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肝病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周源
[导读] 观察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肝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周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广西 南宁 530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肝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9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肝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比较组和护理组,比较组临床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在比较组临床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经临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组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比较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肝病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效果比较明显,具有推广借鉴意义。
【关键词】肝病患者  个性化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影响  研究

1 引言
肝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临床发病率比较高,病程也比较长并且容易出现反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具有较大的影响[1]。对于肝病患者,药物治疗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临床实践证明,对于肝病患者应用具有个性化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现做如下阐述。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基础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2019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肝病患者94例,按随机原则划分为比较组和护理组,每组各47例患者,全部患者经临床医学诊断均确诊为肝病。本研究对精神障碍患者及其他严重临床并发症患者予以排除,其他患者采取自愿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比较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28-64岁,平均58.3±3.2岁;症状包括慢性肝炎22例,急性肝炎17例,肝硬化(腹水)7例,肝癌1例。护理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59.6±3.7岁;症状包括慢性肝炎18例,急性肝炎19例,肝硬化(腹水)8例,肝癌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比较P>0.05,没有统计下意义,可以比较。
2.2 临床护理方法
(1)比较组。临床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患者常规饮食护理及必要的心里护理等。
(2)护理组。护理组在比较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临床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包括:
第一,心里护理干预。临床护理人员要经常性的、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并满足患者心理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对患者的心里状态进行干预。通过向患者详细介绍肝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对肝病具有清醒的认识并正确对待疾病和治疗过程[2]。护理过程中注重提醒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一旦发现患者精神状态发生变化,要及时查明原因,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产生负面思想情绪和抑郁精神状态,消除患者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第二,饮食护理干预。肝病患者的饮食比较重要,由于肝脏承担着人体的代谢和解毒功能,需要从人体中摄取足够的热量,肝病患者摄取热量和营养必须保持平衡。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饮食干预,要为患者制定科学的符合个体身体状况及营养热量需求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多食用富含营养、并具有养肝护肝作用的新鲜水果蔬菜及低脂肪肉类等食物,坚决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高脂肪油腻食物,同时要指导患者纠正不良日常生活习惯,做好保肝护肝工作,促进受损肝脏的快速修复[3]。
第三,健康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据此制定健康护理计划,向患者详细讲解肝病的有关知识,住院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出院后的巩固性治疗和预防复发等措施,提高患者对肝病的认知程度。患者出院后要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提醒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如发现异常要及时联系医护人员或立即到医院复查。
2.3 临床观察指标
(1)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本项研究采用肝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该评定量表满分为60分,其中得分:51-60分为生活质量优秀,51-50分为生活质量良好,31-40分为生活质量一般,21-30分为生活质量较差,低于20分为生活质量极差。
(2)患者满意度调查。对于肝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其中得分:86-100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满意,60(不含)分以下为不满意。
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1.0版本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做校验;技术资料用%表示,用x2进行校验,以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4 讨论
    (1)肝病是人体肝脏受到酒精、化学物质及病毒因素的影响,导致代谢功能紊乱而引发的肝脏病变,肝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及肝癌等,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临床实践证明,对于肝病患者临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由于肝病病程比较长,容易发生反复,患者容易产生负面心里情绪和抑郁精神状态,对临床治疗产生较大影响[4]。
(3)本项研究显示,对于肝病患者,临床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里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健康护理干预等措施,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肝病患者,临床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改善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雪琳.向昕,陈晓蓉.个性化心里护理对肝病患者雨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2):64-66.
[2]王艳.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勇于肝病护理中的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7):24,29.
[3]刘辉.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9):177.
[4]孔祥花,卢法英,贾明新.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2019,13(15):2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