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峰
河南辉腾测绘服务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3
摘要:深基坑是高楼大厦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高楼大厦林立,而一个个高楼大厦都不离开优秀深基坑的挖掘和防护,随着深基坑的挖掘面积和挖掘深度越来越大,社会对深基坑的防护和施工监测也越来越重视,设计最合理的深基坑挖掘和防护方案,做好施工管理,从基础做起,才能建筑起一栋栋高楼大厦。
关键词:深基坑的防护;施工监测
引言:
审题可知,本文主要阐述对象为深基坑的防护和施工监测两个方面,本文在介绍两者的技术措施之后,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最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全方面的提升深基坑的防护与施工监测质量。
一、深基坑的特点
1.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稳定性比不上固定结构,因此风险性较大。
2.基坑工程综合性强,不仅需要岩土工程知识,还需要土力学理论、测绘能力、计算机技术及机械理论等众多学识,现代基坑的支护和监测多使用计算机系统,给相关人员提供理论支撑和建议。
3.基坑环境会经常变化[1]:基坑的环境包括土质以及地下水,会随着基坑的挖掘和防护不断变化,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影响,严重的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设立施工监测,监测地下水和土质情况。
二、确定基坑防护工艺或方案
基坑施工前勘察施工现场,对地下水位、土质情况等进行全方面的勘察,收集了场地的所有情况后,同时根据工程的主体结构,确定基坑防护工艺和施工方案,在保证基层防护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制定最合理最贴合的防护措施,常见的基坑支护类型和适用条件有:1.放坡开挖:优点是价钱便宜,适用于土质良好,周围无重要建筑物,场地开阔的情况;2.围护墙深层搅拌水泥土:采用深层搅拌机就地搅拌,将土和输入的水泥浆强行搅拌,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土柱状加固体挡墙,适用于市区工程;3.高压旋喷柱:利用高压喷射水泥浆,混入土层形成水泥土层,相互搭接形成排桩,适用于施工空间较小的工程;4.槽钢钢板桩:用简易的钢板桩形成围护墙,适用于工期短,基坑浅的工程;5. 钻孔灌注桩:土体钻孔,灌注水泥形成桩子,可连接成墙体,墙身强度高,刚度大,支护稳定性好,变形小,适用于软粘土质和砂土地区;6. 地下连续墙:在低下用水泥形成连续墙体,止水效果好,支护效果强;7.土钉墙:边坡稳定的支护,适用于土质较好的地区;8. SMW工法:SMW工法亦称劲性水泥土搅拌桩法,即在水泥土桩内插入H 型钢,可以配合多道支撑应用于较深的基坑。
三、基坑的防护工程工序
基坑的防护工程包含多样,篇幅原因无法一一介绍,这里以最常见的“基坑边坡施工”为例,进行介绍[2],工程工序包含有1.边坡初步成型:根据基坑上下口线挖出边坡轮廓后,人工配合小型挖机修坡;2.土钉成孔:用钻孔机根据钻孔工艺隔距离钻孔,为后续施工做准备;3.土钉安装及注浆:土钉成孔后及时插入钢筋土钉,现场水泥浆二次注浆,使土钉牢固;4.钢筋网片绑扎:钢筋绑扎形成简易墙体;5. 喷射面板混凝土:对钢筋绑扎形成的简易墙体喷射混凝土,彻底形成墙面,作为侧面墙支护,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深基坑的施工监测
深基坑的施工监测,主要在于监测挖掘的防护结构以及土方开挖过程中防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具体来说包含1.观察防护环境和周遭环境的变化是否按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是否按预期进行验收,验收锚杆、钻孔倾斜度、土钉墙、混凝土墙体封固效果等一系列工程;2.基坑施工的各项防护器械,看是否开裂、是否变形等等;3.检查土壤情况,看基坑外面的道路是否沉陷或开裂等;4.着重监测水位[3],深基坑施工必须解决地下水位,一般采用轻型井点抽水,使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底1.0m以下,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抽水以及记录水位。
按监测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施工企业设置专人或专项部门监测,又或是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第三方监测单位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和施工单位沟通,及时了解情况并设计新的工艺,解决问题。
五、可能存在的问题成因
(一)施工人员技能素养缺失
深基坑的防护体系以及施工监测出现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施工人员的技能素养缺失,施工人员作为主要施工者,缺乏专业的防护理论和施工技能素养,而施工队单位也缺乏良好的培训机制、交底制度,导致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出现,日常不注意,等事故发生后只能干瞪眼。
(二)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4]
除了上述所说的培训机制、交底制度外,施工企业还应拥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包括对人的管理、对材料的管理、对施工情况的管理、对实时监测数据的管理、对工期和进度的管理等等,但现实情况反映,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六、建立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面,要想深基坑的防护和施工监测完好,就需要有标准化、细化量化的管理制度,这里按施工整个过程从头到尾分析,包含有以下几点。
1.良好的设计工艺:根据施工地址进行勘察,与设计单位合作,研发深基坑设计施工图纸,明确施工方案,根据施工方案选择合适恰当的施工材料,精细划分工期,这其中良好的设计工艺必不可少,同时因为地质也地下水可能随着深基坑的挖掘和防护出现变动,必要情况下需及时更改设计工艺。
2.交底机制:在组建施工团队之后,应该给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双方积极配合,就深基坑防护和监测的工艺问题上弄懂理顺,最大化减少操作环节上的困难,减少施工人员在技术上的不规范现象,也减轻监督管理人员的压力,进一步杜绝深基坑工程中违规操作、错用乱用带来的深基坑质量隐患。
3.培训机制:为提高施工团队的技能素养,施工单位有必要创建长效的培训机制,培训并不是单纯的入职培训,而是在工程中根据施工人员技能缺失而展开的提高培训,培训的重点应该在深基坑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两方面,其次为进度与成本,尤其是深基坑施工属于挖掘作业,且伴随有不少重型机械作业,安全和质量意识必不可少。
4.施工中监督机制: 1.责任人制度:将职能精细划分,落实到人,让责任人明确自己身上的职责,实行追责制,谁参与谁负责,以此来提高责任人的警惕心和责任感;2分级分区域管理:将深基坑工程施工分级分区域,对整个深基坑工程施工做到网格化管理,更有助于提高管理质量;3.日常监督管理的记录:日常监督管理必须有明确的记录,包括低下水、土质等详细的监测数据,提升工作有效性;4.建立奖惩制度:单纯靠培训并不能彻底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深基坑工程施工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深基坑防护与施工监测人员按表现划分等级,共同推选出最优秀的个人或团体,给予肯定和奖励,对表现较差的个人或团体提出批评,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从施工队伍中清退,从源头减少违规操作单来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七、结束语
总结来说,深基坑工程是高楼大厦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深基坑工程的量在增加,难度在提高,社会关注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针对不同场地选择不同的深基坑防护施工工艺,同时做好施工监测很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对经常出现问题的点需要加以关注,不断改进,以此来提高深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对社会,对企业,对国民,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显志.建筑工程中深基坑的防护与施工监测[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3):181-182.
[2]刘利峰.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监理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7(7).
[3]杜天义.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监理措施[J].中国建材科技,2017(4):111-112.
[4]冯建龙.某建筑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监测[J].四川建筑,2012(0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