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眩晕病人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及其临床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任艳明 朱琳
[导读] 研讨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在耳源性眩晕病人中的应用及其干预效果。
        任艳明  朱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目的:研讨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在耳源性眩晕病人中的应用及其干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模式对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医院收诊的84例耳源性眩晕病人进行设组研究,对照组(n=42)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n=42)基于其条件开展眩晕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案的跌倒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眩晕残障程度。结果:观察组发生跌倒事件的病人占比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眩晕残障测评量表(DHI)测评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应用于耳源性眩晕病人的临床干预,对减少跌倒事件发生、提升病人满意度均有明显作用,值得推荐。
【关键词】 眩晕分级护理;耳源性眩晕;干预效果

    耳源性眩晕是指由前庭迷路感受障碍引发的一系列眩晕,在眩晕疾病中占比接近70%[1]。其主要影响病人的耳部功能以及躯体、情绪状况,但发作期与缓解期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故而护理干预也有一定差异。目前临床针对耳源性眩晕的护理普遍未划分阶段,此种情况下病人不仅配合度不高,同时还极易发生跌倒。为避免该类问题出现,本研究制定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对耳源性眩晕病人进行干预,效果较理想。具体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医院收诊的84例耳源性眩晕病人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耳源性眩晕的诊断标准[3],②年龄在18~70岁范围,③病人及其家属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②合并内耳疾病,③有严重精神异常或沟通障碍等问题。按照随机数表法设组研究,对照组42例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最高72岁,最低28岁,平均(51.73±6.24)岁;包括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原炎、梅尼埃病以及突发性耳聋伴眩晕各有21例、5例、8例和8例;观察组42例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最高73岁,最低26岁,平均(50.89±6.13)岁;包括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原炎、梅尼埃病以及突发性耳聋伴眩晕各有22例、5例、7例和8例。两组间性别、眩晕类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显示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指导,包括入院时评估病人的跌倒风险及生活自理能力,叮嘱病人按医嘱合理服药,并做好防跌倒措施,如走廊增设扶手、保持厕所地面干燥等,干预至患者出院。观察组基于其条件开展眩晕分级护理,以美国耳鼻喉科学会听力与平衡委员会编制的标准[4]为参照,将病人由轻到重分为Ⅰ~Ⅲ级展开干预,直至患者出院。具体包括:①Ⅰ级眩晕,可指导病人练习头动、站立以及视物等平衡动作,同时引导病人通过深呼吸、聆听音乐等方式合理调节自身情绪,以免情绪过度波动引发眩晕。②Ⅱ级眩晕,从意识状态、步态等多个方面评估病人的跌倒风险系数,耐心为病人及其家属科普眩晕、防跌倒等方面的知识,以加深病人对自身病情的了解,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并为其提供轮椅、拄拐以及眼镜等使用,以进一步保障病人的住院安全。③Ⅲ级眩晕,在病人活动期间,需安排专人或1名家属全程陪护;静息时,为病人取合适的体位,叮嘱其多卧床闭目休息,若有剧烈呕吐的现象出现,需视情况及时给予补充能量液、使用止吐剂等处理,并密切监测病人的基础体征;病房内保持安静和整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减少声光刺激,并适当对其进行情绪安抚等。
1.3 评估项目
观察并统计两组发生跌倒事件的情况,同时采用我院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从服务态度(30分)、住院环境(30分)以及护理业务能力(40分)三方面评估病人的满意度,评分≥80分为很满意,评分60~80分为基本满意,评分<60分为不满意。问卷回收率100%。总满意度=(很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以眩晕残障测评量表(DHI)[5]为参照,评估干预前后眩晕主观症状对病人产生的影响程度,量表共设有躯体、情绪及功能3个项目(25条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残障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使用SPSS20.0程序中的卡方与t检验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显示为率(%)与均数±标准差(±s),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跌倒事件的统计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发生跌倒事件的病人分别有6例和0例,占比为14.29%和0%;观察组发生跌倒事件的病人占比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6.46,P=0.01)。


3讨论
耳源性眩晕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其发病与前庭迷路感受机制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可给病人造成听力减退、耳鸣以及发作性眩晕等一系列症状,并可增加病人跌倒的风险,无论是对其身体健康或生活质量均非常不利。经及时规范治疗后,耳源性眩晕的症状普遍可得到有效控制,但为预防治疗期间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
眩晕分级护理是临床针对眩晕疾病提出的一种新护理模式,能够根据病人的眩晕症状程度及特点,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措施干预。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在采取眩晕分级护理后DHI量表评分、跌倒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谭雁红等[6]研究观点相似。说明眩晕分级护理应用于耳源性眩晕病人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减轻病人的残障程度,预防跌倒,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分析认为,眩晕分级护理根据相关权威标准将病人划分为3个级别,并给予其相应的护理指导,服务内容相比常规护理更加精准,也更具有针对性,故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于病人的病情恢复需要,能够促进病人耳部及躯体功能恢复,进而表现在DHI量表评分的降低上;而眩晕主观症状对病人产生的不良影响降低,病人的躯体平衡感与活动能力明显增强,则利于减少跌倒的发生;并且,眩晕分级护理紧贴病人的病情设计,各项措施更显人性化、干预效果更明显,病人对该护理方案的认可度、满意度也相应提升。
    综上所述,对耳源性眩晕病人开展眩晕分级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残障程度,减少跌倒事件发生,同时该护理模式也更易获得病人的满意评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白莉萍,褚悦同,张阳,等.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藻酸双酯钠治疗耳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3):40-41.
[2]蒋慧.耳源性眩晕患者放松训练的护理干预措施[J].心理医生,2017,23(33):307-308.
[3][1]孙丽,任秀平,林乃芬,等.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对于耳源性眩晕患者干预效果价值研究[J].系统医学,2020,5(04):171-173.
[4]余胜娣.耳源性眩晕患者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及其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9,9(01):118-120.
[5]孙妮娜. 前庭康复联合冥想放松训练对降低耳源性眩晕患者跌倒风险的效果[D]. 2018.
[6]谭雁红,林棣华,陈丽婵,等.耳源性眩晕病人眩晕分级护理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02):314-3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