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雷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市 215001
摘要: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智慧交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苏州高新区的发展现状探讨了高新区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思路,并提出了符合高新区特色和应用需求的智慧交通规划体系的总体框架。
关键词:交通规划;智慧交通;总体框架;
1引言
《苏州高新区“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全区的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将苏州高新区打造成智慧城市新样本。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空间感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结合交通科学、知识挖掘等理论工具对传统智能交通系统的升级,而不仅仅是通信、收费、监控等基础设备的规划建设。
1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智能交运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建设起步相对较早,目前ITS普及率已非常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为了缓解交通堵塞的问题,在交通智能化方面探索和研究上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资金,刚开始的研究只是简单道路功能、信号灯设置以及汽车智能化方向的探索。现在的智能交运系统包括有:智能公交系统、智能收费系统、智能应急响应系统、智能地图系统、智能运营服务系统等等。
(1)自动驾驶
ITS尤其是车辆自动驾驶的想法首先提出在城市交通问题突出的70年代。统一管理的车辆无人驾驶从很久以前就开始考虑并实际应用于这类城市的通勤车和建机领域。但这与行驶于公路的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有着决定性的不同,后者必须在杂乱纷繁的交通中迅速决定自己的行动,使得人工智能成为必要条件。由于自律驾驶技术有望降低驾驶员负担、减少事故发生、提高能源效率等,因此从80年代开始就开展大规模持续性的研发。碰撞安全技术也将辅助驾驶员、能动地避免事故作为目的,逐渐向ITS领域靠拢。直至20世纪末,通过各类道路行驶测试项目,已成功掌握了这两方面的“关键技术”。
(2)大数据与智慧交通
从整个交通与大数据的关系来看,交通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在交通开始时,可能只有一个地标机,它可以获取车辆位置的数据。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等手段,可以从车辆和道路上获取更多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为传统的交通运输业提供服务,还可以为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提供智能化、安全化的服务。
(3)生态智慧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其实是在原有系统上进行升级和改造。它对提高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交通信息、流量、噪声、道路、交通事故、天气、温度等的智能采集,保证人、车、路与环境的相互沟通,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可达性、经济性,保护环境,降低能源消耗。
(4)移动互联网与智慧交通
近些年,移动互联网得到了高速发展,它将移动通信终端与互联网相结合成为一体,是用户使用手机、PDA或其他无线终端设备,通过速率较高的移动网络,在移动状态下(如在驾驶、乘坐地铁、公交车等)随时、随时访向Internet以获取信息,等各种网络服务,获得道路信息和最优出行方案。
2高新区智慧交通总体框架规划
在全区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基础上,面向苏州高新区智慧交通系统“1234”的总体目标,全面整合交警、交通局、城管局、有轨电车、规划局等部门的智能化需求,以国内首个融合交警、交通运输、城管三网合一的城市交通大脑,车路协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突破后的率先示范应用,出行链全过程解决方案,构建一个符合高新区实际的智慧“1+1+4”总体架构,“1+1+4”即一个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一个大数据资源中心和四大专业平台。
——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是高新区智慧交通系统的运行载体,是各个应用系统(子系统)的各种信息和数据集中展示、应用的资源交汇中心,它是智慧交通系统的最高决策指挥部门,具有最全面的职能,是集发布、调度、协同、研判等功能于一体的业务调度中心。
——大数据资源中心:对公路、河道、公交车、地铁、有轨电车、飞机、地图信息等行业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和汇总,形成巨大的数据库,包括:交通运输数据库、行业业务数据库、交通运输阈值数据库,建立综合交通大数据资源中心。
——智慧管控平台:面向交警大队的道路交通管控指挥集成平台,能够实现多种交通信息的采集、汇总、融合处理、分析研判、指挥调度、信息发布等,实现道路交通调控、交通事件快速反应能力以及有机的组织协调等功能,提升公安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智慧交运平台:面向交通局的综合交通运输行业监管平台,能够实现多种交通运输行业(公共交通、道路客货运输、基础设施管养、港航水路、运政执法等)的信息化监管与服务,提升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效率。
——智慧停车平台:面向城管局的停车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停车场信息的采集、数据分析和信息发布等功能,实现全区停车信息联网共享,缓解高新区停车难问题,为政府停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智慧服务平台:面向公众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出行门户网站、手机APP、交通电视、道路诱导屏、热线电话等多渠道。
3高新区智慧交通体系总体建设内容
(1)整合高新区各类分散的交通信息资源
基于现有交警、交通、城管等各部门的卡口式电子警察和信号控制机的视频监测设备,进一步扩大交通流检测范围、检测方式和检测数据种类。通过在路口、路段设置或复用相关系统的雷达检测器、视频检测器、地磁检测器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获取收集道路交通流数据,提高交通信息采集传感器的建设覆盖率,逐步实现高新区交通信息感知全覆盖。
(2)建立统一的基础应用支撑环境和平台
搭建高新区综合交通云计算环境。通过以租代建的方式,以苏州国科云、华为云、阿里云等数据中心资源为支撑,构建面向高新区交通行业统一的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资源池,形成智慧交通云安全管理体系、运营管理体系和灾备管理体系。建设综合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数据交换共享的标准化体系,包括数据共享方式的标准化、交换数据表示的标准化、数据交换方式的标准化、数据交换内容的标准化,为数据开放共享提供基础。
(3)结合各部门的需求建立专业化业务协同应用分析平台
在多部门业务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基于基础应用支撑平台,结合交警、城管、交通局的业务需求建设专业化的业务应用,建立业务决策系统,包括面向交警的交通事件预判系统、交通智慧系统、交通设施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平台、交通运营平台。
4 结束语
未来随着高新区智慧交通的全面铺开建设,加快推进高新区一批重大智慧交通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并取得明显效益。到十四五末期,高新区监测传感器、数据采集分析设备、车路协同设备的国产化率将由提高至90%以上,无人驾驶汽车产业规模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培育出30家年收入超亿元的智慧交通企业,集聚智慧交通行业电子信息制造企业60余家,智慧交通系统集成及信息服务企业30家,形成产业集群4-5个,智慧交通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要力争达到160亿元,智慧交通系统集成及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参考文献
[1]何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与推进举措研究——以智慧南京顶层设计主要思路及发展策略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7):72-76.
[2]陈琨,杨建国.智慧交通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4(9):28-30.
[3]程大章.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基础概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9):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