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5010419781229XXXX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施工预算是建筑工程前期阶段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够为资金的投入提供重要的依据,优化资金的使用,制定合理地造价方案,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目前在施工预算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企业应当提高重视程度,充分发挥施工预算的效用,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关键词:施工预算;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项目不断扩大,所涉及到的环节众多,因此投资数额也逐渐增加。这一情况加大了成本管理的难度,而且在成本管理和施工预算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做好前期的预算工作,控制好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施工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的前期阶段,造价控制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成本管理和预算工作。充分考虑工程所需要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施工计划变更费用等等,考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恰当的评估,为成本方案的控制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确保工程所投资的各项资金得到有效地应用,同时也有利于制定更为完善的造价控制方案和施工方案。
(二)有利于各个环节部门的协调施工
在成本管理中,施工预算需要充分考虑到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并进行科学合理地预算。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以及最优的造价方案,合理地安排各个环节的施工。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联系,优化资源的配置,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预算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
一些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控制中,在思想上并不重视施工预算工作,他们认为施工预算所起到的作用不大,并不会对工程造成多大的影响。因此这就导致施工预算工作建设得并不完善合理,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用。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成本管理质量,不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预算中,由于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人员综合素养参差不齐,在预算方面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建筑单位也并未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完善细致的预算管理体系,这就导致预算工作可能和工程存在一定的矛盾,制定的预算方案存在一些漏洞,影响了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png)
表1 某工程预算成本与目标成本对比分析
三、施工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成本管理中的施工预算主要是在前期准备阶段进行的,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制预算书。这一预算书主要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量清单来建立的能够实时反映勘查情况的项目文件。文件中主要包括了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市场的各类价格以及施工现场的主要情况。成本管理人员结合所有的信息预算工程所需要的各项成本,而财务部门主要开展市场调查工作,提供各类项目的报账。而成本管理人员则将预算和报账进行对比分析,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预算书编制完成后,需要由相关的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审核人员掌握工程的各项资料,并具备足够的预算和审核经验。结合各项资料来分析成本预算中各类价格的合理性,是否满足了工程要求,符合行业情况。及时发现成本预算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完成审核后,审核人员需要提交审核报告和相关的意见。上级的管理人员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成本预算方案审核建议等进行综合的考虑,然后及时增加或减少一些预算,确保预算方案的合理性,通过最优化的成本预算方案。
四、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优化施工预算的措施
(一)提高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预算应用于成本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成本控制方案的最优化。因此建筑企业应当充分认识施工预算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加强成本预算的建设。首先就需要注重预算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招聘方面应当加大考核力度,引进专业人才。针对现有的预算人员也应当加强培训工作,在培训工作中注重渗透新的预算专业知识,引导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其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论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此外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以此来端正预算人员的工作态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预算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尽可能地减少预算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影响因素。
(二)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做好审核监督工作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庞大,涉及到的环节众多,加大了成本管理的难度,在预算工作中如果没有完善制度和体系的支持,难以提高成本预算的质量和效率。企业应当注重完善现有的成本预算制度,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细化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引进责任制,将成本预算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能够有效地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其次应当制定合理地奖惩制度,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第三,应该加强预算管理和审核监督的有效联系,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审核人员有章可循,做好预算方案的审核工作,保障成本预算的合理性。第四是建立成本分析制度,成本分析制度主要是便于预算人员考虑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影响因素,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的提升。例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不当操作影响了施工质量,增加了造价成本。这一情况并不利于成本预算的有效落实,因此需要在前期的阶段做好充足的考虑和预测。成本分析制度则为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约束。
(三)正确处理成本核算与工程预算的关系
前期的成本预算工作主要是为成本核算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开展成本预算工作时,企业应当正确地处理预算与核算的关系,做好成本预算工作,保障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而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也能够明确前期成本预算方案的实施效果。企业在前期准备阶段,应当完善成本预算和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预算主要是编制预算书,由审核人员做好审核工作,然后提交上级,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是以原始的凭证为依据,然后充分考虑工程的定额计量等各项制度,注重承包合同和施工预算的有效结合,并明确施工中各项定额的消耗,以此为基础确定施工预算的方案,从而为后期成本核算提供重要的依据。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中做好施工预算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工程的经济效益,为施工人员提供合理地施工方案,合理地控制施工造价,优化资源的配置,保障各个环节正常有序的进行,以此来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钟黎.施工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5):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