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娟
竹溪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湖北竹溪 442300
【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膀胱全切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效果。方法 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膀胱全切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结果 研究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膀胱全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同时,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快速康复理念;膀胱全切;围术期护理;并发症
在我们认知的泌尿系统中,膀胱肿瘤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疾病[1]。在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是实施膀胱全切术,不过,在围术期,由于该手术创伤较大,因此,患者会出现较强的应激反应,容易发生并发症的情况[2]。有医学研究资料指出,在膀胱全切围手术期间,应用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3]。我院在膀胱全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膀胱全切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中26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为43—70岁,平均年龄(62.7±5.1)岁;研究组中27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为44—71岁,平均年龄(63.8±4.2)岁。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内容如下:①入院健康宣教;②术前指导;③解答患者疑问;④进行常规肠道准备及常规护理。
1.2.2研究组患者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内容如下:①在入院时,护理人员徐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②手术前,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术中体位以及围手术期治疗的有关知识,并让患者熟知术后各阶段需配合的方法,比如:如何应对发生膀胱痉挛的现象,为患者耐心讲解有关于促进康复的种种方法与建议;③向患者介绍我科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与专业的医疗技术,让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增强其信心。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其中包括:舒适度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1.3.2统计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其中包括:尿液渗出、膀胱痉挛、血块积存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做分析,所有数据当中,(%)类计数数据,行X2检验检测;(x±s)类计量数据,行T检验检测;P<0.05时,提示差异显著。
2结果
3讨论
膀胱全切术需要通过患者的尿道进行切除,由于手术切除肿瘤具有一定程度的应激性和创伤性,这就使得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增加,进而影响其术后尽早康复[4]。在膀胱全切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可有效增强疗效,快速康复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结合膀胱全切术的特点和患者在围术期中的特点,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为目的,保证患者在围术期可以获得更有效且科学的护理效果。快速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在手术前的护理与宣教,不仅消除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在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时,也可以积极面对,主动采取处理方法,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其住院费用,节约资源,提高其术后舒适度,促进其尽早康复。本文经过研究发现,研究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膀胱全切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膀胱全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同时,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樊静,张浩,何卫阳,等.快速康复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8,v.43(04):82-85.
[2]刘娟,许敬萍,周萍,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常见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8,039(006):952-956.
[3]沃奇军,祁小龙,刘锋,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机器人辅助全腔内STAPLER法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0,41(02):95-101.
[4]Liao Y , Zeng Q , Xu Y , et al. A Concept Analysis of Continuity of Care in Nursing[J].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2018, 6(006):P.61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