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广东省华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而言,不仅实际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后期使用的稳定性,也更是直接反映出施工过程当中技术落实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后期使用的稳定性、安全性,需要对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并借助一定的措施控制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本文基于此,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提出,旨在为建设工程项目顺利施工建言献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裂缝控制
在我国现阶段建筑行业的整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新技术和相应新材料的引入,使得混凝土的造价低廉,同时混凝土效果较好,因此在整体的运用过程中就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探究相应的控制对策是解决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本文在这方面的运用过程中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
1 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对于建筑工程中房屋的建设而言,在混凝土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根据裂缝出现的原因和相应的形状控制效果就分为四类混凝土裂缝。在整体的分类过程中分为载荷过大出现裂缝、变形裂缝、设计裂缝以及施工中出现的裂缝。根据这些裂缝的实际情况,对于这些裂缝的解决以及控制手段就有所不同。因此,在对这些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就需要有一定的解决措施。其中载荷裂缝出现的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拉应力过大,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
2 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2.1 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由于建筑物在施工或者设计的时候,地基部分或者是建筑物整体的施工不合理,导致建筑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沉降,从而在建筑物的内部或者是外部出现相应的裂缝,这对于后续建筑物的运行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其中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出现的裂缝,在建筑的裂缝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2.2 由于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在干燥时干燥的过快,就会在后期运行过程中产生裂缝。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外部环境的控制不够良好就会使得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内外部收缩速率和相应的塑性变形不一致,使得混凝土的结构出现一定的破坏,因此在这方面的整体运行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收缩也是出现的混凝土裂缝的一个主要原因。
2.3 由于建筑物应力集中而产生的裂缝
对于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设计而言,在整体的设计过程中,由于结构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是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建筑物在整体的运行的时候。出现部分地区的应力集中,这些部分的拉应力过大,就会使得整体的建筑出现局部的破坏,这对于建筑的运行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对于建筑物的应力集中,是建筑物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方法
做好施工过程的控制工作能够对混凝土开裂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我们一是要加强混凝土振捣控制,可以使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来对振捣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进行提升,从而有效的避免过振和漏振。二是要控制好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的控制,一般来说不能超过2米,超过的话需要进行辅助下落,可以设置串筒、溜槽等。
三是在混凝土进行浇筑前应该促使模板支撑系统更加可靠与牢固,在浇筑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模板支撑系统的监督,要安全专人进行监督,防止变形松动等问题发生。四是做好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保养,将洒水养护、覆盖保湿工作做好,在冬季要做好保温措施。养护过程中一般要进行半个月左右,避免在混凝土表面堆放杂物。
3.1 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混凝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上,应充分保证其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在选择水泥时,应尽量选择水化热较低,收缩量偏低的水泥,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降低水泥用量,对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水泥性能及各项指标进行检验,禁止应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在集料应用中,针对细骨料,需要严格控制其含泥量,粗集料应为质地坚硬的石料,保证其级配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孔隙率,保证集料中不含有害物质等杂质;在混凝土中掺入化学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如应用减水剂,可以降低用水量,减少混凝土收缩量,从而避免混凝土裂缝。
3.2 优化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整体性能,影响着混凝土施工的经济性。水化热较大引起温度裂缝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重要成因,降低水化热,可以从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入手,降低水灰比,明确水泥用量与水用量,避免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
3.3配筋设计
按照工程施工要求,合理进行混凝土钢筋配置工作,在进行钢筋配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钢筋品种、钢筋规格以及钢筋数量,对构件性能进行评估;按照施工图纸,确定钢筋配置位置,避免出现钢筋错位等现象,减少混凝土开裂。
3.4 模板施工
在混凝土模板施工中,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保持模板及基层充分湿润;模板设计与制作合理,保证模板拥有足够的刚度及强度,防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位移或变形,导致混凝土裂缝;合理控制拆模时间,在混凝土增长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拆模作业,并按照规定次序进行拆模作业。
3.5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应根据混凝土坍落度,合理控制振捣时间,一般混凝土振捣时间为40s,保证振捣均匀,避免出现过振或漏振等现象。在混凝土初凝前后时间,应采取二次振捣作业及二次抹面技术,通过二次振捣,将混凝土内部中水分及气泡等排除,尤其是针对泌水性较大的混凝土,其浇筑作业应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振捣作业,从而避免因沉降收缩所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对于水泥用量较大的混凝土,在其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措施合理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一般需要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以内。为进行温差控制,需要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预埋测温设备,如水银温度计等,如温差较大,需要采取通风排热,埋设散热孔等措施进行降温,从而减少温度裂缝产生。
结论
对于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问题,对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和稳定性能够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做好技术落实和管理,并且重视对材料等一系列环节的把控,整体上将有效的施工管理落实到位,使得混凝土施工能够顺利有序以及科学合理,这样能够提升混凝土整体施工的质量和效果,也就能够有效的减少裂缝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强.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对策分析[J].居舍,2020(15):29.
[2]李传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策略分析[J].河南建材,2019(06):264+267.
[3]张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9(05):270.
[4]林应淦.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8(0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