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传统民居平面布局的中庸之道——浅析云南和东北传统民居平面空间布局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黄鹏
[导读] 摘要:长期的文化基因传承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传统民居作为地域性文化的载体,其产生及发展与地理、人文、政治等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从而演变出不同的平面空间布局。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10640
        摘要:长期的文化基因传承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传统民居作为地域性文化的载体,其产生及发展与地理、人文、政治等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从而演变出不同的平面空间布局。通过比较分析云南与东北传统民居平面的布局形式,深入挖掘不同民居平面背后的民居空间上的异同之处,从而对中国现代民居未来发展展开思考。
        关键词:传统民居;平面空间布局;南北方文化差异;云南民居;东北民居;
        1 南北方传统民居及文化概况
        本文将着重比较位于中国南北端地理位置距离最远的云南与东北的民居类型进行比较,试图发现民居空间形成之后的文化因素的异同性以及中庸之道。
        1.1 南方传统民居概况
        我国南方人口分布自古以来疏密不均,东多西少,园林、河流等天然景观美轮美奂,数不胜数。相对来说,偏向于细腻、精美、婉约等流派。而与北方那种高亢厚重的建筑风格完全相反。南方气候炎热多雨,地势多为丘陵地带,能利用的材料更加丰富,在做建筑设计时表现的更加灵活。
        因此,中国南方的民居建筑布局紧凑,通常是以庭院中央为小面积方形的天井为中心的堂屋,外观方如印,在南方各地均分布较广。
        1.2 北方传统民居概况
        四合院是北方最常见的住宅之一,大多数的四合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其特点是外观规矩,中间对称,足以留给人们很大的设置空间。大多四合院由多个小院组合而成,中间有隔墙。四合院大门一般都在角上,院里有正房两边有厢房,正房厢房设有走廊。四合院的外墙和挨着街道的屋子一般不对着外面开窗子,以保证院中安静。
        1.3 南北民居差异原因分析
        首先是气候影响,南方气候炎热、潮湿,民居形式以轻巧灵秀为主,在朝向上没有过多要求,民居院落很小,采光通风良好,房屋组合也很灵活,建筑色彩均以淡雅为主;北方气候寒冷,空气干冷,因此北方建筑墙体较为厚重,南向取暖要求较高,所以大多民居朝向坐北朝南,群体也表现出规则的庭院与房屋,建筑颜色以深色调为主。
        其次是历史发展的影响产生差异,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导致汉族与各民族的住宅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比如在历史上北方汉族人民的三次迁移;而北方常年由于少数民族以及游牧民族的居住,大多民居拥有少数民族生活习性的特点。
        2 云南与东北民居平面空间布局的分析
        2.1 云南民居的空间院落组织
        在云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许多不同民族的传统民居。云南本土上有几种典型类型的民居平面布局:汉式合院建筑、土掌房、碉房;干栏式竹木建筑,井干式木建筑。本文也将对云南地区这几种拥有典型代表的传统民居作为民居平面空间研究的对象。
        位于云南的合院式民居主要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主要分布于云南腹地与汉民族人民交流甚多的平坝地区,主要生活此地的居民为汉族、回族、蒙古族、白族、纳西族、彝族等民族,因此合院式的民居建筑也因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性,在形式上发生一些衍生。云南合院式民居共同特点是:
        房屋的平面布局为内向型空间,主要以中央庭院为中心组合成为对称的布局,中轴线上以正房为主,两侧为耳房和厢房,且可以根据家庭成员需要做灵活调整,如:昆明及滇中地区的一颗印住宅,以“三间两耳”或“三间四耳倒八尺”的形态为主。
        随着历史的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的民居文化在自然与文明的交融下,形成了三个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类型:干栏式、井干式、土掌房以及受到汉民居影响形成的“汉式合院”。如:干栏式民居建筑:房屋平面布局为底层为储藏和圈养家畜,而二层为根据生活需要围合分割形成的生活空间,楼下设置楼梯可上至二层。


        2.2 东北民居的空间院落组织
        东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边缘,东三省地跨寒温、中温和暖温带,因此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东北民居的平面形式以横长方形为主,大部分门窗朝向南侧,局限了民居建筑的形式。在东北地区有以下几种典型的民居类型:汉族合院式民居,井干式民居;满族传统民居;朝鲜族传统民居。
        东北地区的合院式住宅的平面布置在形体上大致为长方形,常为碱土平方,为防御北部的西伯利寒流,因此房屋长的一面朝南,门窗也布置于南侧。平面规模根据住户的生活条件分为一间、两间、三间乃至六间不等,均以明间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方式布局,民间常以一间和两间为主,面阔两间的房屋院落整体由前院(左右厢房)和内院(正房与左右厢房)组成,通常以内壁分为两间,东侧为起居室,西侧为卧室。
        满足民居院墙一般比较低矮,与建筑墙体相脱离,建筑平面布置上面阔方向不需要单数开间,也不需要呈对称布置,主房通常3-5间面阔,坐北朝南,通常使卧室占2-3个开间,门开口于一端,形似口袋,开门那间称作“外屋”,东西两侧为“里屋”,由于满族认为以西为尊,因此长者住在西边,与汉族以“右为尊”恰恰相反。
        3 云南与东北民居空间布局所受文化因素的异同分析
        从云南合院式民居到东北合院式民居,纵跨中国地理南北,可以看得出无论在中国的大西南,还是在东北,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形式都与汉族文化息息相关,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在历史上的几次人口迁移。云南和东北三省在历史上都有过少数民族的聚居,由于连年争斗,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逐渐相融合,且地理位置又在中国自古以来的边疆地区,因此在民居形式上也都有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
        但是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不同,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云南省,其少数民族民居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而东北三省横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寒冷期较长,民居建筑朝向以南侧为主,在建筑平面布局上也有或许限制,而游牧民族在历史中曾在东北聚居,从民居的平面布局与形式之中或多或少看到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子。
        4 结论
        南方与北方的传统民居在文化影响上有相似甚至一些相同的因素,本文中以云南和东北三省的典型民居平面布局案例再次说明了南北方文化中所渗透的中庸之道。而当今中国社会之中少有建筑师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一味地通过形式的变化上运用中国传统符号,进而使建筑设计变得庸俗无趣,也使得传统民族建筑的传承在一定时间内出现断层现象。可以说这一点值得我们再去深思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杨大禹,朱良文编著.云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云南省设计院《云南民居》编写组.云南民居.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周立军,陈伯超,张成龙,孙清军,金虹编著.东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李映彤,吴晟鸣.谈南北传统民居的地域文化特性[J].山西建筑,第40卷,第24期,2014.
        [6]徐佳.浅析南北方民居住宅设计的差异[J].民俗民风,2015.
        [7]金正镐.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D].2005,中国知网.
        [8]左满常. 中原传统民居平面形态研究[J].建筑历史:民居,117-121,2009.
        [9]方洁,杨大禹.同一民族的不同民居空间形态:哈尼族传统民居平面格局比较[J].建筑文化,2012.
        [10]崔潇,杨大禹.乡土建筑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云南省村镇民居建筑文化多样性为例[J].艺术探索,第23卷,第1期,2009.
        [11]刘治龙.东北民居空间演绎研究[D].2015,中国知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