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养护与管理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蔡盛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完善,特别是交通路网系统逐渐飞跃。
        江山市公路管理段  浙江衢州  324100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完善,特别是交通路网系统逐渐飞跃。农村公路作为我们交通运输事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优化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城乡之间的有利对接,促使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存在的主要几大类病害和病害产生原因,提出了针对不同病害的处治措施,为日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与维修技术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养护;管理
        引言
        农村公路一般指县道、乡道和村道的统称,主要连接国道、省道和村镇之间。农村公路的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基础。根据浙江省委打造“两美”浙江的总体部署,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了创建美丽公路“五个一万”工程,按照习总书记连续3次对“四好农村路”作出的指示批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荣列其中[1]。然而农村公路因养护经费有限,养护技术力量薄弱,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养护作业不够及时和规范,致使农村公路出现裂缝、错台、麻面、露骨等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了水泥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驶舒适性,因此水泥路面的养护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全面提高,已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总结水泥路面病害的处治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预防和处治病害,另外要提升农村公路质量,需从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出发,彼此之间要与施工单位保持良好合作和相互制约,为此才能有效地提升工程质量[2]。保障公路能运行正常,人们能安全出行,及时处理公路的日常损害,使其能延长使用时间[3]。本文结合多年来从事公路养护管理的工作经验,总结分析了农村公路水泥路面主要存在的病害,结合衢州江山某水泥路面实际,通过分析病害产生成因,对病害治理措施提出了有效建议。
        1、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常见病害分析
        1)、裂缝,裂缝是当前我国农村公路水泥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现象。一般而言,水泥公路路面出现裂缝可分为横向、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垂直于公路的中线,通常情况下均贯穿整个断面;纵向裂缝与公路中线平行,同向于车辆的行驶方向。裂缝产生后,无论是横向裂缝亦或是纵向裂缝,随着时间的流逝及雨水的侵蚀,裂缝逐渐细化为龟裂和块裂。日积月累下,雨水不断进入裂缝之中,公路路面将会变得不断软化,最终影响到公路的整体使用寿命及效益产出。2)、松散,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出现松散的病害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路面出现程度及大小不一的坑槽、孔洞。坑槽深度大多超过2cm,严重的甚至可达到10cm以上,这无疑极大影响了公路的交通运输能力,降低了公路的运行质量。公路松散可从公路建设的材质入手,当然也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考量。3)、变形,变形是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常见的另一种病害现象。公路路面出现错台或者是拱起,导致路面平整度降低,尤其是对于接缝处而言,由于错台再次引导公路路面出现裂缝现象。混凝土在受到施工工艺、材料及气候的影响下发生膨胀,而这一缓慢的膨胀过程,逐渐导致路面出现拱起,在公路路面养护及管理工作中需加以重视。
        2、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养护与管理
        2.1裂缝修补法
        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出现裂缝是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水泥公路最为常见的现状之一。农村公路水泥路面之所以出现裂缝,其内在的因素十分之多,难以作出有效的或者是针对性的总结。比如说,在农村公路水泥路面施工阶段,由于施工前在设计方面考量不佳,极可能导致水泥公路路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处于不合理状态,部分区域所受的负荷过大,久而久之,使得公路出现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的把控不足,也可能影响到公路建成后的质量,而施工材料等达不到标准,也会加剧公路路面出现裂缝,并加剧裂缝的扩大化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不仅经济发展差异明显,气候、地形、风俗、习惯等大相径庭。由于受到气候、物产及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在公路建设投入使用后出现程度不一的裂缝问题,为此,应针对具体区域的农村公路水泥路面而展开具体的养护与管理。
        2.2错台处治法
        农村公路出现板块错台的情况十分常见,而公路路面的板块错台也是影响公路正常使用及使用寿命的重要问题所在。公路板块出现错台,尤其是出现连续性错台的情况下,容易使得交通车辆颠簸抖动,情况严重者易引发交通事故。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出现板块之间的错台,究其根源,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一是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值,二是公路使用频率较大,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运行状态中。此外,一些自然的不可控因素也是引发公路错台出现的原因。某些公路水泥路面看似平坦无缺,但实际其板块错台的“缓冲”间距却很短,因而这样的路面对交通运行十分阻碍,如不加以整改,则持续性的使用将会导致公路错台继续恶化。在养护管理的过程中,针对于公路板块之间的错台,首要的方法是采用压浆调整的方法,以确保公路的平整性。在处理的过程中,如果使用压浆调整后,仍然存有较大的“高差”,则可采用人工找平的方法进行凿除,或者使用建筑磨平机打磨。需要注意,在打磨或者是凿除的过程中,要确保其宽度不应小于30cm,不言而喻,如果宽度过低,则难以有效消除错台之间的差距,同样不利于公路负荷的平均分配,对公路路面存有后续的消极影响,而交通运输过程中也存有隐患的威胁。
       
        图1  农村公路裂缝修补
        2.3非结构性病害处治法
        对于农村公路水泥路面非结构性病害的处理,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罩面处理的方法加以修缮。路面出现非结构性病害,一般情况下公路的基础工程没有存有质量隐患,而路面则呈现平整度缺失的现象,如麻面或者露骨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驾车或乘坐交通工具时,也能感受到农村公路中某些路面平整易行,而有的路面则残破受损。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出现非结构性病害,在施工竣工后的养护可能做得不到位,从而导致某些路面在投入使用后出现质量问题。一般而言,如果是面积较小的路面非结构病害,可采用沥青罩面的方法加以修补,而如果是大面积或者是持续性的路面非结构性病害,则应当在养护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对二次施工工艺的把控。修补之前,需要观察水泥路面的路面病害厚度,如施工厚度过大,工程量增加,在资金及人力、物力等投入方面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之相反,如厚度处理的过低,则难以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则对后期的养护管理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漏洞。
        2.4加铺面层法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公路修建水平的开展层次不一,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等不尽相同。经济发达的东部和平原地区,交通工程开展较早,因而其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均十分成熟,农村公路也实现了良好的养护及管理。反之,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近些年来才实现了农村一级的水泥公路建设。客观而言,由于工作开展的较晚,技术、资金、施工经验、养护意识等方面的缺乏,也导致了公路运行投入在使用过程中受损严重,运行效率不高。加层铺面法,指的是在原有的路面基础上,在实现加铺一层水泥路面的方法。加层铺面法即是对现有公路水泥路面的修缮,同时也是较为高效的交通建设手段之一。需要注意,在加铺施工之前,需全面考量公路的整体情况,如公路路面受损严重,并且其损害因素与公路内部结构因素存有关联,则应当放弃加铺面层的施工。
        3、结论
        客观而言,农村公路水泥路面运行里程长,投入经费有限,部分交通流量大,养护难度较大,主观方面水泥路面施工技术控制指标与养护技术、养护力量投入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水泥路面养护与管理水平映射了公路事业发展程度,决定了路面使用寿命、维修周期、维修成本。为此,全文分析了农村公路的病害类型和产生原因,结合工作实际并提出了病害处治措施,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为做好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作用,提高了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养护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彭明明.浅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9(12).151-153
        [2]朱祥如.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养护措施[J].安徽建筑.2015(03)
        [3]龙小兰.公路水泥路面的管理及养护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18(5)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