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焕毅
身份证号码:3790021975102*****
摘要:沥青路面防渗性、耐久性、坚实性以及热胀冷缩效果均比较理想,可有效防止公路路面因温度过低而发生开裂的情况。但是,与传统公路路面施工相比,沥青路面施工程序相对复杂,因此,应该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把握,提高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水平。本文对公路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层铺法与厂拌法施工技术进行阐述,为提高公路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施工水平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层铺法;路拌法
中图分类号:F784 文献标识码:A
1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1.1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公路沥青路面日常运营中,由于工程本身存在质量缺陷,加上车辆荷载反复作用、暴雨等自然环境影响,沥青路面可能会出现裂缝、沉陷、坑槽等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沥青路面美观程度,还会加大养护维修成本,缩短工程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落实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发生,使其更好地满足车辆通行需要,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1.2增强沥青路面工程质量和效益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增强质量控制,按要求进行混合料拌和、摊铺和碾压施工。有利于确保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进而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使其更好地承受行车荷载,预防质量问题发生。同时还能降低养护维修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实现对施工成本的合理控制,避免资金浪费,对提升沥青路面施工效益具有积极作用[1]。
2公路沥青路面相关施工技术概述
2.1沥青表面处治
公路沥青路面处治主要使用沥青将矿料进行裹覆,铺筑厚度在3cm以下的薄层。根据嵌挤原则决定其强度,应确保矿料颗粒尺寸应均匀,最大粒径应不超过表面处治单层厚度。若使用的是乳化沥青,则可以主层集料中掺入20%以上的细小颗粒状的集料。待路面施工完成之后,在其表面撒布米石、粗砂以及石屑等矿料。
2.2沥青路面施工方法
2.2.1层铺法
主要采用的是三层式沥青表处的施工工艺,即:施工前准备-路缘石安装-透层沥青浇筑-首层沥青浇筑-首层集料撒铺-碾压-第2层沥青浇筑-第2层沥青撒铺-再次碾压-第3层沥青浇筑-第3层集料撒铺-碾压-控制交通-初期养护。
2.2.2拌和法
拌和法又包括“路拌法”与“厂拌法”两种类型,其中,后者施工质量更易保证,用油量较少,因此,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常采用厂拌法。路拌法施工流程:筛备矿料-施工放样以及路缘石安装-基层清扫-备料-人工干拌级配矿料-将沥青掺入其中,且进行拌匀处理-摊铺、整形-碾压-初步养护。
3公路施工沥青路面层铺法施工技术
3.1透层
为了促使面层与基层粘结效果保持理想状态,在面层铺筑之前,务必要在粒料类的基层洒布透层沥青。透层沥青一般适合采取慢裂洒布型乳化沥青,同时也可以使用中、慢凝液体石油沥青或者煤沥青,透层沥青的规格以及质量均与相关规范要求完全相符。表面致密性的半刚性基层适合采取渗透性比较理想的较稀透层沥青,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粒料基层适合采取相对较为黏稠的透层沥青[2]。
3.2粘层
对于以上情况,务必洒布一层粘层沥青:①双层式或者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在将上层进行铺筑之前,其下的沥青层已受到污染;②在沥青路面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③与新铺的沥青混合料之间相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以及检查井等侧面。
4公路施工沥青路面“厂拌法”施工技术
4.1施工准备
1)备料。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对场地做硬化及排水处理。2)提前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将设计方案报送至工程师进行审批。3)在验收合格的下承层上将中线加以恢复,于边线外侧约0.4m位置处每隔5~10m钉边桩实施水平测量,将基准线拉好,并将边线画好。4)将下承层进行清扫,下层施工之前2天在非沥青类基层上浇洒透层油。将粘层油喷洒于中层之上。5)实验段开始施工之前的28天,将相关实验仪器、设备进行调试,配备相关实验工作人员,然后将实验结果报送至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在工程开工之前14天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适时实验段的铺筑。
4.2混合料的拌制
在对混合料进行拌制过程中,应该注意严格计量所有使用到的各种矿料与沥青。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对各个阶段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进行控制[3]。
4.3混合料的摊铺
1)下承层准备以及施工放样。在混合料面层铺筑之前,应注意充分检查旧路面或者面层之下的基层。为了使铺筑层与下承层之间保持良好粘结,在铺筑之前的4~8h于料粒类的下承层上洒布透层沥青。2)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应该使用沥青混合料摊铺机进行摊铺。对于一级及以上公路路面而言,1台摊铺机地铺筑宽度一般不能超过6m以上,主要是为了防止混合料离析。宜采用2台及以上的摊铺机布置成梯队方式进行同步摊铺,相邻摊铺机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在10~20m之内,摊铺范围搭接在0.3~0.6m范围之内,且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搭接位置错开距离应≥20cm。
4.4混合料的压实与成型
主要包括初压、复压以及终压三个步骤。其中,初压使用6~8t的双轮压路机按照1.5~2.0km/h的速度静压1~2遍,自路面外侧朝中心进行碾压;复压使用10~12t的三压路机,速度为3km/h;终压使用6~8t双轮压路机,速度为3km/h。
5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控制对策
5.1混合料强度控制对策
沥青路面施工时,混合料处在高温状态。因此,混合料应具备相应的抗剪强度,以抵抗变形和拉伸,使其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能和稳定性。作为施工单位,要注重提高混合料强度。如果沥青混合料强度不够,再加上车辆荷载反复作用,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会影响沥青路面的抗剪切强度,导致沥青路面结构受损,甚至出现路面拥包、波浪现象等。为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增强混合料强度。例如,要加强粗细集料、外加剂、沥青等原材料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然后合理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保证沥青添加量满足要求。从而增强沥青表面的矿物骨料与沥青的亲和力,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强度和黏结强度,使其更好地满足施工需要。
5.2摊铺机速度及钢丝直径控制对策
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摊铺机速度,一般为2m/min左右。有利于混合料摊铺并为碾压施工创造便利。还要合理控制搅拌机产量,确保搅拌机输送的混合料满足摊铺需要。摊铺过程中合理控制混合料温度与摊铺厚度,方便后续碾压施工,提升压实度。沥青路面摊铺作业时,需要控制钢丝材料直径,合理设置钢丝支架,保证钢丝拉力的合理性。
5.3碾压质量控制对策
沥青路面摊铺施工中要选择大吨位压路机。同时合理控制压路机运行速度,使沥青混合料碾压取得更好的效果。要保证碾压施工的密实度,提高压实质量。重视混合料综合质量控制,合理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采用分层摊铺和碾压的施工方式,实现对每层混合料压实度的控制。碾压速度控制在4.0km/h以内。按照从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碾压,以保证碾压效果,实现对沥青路面压实度的有效控制。
结语
沥青路面因其平整度高,行车噪音小,在公路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施工单位,应提高重视程度,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加强学习,确保他们掌握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此外,施工人员需严格按要求施工,把握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增强质量控制意识,保证原材料质量合格,提升每道工序质量,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沥青路面施工压实度和平整度满足施工要求。
参考文献
[1]孟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J].交通世界,2018(28):134-135.
[2]严军.公路沥青路面双层摊铺施工技术[J].华东公路,2019(4):76-77.
[3]肖启艳,李国太.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