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亮
新疆建院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
摘要: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升级,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研究,取长补短,纠错改错。由于混凝土施工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颇深,因此,对混凝土技术的强化和研究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 混凝土; 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
1.1 干缩裂缝
1.1.1 干缩裂缝问题及成因
干缩裂缝时常发生在建筑工程梁板或者其他质量把控相对不严密的地方。干缩裂缝问题的发生并不仅仅是一个因素导致的,而是多个原因作用的结果,例如工作人员的失误、温度条件、原材料质量等。干缩裂缝的直接成因是受到的拉力过大。在我们平时的施工当中,混凝土和地基往往一同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由于原材料的温度上升,混凝土本身会发生一定的膨胀。但是在浇筑过后,特别是后期阶段,往往会因为温度的下降而产生体积上的收缩,并在收缩的同时对地基产生拉力,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
1.1.2 控制
虽然干缩裂缝的成因有很多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准备一定的处理办法进行预防和控制:第一、优化材料的比例,保证材料质量。首先要从购买端开始做起,选购一些具有较高的防水性、抗压性、抗离性的原材料,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防止材料变质。选购到合适的材料后,再进行配比工作。在分置比例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比例的调配[1]。另外,必须在适配成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大规模的材料调配。有效控制材料的质量能够有效减少干缩裂缝发生的可能性。第二,抓牢温控工作。在温度控制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可以在水泥混凝土内设置管道,通过管道内水循环来带走一定的热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其次,我们可以从混凝土的配比着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水泥的使用,增加活性混合料的使用来控制温度。特别是在使用地热矿渣水泥的时候,控温效果会更加明显。然后则是在夜间施工入模的时候,也能够适当添加一些冰水进行冷却。另外外部的温度也很重要,尽可能地控制外界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温差不要过大,大约在20℃以内最佳。最后,我们可以人为地往水泥混凝土当中掺入缓凝、减水、微膨胀等外加剂来改善温度条件。
1.2 蜂窝、空洞以及麻面
1.1.1 蜂窝、空洞以及麻面问题及原因
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是导致混凝土产生孔洞、蜂窝、麻面等现象的最为主要的两个方面。当模板施工的不够平整或者衔接不够严密的时候,则很容易出现这类现象。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发生落料不到位、混凝土离析问题,亦或者是振捣途中存在遗漏,也会造成孔洞、蜂窝等质量缺陷。
1.1.2 控制措施
(1)寻找最佳振动成型时间。这个时间点我们可以通过混凝土表面大气泡排出与成型振动时间的关系计算得出,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混凝土本身的各项性能以及外部温度条件。(2)寻找能促使混凝土排气能力提高的原材料。从混凝土的配比着手,认真分析各类原材料的性能,取长补短,优化配比设计。例如采用对胶凝材料颗粒分散效果更好的减水剂。有实验资料证明,采用羧酸聚和物高效减水剂如:SP-8N(减水率26%)替代萘系高效减水剂如ZB-1A(减水率23%),能够起到很好的削减气泡的作用[2]。(3)寻找材质较好,外部平整度光洁度较高的模板。必要时,可以从国外引进优质材料。如三峡工程溢流面混凝土施工中,采用芬兰进口的有机材质模板。这类模板可以凭借自身的光洁度,来削减对气泡的阻力,达到外部基本没有大气泡的效果。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其他控制措施
2.1 质量管理目标
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覆盖范围很广、极其注重细节的工程。因此,为了让每一步的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精准,我们必须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目标。一旦树立了这个方向和目标,就必须要全体工作人员百分百地投入到具体工作的努力上。严格规划各个环节的质量验收,从每一处细节入手。有了共同奋进的目标,也能够增进团队之间的配合,消除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因素,优化各个工作环节,提高整体工程质量。
2.2 做好施工资源的管理工作
这里所指的施工资源的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施工材料的管理。不论是水泥,骨料还是水和外加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施工效果。因此,为了不让最终的效果受到施工材料的负面影响,在材料投入使用前,都必须要经过质量的检查。合格的材料才能使用,不合格的必须进行替换。其二就是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混凝土施工并不是仅仅依靠人力完成的。相关的工作设备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要选取高性能、高品质的设备,并检查清楚所购设备是否具备出厂证明和质量证书。在机械设备开始使用前也需要经过检查。
2.3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作的质量要求可以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落实。这个体系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当中的各个环节,也能够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和主体责任。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更加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每一项流程。在这个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我们可以设立监督检查小组,严格监督施工过程中的每项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及时指出问题并寻求方法来解决问题,实现最后工程效果的最优解。
2.4 严格控制施工工艺流程
作为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工艺流程的逐步进行,例如混凝土的配比浇筑、振捣等,都需要一丝不苟地按照指标完成。且对于施工当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给出适当的解决方法,防止后续出现事故手足无措[3]。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混凝土的养护,这一步虽然不能够马上看到成效,但是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派遣专业人员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护理,保证后续混凝土的使用不出差错。
2.5做好浇筑施工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对浇筑进行指导和监督,避免施工人员不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施工过程应指导工人进行一次性连续浇筑,避免浇筑未完成时就出现中断导致混凝土凝固出现质量问题,另外,搅拌完成的混凝土要避免再次注水,影响混凝土性能发挥。(2)通常采用混凝土泵送进行混凝土施工,施工过程要保证所需混凝土用量的连续浇筑,浇筑过程应严格控制泵送的高度,应使混凝土沿溜槽均匀下落。(3)混凝土振捣过程应充分保证振捣的有效时长,通过有力的完全振捣使得混凝土能振捣均匀,切记出现一次未振捣完再进行二次振捣的情况,振捣过程应一气呵成,另外,为避免施工缝的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后,不能立即浇筑新混凝土。(4)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部位所需要的混凝土强度存在差异,故而要对混凝土凝固时间进行判断和控制,一般,前层混凝土凝固大概需要45min,等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后再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终凝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2h以内,要根据不同部位所需混凝土强度对凝固时间进行稍加调整。
3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混凝土的施工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让每一个细节都能尽善尽美,以此推动混凝土施工技术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徐飞鸿. 建筑管理中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和质量控制措施[J]. 建材与装饰, 2018, No.529(20):181-182.
[2] 王其洲. 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策略[J]. 山西建筑, 2018.
[3] 单叶民.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 信息周刊, 2019, 000(011):1-1.
[4] 陈敬乾. 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初探[J]. 居舍, 2019(30).
[5] 钟运学. 关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 建筑建材装饰, 2019, 000(0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