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仁
东明县大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日渐尖锐的环境、人口以及资源之间的矛盾,而要想更好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那就必须得加强注重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原则和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提出了合理的建设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环境和资源以及人口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对于这方面的关注和重要越来越高,生态恢复变成了当前社会十分迫切的一项工作,而合理进行生态林业建设则是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点,促使社会经济、资源以及人口得到可持续发展。不过必须得注意的一点就是,生态林业建设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所以需要積极的探索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来开展生态林业工程建设。
1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林业发展来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促使农、牧等相关行业稳定持续的发展,这是一种满足当代人生产需求,并且还不会危及后人的重要工程。在实际建设中,其需要通过合理的布局以及科技手段,然后进行树种结构、林种结构和林业经营方式的调整,加强注重林业发展途径和潜力的拓展,努力实现生态系统的环境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经济高效性等[1]。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就是严格遵循环境保护学以及森林生态学等理论思想,同时还得合理的应用到工程技术学、造林学以及植物学等技术理论,其具体需要遵循的原则如下:
1.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协调、稳定以及持续等的发展,这也就是说强调社会管理有序、社会发展健康稳定以及世代分配均衡等。就伦理的角度上来说,则是需要遵循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理,其中具体包括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系统的相互促进以及协调发展,要求加强重视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应用。换一句话说就是需要将城市生活的优点充分的发挥出来,但是又不能够失去自然的平静以及纯美等。
1.2 效益协调一致的原则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得林业具备着社会再生产能力和自然再生产能力。在经济效益方面,需要努力的实现经济再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林业扩大在生产的经济实力不断的提升,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而在生态方面,则是需要努力的实现生态再生,使得再生产过程中,林业自然资源更新的速度比社会利用的速度要高或者是相等。
1.3 生态工程技术相配套的原则
生态林业工程技术是将生产实际、生态学原理以及经济建设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在物质参与和人工操作下,使得现代工程技术、林业生产生态学以及经济学协调统一,最终实现实际生产中的能流以及物流的稳定循环[2]。生态工程技术原理具体包括生物多样性原理、整体效益原理以及食物链原理等。
2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对于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不够重视
就当前情况来看,很多人员对于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工程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也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从而使得工程建设没能纳入到社会发展计划中。除此之外,建设工程进度慢,并且实际工作也不够扎实,没能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限,时常还会发生毁林事件。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区大多是在经济不发达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不仅仅国家投资少,并且补助标准也相对偏低,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造林难度非常的大,进度也非常的慢。
2.2 缺乏统一规划
当前部分地区对于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严重缺乏统一规划,并且综合治理的意识也非常的差,这样便很难将生态林业工程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然后就是树种比例失调,结构简单,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防护功能。此外,还有部分地区依旧存在着耕作不合理的情况,滥砍滥伐时有发生。部分地区科技人员严重不足,林业基础也比较薄弱。
3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观念方面的建设,促使全民共同参与
为了更好的推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加强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非常的有必要。首先就是需要加强对国民以及林业相关部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意义、必要性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教育,从思想上提升他们的认识。然后就是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人力、技术以及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以此来促使林业经济稳定发展[3]。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的建立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得生态林业建设能够有法可依,而对于一些违法行为则是应该坚决的处罚。最后就是需要不断的完善监督机制,严格监督生态林业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这样有助于保证建设质量的提升。
3.2 加强技术研发,注重人才素质的提升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并且还是一项福泽后代以及造福百姓的重要工程。就当前情况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纳入到国家基本国策中,并且对其发展和恢复还制定了长期的计划,同时在各个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加大。在这个基础上,各个部门应该积极的响应国家政策方针,加强重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确保资金、人力以及各种设备的及时到位。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落实科技兴林这一大政方针。要想更好的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那就绝对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而这就需要加强联系和林业相关学校的合作,以此来为生态林业建设培养高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
3.3 注重造林質量的提升,不断的进行树种结构的优化
就当前生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来说,林业覆盖率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还有林业科技工程质量的提升。而要想更好的达成这一目标,那就必须得不断的提升造林质量。同时,在实际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需要严格的遵循林业发展的规律,并且还得深入的进行预造林地各个方面的研究。例如在平原地区,则是需要加强重视林网防护作用的提升,而在荒漠地区,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固沙防风。所以在实际树种选择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原生物情况、土壤情况以及地形地貌等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合理的优化树种结构。具体需要将本土树种当成是主要选择,之后再进行外来树种的搭配。最后就是需要加强重视苗木的选择,不仅仅需要注重优质苗木的选择,同时还得切实抓好幼苗的抚育工作,以此来为林木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3.4 正确的树立生态经济思想
生态林业工程涉及到社会、自然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如果只是简单的以生态角度来进行指导,那将很难取得良好的建设效果。据相关实践结果显示,只有从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综合性以及整体性着手,才能够更好的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促使社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4]。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不仅仅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效益的提升,并且还得加强重视生态林业经济系统内部协调性。就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生态经济地域差异性非常的明显,所以在实际建设中,我们还得严格的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3.5 加强重视配套工程的建设
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农业经济,以此来有效的提升粮食产量这一配套性的工程建设。就配套工程来说,具体包括致富工程和温饱工程。致富工程主要就是说有效的解决农民经济收入低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林副产品和林产品等来实现。温饱工程主要就是说解决粮食问题,具体可以通过现有耕地生产力的提升来进行解决[5]。这两大工程存在着投资少且见效快等特点,合理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改善农民经济,这样便能够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滥砍滥伐等现象,进而更好的保护生态林业工程稳定的建设和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以及社会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不过其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注意针对我国当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就建设原则以及对策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促使我国生态林业建设工程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莽. 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对策[J]. 林业资源管理, 2002(4):48-52.
[2] 甘肃省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3] 于洋, 杨成.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J]. 现代园艺, 2013(21):64-64.
[4] 张亚丽.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J]. 现代园艺, 2018, 358(10):144.
[5] 徐世莲, 王永明. 浅析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J]. 农技服务, 2017, 34(1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