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黄美清
[导读]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提出提高传播力度、加强日常渗透、改善考评方法、提升实践教育及完善职业道德水平五项渗透此类教育的方法,促进其道德水平。
        河源理工学校  517000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提出提高传播力度、加强日常渗透、改善考评方法、提升实践教育及完善职业道德水平五项渗透此类教育的方法,促进其道德水平。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中职会计教学;考评方式
        引言:中职学校的教育大多以技能为主,但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各类课程都需与职业道德相结合,而教师在教授会计课程时需时刻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其日后的就业的职业判断奠定较好的基础。
        一、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方面,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渗入职业道德教育可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当前中职学校教育已将职业道德放置在与专业技能的同等位置上,教师在教授会计课程时需运用合理的方式将职业道德渗透到课程教授中,教师的授课水平会得到极大提升,对国家政策与专业知识也能更为了解,使得教学更加严谨,有力改善了中职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与此同时,中职学生借助职业道德教育还能形成会计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中职学校的专业具有极强的技术倾向性,为社会直接提供专业人才,而随着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素养的渗入,学生的脑海中会逐渐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自觉开展自我反省工作,不断提升专业水准。另一方面,利用职业道德教育中职会计学生可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使该工作更具专业性。基于健全的法律法规,各学生能在入行之初就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增强会计的科学性与严谨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会计工作氛围,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1]。
        二、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多种方法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传播力度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时渗透的职业道德现状,各学校需加强此类教育的传播力度。目前的会计教学并没有太多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也都以渗透为主,学校应加大对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宣传,让中职学生拥有明辨职业是非的能力,只有其掌握了工作的界限与尺度,才能做好相应的会计工作。
        具体来说,中职院校的会计需在课堂教育期间不断为学生渗透职业道德观念,其中包含会计方面的职业道德、操作准则等,如图1所示,使其了解到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社会经济秩序的关系,并适时告知其违反后的惩罚措施,使其自觉遵守工作准则。在教授会计知识的过程中也需加强职业警示教育,针对部分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予以广泛讨论,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感与法律意识,并将该意识潜移默化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图 1 职业道德观念的主要内容
        (二)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日常渗透
        中职会计教师在日常教授期间就需不断渗入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比如,在刚刚入学时,该阶段的学生可能会欠缺纪律意识,对专业或职业也难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传授会计知识时可将其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并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要求,当学生习惯了职业化教育后,其思想理念则会发生些许改变,若其脑中形成职业意识,不但有助于提升会计的专业水平,还会完善其综合素养,使会计技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此外,为使学生的会计职业素质更高,教师也需不断提升教授水准,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更好的榜样。各会计教师应定期开展专业交流活动,既能提升各自的教授能力,增加会计传授的经验,又能进行良好的监督,提升中职教师团队的整体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优化自身的会计职业道德,完善其综合素质。
        (三)改进考评方式
        教师还要对学生实行全方位考评,其考评内容可包含教师评价、企业评价与学生自评等。针对教师评价,可将会计课程分成多个部分,如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日常学习水平等,由于会计课程更注重实践性,在教授后期可让开展部分实践性活动,如会计核算,学生应采用正确的工作方法记录任务,通常来讲,当要注销原有错误时需使用划线,记账人员需在记录的右侧盖章,进而明确相应责任。若学生不愿采用划线或盖章,且胡乱刮擦与涂改,该工作方式即违反了职业道德,教师需进行严肃处理,并告知其应严格遵守会计工作准则。部分学生由于能力较强,会获得为部分企业工作的机会,在实习期间,企业会进行适当的培训,学生应不断增强自身会计操作水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当其实习完毕后,企业应根据该学生的专业水准与职业道德给出恰当的鉴定与评价。此外,当实习或某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学生还需开展针对性的自我评价,其内容包含工作或学习质量、学习或工作态度、遵章守纪情况及出勤状况等,并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与会计专业水准[2]。
        (四)在实践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校需为学生搭建会计实训平台,让其在实践中不断体会职业道德,首先,借助真正的工作环境,教师可为学生设立对应的会计工作任务,将教学实践与工作场景巧妙融合,比如,在中职院校内部可设立实习商店,学生可轮流开展会计作业,无论是收存现金、销售货物,还是盘点库存、登记账簿等都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借用生活化场景,对会计知识可掌握地更加纯熟。其次,教师还可为学生搭建会计专业的实习平台,借助该平台学生可进行会计工作的模拟演练,针对遇到的问题,其应根据已有的知识有效解决,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如不能解决可求助于教师,并牢记该问题。在运用平台实行会计工作时,学生仍需时刻注意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专业化的要求督促自己,不断提升综合素养。最后,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中职学生需注重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自身对知识的使用水平,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增加会计知识的阅读量,不但需要掌握多类会计准则与要求,还应直面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利用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与探索,从而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身的会计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
        (五)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水准
        一方面,会计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在教授中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改善其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一般来讲,可采用导向教学法,在传授会计理论的同时告知其整套业务办理流程,在实践中让其不断体会会计中的职业道德。比如,针对出纳报销、预借差旅费等业务,业务员应详细写下资金使用审批单,经多部门审批完成后,出纳员才可预借差旅费,当业务人员出差归来后借助原始单据才可进行报销,整套工作流程出纳员不得遗漏任何步骤,即是工作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还能设置多种专业活动,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激发出来,为加强其职业素养,需增设会计职业道德辩论赛、知识竞赛、开办财经法规与道德讲堂等,企业会计专家还可实行专题讲座,增加与会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提高其整体的专业操作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与责任意识等,使中职学生的会计水准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总结:综上所述,为适当现代化用人要求,中职会计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会计水准,还需加强其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渗透的方式,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在社会中开展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林青.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渗透[J].江西教育,2019(36):15-16.
        [2]王永众,肖贤飞,王媛.浅谈职业道德教育在普通高校会计教学中的渗透[J].时代金融,2018(24):285+2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