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腾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21
摘要:为了推进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村庄规划中全面落实,并且响应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域管控的要求,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本文主要针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村庄规划
1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历程
1.1国土空间规划概念、目标与体系
2017年颁发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首次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概念,即对一定区域内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不能简单理解为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也被提上了议程,“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2025年,健全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多规合一”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手段也是途径,通过将存在于同一空间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传统城乡规划体系存在的“各成体系”“内容重复或冲突”“缺乏衔接”等弊病。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框架为“五级三类四体系”。其中五级包括: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市国土空间规划、县国土空间规划、镇(乡)国土空间规划;三类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四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审批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实施监督体系。
1.2国土空间规划推行现状
传统的城市规划将重点放在资源治理和土地管控上,缺乏对人与自然资源关系的思考。国土空间规划囊括了区域发展和城镇化等有关内容,将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紧密结合,强调从城市走向乡村;从局部自然管控走向全域治理;守住刚性底线、管理适度弹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而“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将要逐步建立,市县以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也要在2020年底基本完成。2020年初,中国第一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0-2035年)》开始进入编制阶段。因此,2020年是“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地的关键一年。
2新形势下村庄规划编制思路探索
2.1规划全域性统筹
统筹全域村庄体系:村庄规划应以上层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依据和指导,统筹考虑全域村庄布局,合理布局村庄居民点,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构建村庄整体布点规划和村庄规划两层规划体系,村庄整体布点规划可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作为专题进行编制。
统筹村庄全域土地: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村庄规划应对村域范围内全域土地进行安排,落实上位规划中的刚性管控和弹性指导内容。落实耕地保护范围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和林地保有量等,并提出相应管控措施,以保障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平衡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有实际需求的村庄,可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统筹城乡关系:村庄规划中应以城乡统筹为宏观视角,统筹城乡用地,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提高资源的总体利用率;区域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实现联动和互补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发展。
2.2规划编制内容实用性
村庄规划具体内容应更强调实用性,结合村庄实际发展需求,对村庄进行分类,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的方式展开规划工作,预留弹性空间。
2.2.1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
我国村庄数量庞大,区位资源特点、发展状态、治理结构差异大等,这就决定了村庄规划编制的差异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将村庄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和拆迁撤并四大类,而各省市在村庄编制实际操作层面又面临不同的问题。各省市在此基础上相继出台村庄编制导则,例《河北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中在四大类基础上增加了保留改善类、《海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在分类基础上增加了基础整治类等。
规划中对村庄规模、交通条件、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特点、村庄现状产业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对村庄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村庄进行分类。分析村庄现状问题,结合发展潜力确定村庄发展目标,因地适宜的组织有针对性的村庄规划。
引用一个观点,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均可归纳为可重点发展类村庄,明确搬迁拆除类村庄后,剩下的为维护现状类的村庄,这就和上面提到的“保留改善类”或“基础整治类”不谋而合了。规划中对重点发展类村庄着重研究其自身可利用资源及所处环境优势,研究其产业发展路径,完善设施配套,提升生活空间品质,制定分期目标;其中对于特色保护类村庄,应着墨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活化,以期达到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发展;针对现状存在问题(例如未确权宅基地过大、传统村落毁坏严重、三调用地与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图斑矛盾等),提出具体解决方式。对评估后建议维护现状类的村庄,主要工作内容聚焦于完善设施和环境,保持村庄功能满足村民需求即可。
2.2.2预留弹性空间
规划内容预留弹性空间:对于一些现状具有发展潜力但判定不准发展方向、或现状不具备发展动力的村庄,规划内容上可着眼于近期可建设的部分,未来有好的发展机遇再组织编制综合性规划。规划用地预留弹性空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中提出探索规划‘留白’机制,对于重点发展类村庄,在满足国土空间规划中用地指标平衡和规划期限内宅基地需求的基础上,可留白用地指标,为村庄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规划中也可以结合各省市相关政策,灵活布局用地,例如海南省提出的《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实施点状用地制度的意见》为村庄用地布局增加了灵活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全面展开,我国村庄规划已经转向了多规融合、多规合一的全新规划体系,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经济地理、旅游营销、工程设计等多领域合作,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的若干辨析及技术难点探讨[J].潘海霞,赵民.城市规划学刊.2020(01)
[2]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定位与重点内容[J].彭震伟,张立,董舒婷,李雯骐.城市规划学刊.2020(01)
[3]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J].陈明星,梁龙武,王振波,张文忠,余建辉,梁宜.地理学报.2019(12)
[4]基于“多规合一”的地级市国土空间优化方法探讨[J].段尧.住宅与房地产.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