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刘云娟 罗欢
[导读]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刘云娟   罗欢
        解放军陆军第九四六医院 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100例患者;对照组为实施传统管理模式的患者;研究组则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患者;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不良护理风险的总发生率中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针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良好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约束护理人员的行为,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引言
心内科疾病大多数都具备着一定复杂性特点,归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患者现有的身心健康情况相对较差,其他疾病相对较多,而且由于循环系统对于身体机能影响较大,如果出现疾病加剧以及加重的情况之后,很容易出现一定程度问题。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大多数重症患者身心健康受损的问题十分明显,直接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了有效开展针对性护理,优化护理工作质量和效果,就需要首先客观认识到常见护理风险特点所在,明确常见护理风险及问题,继而辅助为后续护理质量提供一定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2018年5月-2019年3月期间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为基础,从中选出100例患者入组本次研究。对这100名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将护理管理措施改进前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护理管理措施改进后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使研究组与对照组人数、性别、年龄范围等一般资料相近(P>0.05)。具体情况为: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均在51-77岁,平均为(65.18±7.53)岁。研究组则共有2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53-76岁以内,平均(66.46±6.29)岁。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护理工作时,采取常规护理工作方式,定期检查患者使用的药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进行收集,及时与患者沟通宣传康复治疗信息,确保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工作时,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保证护理人员掌握扎实的临床护理基础知识。在护理开展之前组建患者代表小组,保证护理各项工作开展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同时患者代表小组需要组织患者进行治疗信息学习,并做好患者的日常生活记录。每个月需要定期开展工作座谈会,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并做好会议记录,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在患者康复治疗室,需要保证室内环境的安静、和谐、舒适,为患者提供一个较好的康复氛围。当患者进入康复治疗室后,需要将不符合治疗环境要求标准的所有物品交于家属,或交给医护人员进行保管,避免对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在患者饮食起居护理时,需要注意合理的约束管理,不能出现患者营养不良,同时也避免患者出现营养过剩等问题。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风险管理护理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等级标准进行合理划分,安排专项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开展时需要注意人员的交接班,防止患者由于精神压力过大,而出现自杀或自伤等危险行为,确保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治疗工作。
1.3观察评价标准
①护理工作效果显著:在患者接受了护理管理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的康复出院周期缩短;②护理工作有效:心血管患者在参与风险管理护理工作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好转,但患者的康复时间没有较大变化;③护理工作无效:护理工作开展之后,患者的临床状态与病情没有出现好转,甚至出现了转坏的迹象,影响到了患者的治疗康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为风险事件发生率,用n(%)表示,结果以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为护理满意度评分,用表示,结果以t进行检验,将P<0.05视为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在各项护理风险的总发生率中,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应有的针对性,首先针对这些患者特点,针对性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然后分级、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积极对特殊病例进行分析和探讨,预见性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风险发生以及潜在风险并非是没有原因和影响因素的,恰恰相反,很多问题出现大多数都是具备着一定特异性,如果不能针对性对护理质量和风险排查进行加强,则很容易造成护理质量问题,产生一定程度不足之处。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内科病房接待的患者普遍存在病情严重的特点,由于人们经济条件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加严格,而对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不到位,则极易引发各种风险事件,进一步导致护患关系恶化,使得护理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风险管理指的是在明确有风险的环境里通过管理将风险发生率降低,通过护理风险管理能够转变医护人员的护理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推动患者的康复,因此对患者进行风险管理不仅能降低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还能够缓和医院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关系。我院通过住院前期准备、规章制度管理、病房巡查与风险隐患管理等措施对患者进行服务,经研究后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说明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使用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护理。
结语
心血管患者多为危急重症,然而内科也是医院中较为特殊的科室,患者的病情变化快,风险性大,这也增加了护理难度,对护理工作如何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所提出的最新护理风险管理是具备一种科学化以及系统化的护理体系,此外,该护理模式主要是以患者为主的工作,一切都是要按照患者的想法来出发。
参考文献
[1] 王波,杨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2):236-237.
[2] 何春雷,胡颖颖,项俊之,等.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7):885-888.
[3] 刘楠,苏伟,宋淑萍,等.血管蒂宽度在重症患者容量评估中的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7):908-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