要】慢性呼吸衰竭一般指呼吸衰竭,通常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缺氧,并且由此引发一系列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条件下呼吸,且排除心脏自然解剖分流和原发心排出量降低等情况后,出现PaO2低于60mmHg,或者伴有PaCO2高于50mmHg时,则被称为呼吸衰竭。通常慢性呼吸衰竭会导致多器官损害等较严重的症状,以至于死亡率较高,本文针对此问题来探究如何合理的对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进行临床护理来缓解呼吸衰竭的症状和控制呼吸衰竭的进程。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临床护理;

引言
慢性呼吸衰竭通常发生在慢性胸肺疾病呼吸功能障碍加重时,常伴有严重的多器官损害、严重的生理代谢紊乱等症状。目前临床治疗方法有控氧治疗、促进二氧化碳排放、机械通气、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等。由于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众多,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复杂,需要临床护理干预,控制呼吸衰竭的进展,改善呼吸衰竭症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密切关注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病情变化、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持续低流量吸氧、重视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加强心理保护和保证基础护理。

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关注呼吸衰竭病人的病情变化,诸如血气分析、观察法等记录病人的状态的变化。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患者的生命体征,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患者的及本生命体征是否出现问题。另外,需要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因为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等可以引起心律失常,以阵发性心动过速等为常见,需要注意观察心电监护,出现问题时及时报告医生。还需要观察病人是否出现紫绀、球结膜充血甚至是昏迷等症状,这些都提示肺性脑病的存在。[1]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病人有神志不清伴有肢体不随意活动时,需要适当给予约束。

二、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由于呼吸肌动度下降、呼吸道粘膜运动减少等情况导致患者自主咳嗽力度差,无法自行排出痰液,出现呼吸道阻塞后则会导致肺泡通气不足。易发生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在给予了对症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及时排除痰液,通常呼吸道。通常情况下,可以结合雾化、消除支气管痉挛等药物将痰液稀释,便于排除。另外,昏迷患者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翻身和拍背,还可以结合体位引流,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的促进痰液向主支气管近端聚集,便于护理人员吸痰吸出,必要时可以进行纤支镜排出痰液。

三、持续低流量吸氧
给病人持续性低流量吸氧时,需要选择正确的给氧方式,包括:鼻导管给氧:插鼻导管的时候,注意缓慢轻巧,插入深度约为鼻尖到耳垂距离的三分之二。但是鼻导管可能会引起粘膜损伤等症状。

鼻塞发给氧: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通常采用此种方法给氧,对于粘膜无损害作用,且能保护呼吸道不受感染,但是吸氧的浓度较低,不适合重度缺氧的患者。呼吸器正压给氧:通常严重通气功能障碍的呼吸衰竭患者会采取此种方式给氧。
在给病人给氧时,氧气的浓度要合适,对于缺氧并且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可以采取低浓度给氧,中高浓度给氧适用于血氧分压下降然而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者降低的患者。给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例如紫绀减轻或者消失,说明给氧治疗有效,如果出现患者神志或者意识障碍加深等症状,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给予药物等处理。[2]

四、重视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入院后通常使用了抗菌、利尿、强心等药物治疗,大多数情况下易引起血液浓缩和电解质紊乱等状况,出现代谢性碱中毒,且体液中的钾含量下降。并且,呼吸衰竭的病人还伴有高碳酸血症,易引起脑血管扩张使得头部血流增加引起脑水肿。期初症状不明显,患者精神状态表现比较极端,并且患者对于二氧化碳的耐受性较强,使得即使出现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症状依然较轻不易被发现的情况。因此可以借助血气分析进行观测并且即使报告主治医生使用合理的药物改善体液和电解质的不平衡状态,

五、加强心理防护和基础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通常病程长,加上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消极心态,此前有研究证明,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活动。导致机体的免疫能力进一步下降。护理人员可以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患者通常由于对于疾病认识的缺乏和对治疗环境的陌生,容易出现紧张和恐惧心理,并且恐惧心理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这些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可以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和阐述自己的护理操作的大概流程和作用,并且可以向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的知识,让患者的恐惧心理下降。[3]
二、慢性呼吸衰竭具有病程长、治疗效果差等特点,使得患者容易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的情绪。此时,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焦虑量表评分等,针对性的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基础护理方面,尽量保持湿度、温度恒定,每天定时通风。做好口腔和各种管道的消毒和护理。并且需要预防患者出现压疮、深静脉血栓和跌倒等并发症。

六、小结
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通常年龄较大,体质较差,因此,病死率较高。科学的护理方法和医疗团队的健全对于患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全面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并且对待患者的态度友善,能取得患者的信任,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朱秀敏. 50 例慢性呼吸衰竭临床护理分析[ J] .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 2009, 7( 7) : 171- 172.
[2]郭玉梅. 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 J] . 临床肺科杂志, 2005, 10( 1) : 122.
[3]胡学军.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J] . 现代临床医学, 2005, 31 ( 2) : 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