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趋势下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8期   作者:臧晓旺
[导读]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的网络安全的问题也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臧晓旺
          鼎讯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的网络安全的问题也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形势日益严峻。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然而,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关涉公共秩序的构建,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同时,我国网络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芯片和操作系统等领域存在短板,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就成为必不可缺的手段。本文基于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现状,理论结合实际,对构建国产化趋势下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国产化;自主可控;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一、引言
         “技术安全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是打造网络强国的必要条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17日表示,我国网络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芯片和操作系统等领域存在短板,要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当前,我国正从政策、法规及标准等多方面发力推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基础设施、核心设备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及实际应用构建的安全生态体系,正在加速“国产自主可控战略”的落地实施。
二、网络安全的严峻形势
         继陆,海,空,太空之后网络空间已被视为"第五空间",受到各国高度关注.美国推出了监控代号为PRISM"棱镜"的计划,以及Xkeyscore计划.Xkeyscore计划是覆盖面最广的窃取网络情报的计划,几乎涵盖了一个普通用户在网上的一切行为,包括邮件内容,网络访问和搜索以及相关元数据。纵观过去的2020年,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步入深水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持续深化,数据泄露、高危漏洞、网络攻击以及相关的智能犯罪等网络安全问题也呈现出新变化。
三、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现状
(一)网络安全人才来源受限
         据介绍,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培养工作依然发展缓慢,与日趋复杂的网络空间安全形势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信息安全及相关专业人才每年不到10万人,而目前网络安全人才总需求量则超过70万人,预计到2020年,相关人才需求量将达到140万至200万人。目前的现状是,学历教育不仅需要经过长达4年的人才培养周期,而且每年仅能输出1.5万名毕业生,况且目前仍存在着偏重理论学习、实践门槛较高、与产业实践脱节等问题,短期之内无法满足社会各界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
(二)网络安全人才组成结构不合理,网络安全技术重视不够
         目前的网络安全从业人员中从事运营与维护、技术支持、管理、风险评估与测试的人员比例占据绝大部分,而战略规划、架构设计、网络安全法律等方面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各类人才均存在缺口的前提下,战略规划(49.2%)和架构设计(46.8%)方面的岗位人才短缺情况最为突出,运营维护(16.1%)和技术支持(14.5%)岗位人才短缺情况相对较为缓和。人才队伍结构呈现底部过大,顶部过小的结构,“重产品,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依旧十分普遍。
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1.网络安全实践教学环节短缺
         由于众多院校存在着资金短缺、技术陈旧、积极性不强、与缺少与企业交流机会等问题,并未配置足够的实践教学环境,或无法具备实战型较强的实战环境。导致授课方式仅能以课堂为主,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能完美对接。


2.高校人才培养与网络安全实战需求存在差距
         网络安全实践教学环节短缺直接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多而实战能力弱的特点,出现毕业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问题。学生毕业后即便进入工作岗位,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企业培训和实战演练才能胜任岗位工作。
五、解决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问题的对策
         我国在国产化趋势下,在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需要拿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手段,更多的魄力,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比其他国家做得更好,才能保障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人才短缺,一直是网络安全领域发展的一大短板,在国产化趋势、自主可控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会更丰富。因此,针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扩展网络安全人才来源
         建议高等院校把网络安全作为通识教育的内容,提倡开设网络安全基础公共课程,鼓励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兼修,推动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全覆盖。网络空间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符合行业特质的人才培养体系。应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根据需求和自身特色,拓展网络安全专业方向,结合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大胆探索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如支持高等院校开设网络安全相关专业“少年班”“特长班”,引导更多的专才积极投身到网络安全人才队伍中,为建设网络强国保驾护航、贡献才智。
(二)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实战经验
         从上述问题分析来看校企脱节,人才脱节是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大弊端。因此高等院校应强化网络安全专业和学科体系建设,加快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尽快形成校企合作的持续培养机制。高校可与维护网络安全相关度高、需求迫切的企业建立长期对口合作关系,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推动网络安全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三)加强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机关、院校和企业人员流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力量不足。针对一些高校网络安全方面教师缺乏的情况,可以开设“进修班”“深造班”等,分阶段、分人群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使大量非科班出身的教师转好学科方向、夯实学科功底,切实担负起网络安全教学任务。
         同时,拓展网络安全等特殊专业的师资引进渠道,除了公开招聘海内外优秀教师,高薪聘请行业内权威专家,还应积极引进企业师资力量,并给与对等待遇。使得更多的具有实战经验的网络安全人才登上到讲台,传授最先进最有实战经验的知识和技能。
(四)鼓励举办大型网络安全赛事,多渠道发现网络安全人才
         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全国性的网络安全行业政策,从全局指导各类机构可以从多种渠道进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发现工作。比如,可以仿照电竞行业的机制,根据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措施或政策,积极鼓励与实际网络安全实践相贴合,着眼于未来网络安全发展的国家级别联赛,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
六、结束语
         过去二十余年,我国在网络和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中央网信办成立以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速度明显加快。无论是从一级学科的设立,还是各种法律文件的颁布等相关工作部署下,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建设战略被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综合来看,在网络强国建设进程中“后发”和“跟跑”的地位,决定了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无法满足信息化快速发展和国际网络空间博弈的基本需求,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同世界网络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应在战略上重视,意识上培养、政策上鼓励、措施上引导越来越多的人员成为网络安全人员,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成为网络安全人才,不断壮大我国网络安全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刘金芳.探索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新模式[J].网络空间安全,2017,8(10-11):11-14.
[2]杨良斌,周新丽等人.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12):81-87.
[3]普玉婷.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5):111-112.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臧晓旺,男,鼎讯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