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8期   作者:李宪臻
[导读] 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
        
         李宪臻
         甘肃中平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30
         摘要: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建筑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根据本专业的社会实践需求,培养出能够将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去的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对建筑学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成为当前专业教学过程中所迫切追求的目标。经近几年的尝试,在普通本科院校师资实践能力偏弱、实践教学条件有限等情况下,在教学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变的过程中,笔者逐渐认识到实体建筑模型的应用在专业教学中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力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建筑模型;建筑学;范围;方式
         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筑类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幅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迎来新一轮报考热。为规范建筑类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及相关教学活动,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基于此标准,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编制了本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然而,近年来随着生源情况的变化和企业对毕业生岗位技能要求标准的提高,原有人才培养方案逐渐显现出其培养模式的不适应性。为此,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文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相关职业类院校积极探索,相继提出了“理实一体化”“工学交替”“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等教学理念融入其中。本文借鉴现有模式,考虑行业特殊性和专业特点,提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1企业对建筑类复合型人才的新要求
         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推动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行业,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是满足BIM技术发展的内在要素。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由于建筑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复杂,要求相关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见闻以及高素质的职业能力等。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基于建筑企业的新常态发展,其对于建筑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一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筑企业暴露出用工慌的问题,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根据调查用工企业普遍反映刚入职的职员在专业知识掌握上还不够扎实。二是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无论理论知识多么丰富,其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基于新时代的发展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中,以此为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建筑技术在不断更新,要求人才必须要具有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界限的意识,能够独立地、创新性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能够独立承担建筑工程项目,才能体现出职业价值。四是具有较高的大数据意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与建筑行业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因此,要求建筑领域人才必须要掌握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例如,根据调查建筑企业的人才缺口以4%的速度增长,但是建筑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却不高。其原因就是大数据专业知识不扎实。
         2实体建筑模型在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方式
         2.1人才专业能力要素及教学内容模块化
         经过到企业的广泛深入调研,进一步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结合企业岗位群的主流需求和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确定本专业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完全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拆分每个项目模块,每个子模块都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确定,由课本理论和实训模拟工程相结合,组成模块教学体系。


         2.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方案编制要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方案的形成,要在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课程体系、师资、实训条件、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课程体系的调整是关键。本文以“小切口”的方式,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以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员的工作内容及岗位技能要求为基础,局部调整,组合部分课程,形成局部“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其他岗位人员课程体系可借鉴本“通道”模式适当调整整合课程范围、训练科目及训练内容。具体调整要点如下。结合技术员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工程测量》3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内容,作为“通道”教学训练科目和教学训练模块,构建“通道”教学训练科目体系。按施工顺序基本形成覆盖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岗位技能训练体系。
         2.3思路外化——进行建筑设计推敲时的有效方法
         建筑实体模型在建筑方案设计的推敲过程中,以直观有效为特点,帮助学生从三维立体思维出发,研究本就是三维立体的建筑方案设计问题,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再停留于二维的图纸层面上,为建筑空间组合、建筑造型处理提供了显著优化的解决方法。三维问题用三维实体模型解决,较之以二维的草图推敲建筑设计方案,是传统认知中普遍认同的建筑实体模型的优势所在。美国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就是以借助于实体模型推敲复杂的曲面形体构成建筑物而著称,他为LV品牌设计的位于法国巴黎的展览馆方案就是借助于实体模型推敲来实现的。在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建筑学专业的设计课程中也全面实现了实体模型推敲建筑设计方案的目标,草模作为工作模型逐渐成为学生设计过程中的主要操作对象,实现了空间问题以空间思维进行解决的良好工作习惯。
         2.4加强实践技能锻炼,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复合型建筑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为建筑类人才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综合素质,满足建筑企业的用工要求。长期以来,建筑企业对于刚入职或者实习阶段的建筑人才存在不重视的现象,尤其是缺乏对实践经验的培养,造成其综合素质不高。所以针对该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企业要积极为建筑专业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实践工作增强其业务能力。刚入职的毕业生基本属于“00后”,他们个性十足,以此用工企业必须要遵从他们的个性,为其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虽然建筑企业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但是他们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实践证明只要在环境上符合其要求,建筑类人才就会积极投入工作中。所以建筑企业要为建筑专业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实践锻炼环境,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实践项目工作中。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其岗位适应能力。用工单位要加大复合型人才培训力度,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其适应未来岗位的能力。
         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方案是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以施工顺序为主线,以施工企业技术员岗位知识及技能要求为教学训练科目设置的依据,构建“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并按“通道”教学训练科目的内容及要求,调整优化了课程体系,丰富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整合完善实训教学条件,充实实训师资队伍,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通过教学比对试验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较原有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合理、适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3):8-11,16.
         [2]常松岭,韩恒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9,18(11):11-14.
         [3]白俊青.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27(04):128-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