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13
摘要:以铁路基层单位打造融媒体工作室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出发,通过调查实践,从融媒体工作室舆论阵地作用定位、软硬件设备配备、编辑队伍建设、新媒体作品信息质量供给等角度分析了主要原因,提出了如何建立标准化融媒体工作室、如何生产高质量产品、如何建立大宣传格局等举措,为今后基层单位进一步提高融媒体工作室质量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融媒体工作室;舆论阵地;思路
Guidance and Practice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ng of Primary-level Convergence Media Studios
ZHAO Qing-Rong
(Jintai Industrial Limited Group Company of Taiyuan, Taiyuan 030013, China)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structing convergence media studios by railway primary-level units, the main points were analyz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vergence media studio’s public opinion position, software and hardware equipment, editorial team construction, and new media works information quality supply, etc. The main measures such as how to establish standardized integrated media studios, how to produce high-quality products, and how to establish large publicity pattern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which can be directiv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tegrated media studio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onvergence media studio; position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 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明确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12月,太原局集团公司相继下发《中共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关于推进集团公司媒体机构改革优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融媒体工作室设立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关于印发〈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提升全媒体平台传播力的实施办法〉的通知》[2]。同年年底,太原局集团公司各站段、运输辅助单位、非运输企业融媒体工作室正式相继成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形成了以融媒体中心为“1”、为龙头,10个“骨干融媒体工作室”为示范,带动其他融媒体工作室的“1+10+N”融媒体矩阵,构建起统一调度指挥、高效整合资源、直达生产一线、覆盖干部职工的融媒体平台传播新格局[3]。
本文立足铁路基层单位打造融媒体工作室实际,通过调查兄弟单位做法,结合本单位实践,梳理了目前基层单位打造融媒体工作室的现状,指出好的做法与存在的瓶颈,分析了形成的原因,探讨了下一步提高融媒体工作室质量的思路。
1 铁路基层单位融媒体工作室定位与现状
1.1融媒体工作室定位
铁路基层单位融媒体建设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职工头脑,主动适应媒体格局、传播技术深刻变化,推动传统媒体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巩固和壮大本单位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的重要通道;是将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媒体服务有效整合,充分展示铁路各单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责任担当,联通干部群众“最后一公里”,凝聚起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奋斗力量的有力举措。
1.2融媒体工作室现状
1)软硬件配备情况。目前,铁路各基层单位融媒体工作室普遍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4]。有基本的照相机、摄像机等拍摄工具。有条件的单位设立了录音室,有专门的视频编辑电脑,配备了低空拍摄用的无人机等装备。软件有的配备了专业的AE、EDIUS编辑软件;有的使用的是免费的爱剪辑、快剪辑软件以及秀米、易企秀等编辑器。
2)制度建设情况。各单位结合实际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按照“系统、规范、简明、实用”的原则,明确细化了融媒体工作室主任、编辑岗位职责,建立完善了融媒体工作室产品制作发布、硬件设备运维、移动端平台建设等一系列制度办法。
3)编辑队伍建设情况。运输站段根据本单位职工人数的不同配备了1-2名融媒体编辑。运输辅助单位、非运输企业因为职工人数少,大多采取了编辑人员专兼职结合的方式运行。融媒体工作室负责人一般由本单位的宣传助理员兼任。
4)新媒体作品供给情况。从融矩阵中可以看出,铁路基层单位的新媒体平台每周发布都有新动态,既有原创作品,也有转发中央、国铁集团、集团公司相关媒体上刊登的重要文章、重磅新闻、新时代铁路榜样、理论微课等。作品一般以图文为主,也有的采用小视频、漫画、手绘作品等表现手法。
2 铁路基层单位融媒体工作室好的做法
2.1强化顶层规划
按照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各单位党委能紧跟媒体融合步伐,在融媒体工作室创建之初,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职工思想教育、新闻舆论引导的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为己任,坚持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项目策划为抓手,以人才技术为保障,以信息传播的到达率、阅读率、转发率、点赞率为检验标准,在做强做优媒体矩阵中的“N”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新媒体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传播速度快等优势[5],把打造本单位新媒体平台作为发力点,为干部职工理论武装、信息沟通、氛围营造、舆论引导、凝心聚力、展示形象打通“最后一公里”。
2.2组建“虚拟团队”
新媒体制作属于“新生事物”,需要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拍摄技术、图文、视频编辑能力,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6]。从走访调查发现,个别非运输企业针对人数少、工作量大、需要学习的新东西多等现状,另辟跷径,组建了“虚拟团队”,号召本单位新媒体制作爱好的青年大学生、研究生加入融媒体工作室。对于团队中的成员,按照“老带新”原则,因材分组,根据每人特点,将擅长文字撰写、软件制作、图文编辑不同特长的相互搭配进行组合,让成员间既互补又互相学习,便于快速成长。
2.3按需划分板块
在新媒体平台板块设置上,各单位结合实际,普遍开辟了这样几个专栏:政治理论学习板块、企业风采板块、榜样引路板块、动态要闻、历史消息板块等,便于观众浏览时选择性阅读。相比这几个板块而言,推送信息量频繁的是动态新闻板块,大家能将本单位在项目开发、经营创效、安全管理、党建工作、群团活动等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及时以图文、视频等形式进行推送。
2.4精心策划内容
为了生产优质新媒体作品,各单位党委普遍采取了“压担子、教方法、任务认领”等思路,组织融媒体编辑深入一线了解生产情况,搜集素材,拍摄照片、视频,对于制作成的新媒体初稿,党办从照片选择、文字撰写、结构调整、表现手法等方面一对一进行把关指导,反复打磨修改,确保推出的新媒体反映事实客观、具体、准确,表现手法新颖、独特。
2.5严格运维监管
坚持党委书记亲自抓,坚持党管媒体、管舆论。对于新媒体平台上刊登的所有对外宣传的新媒体作品,各单位党委严格进行层层审核,确保宣传方向、舆论引导、呈现事实正面、准确,用主流声音占领阵地。同时,有的单位党委利用每月摸排职工思想动态、与职工座谈等时机,广泛征集职工对新媒体平台上推送内容的看法与建议,对于个别职工提出的能否刊登职工个人摄影、书法作品等建设性意见及时采纳,不断丰富和提高平台发布内容与参与范围。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软硬件建设还跟不上
部分单位的融媒体工作室使用的照相机还是10年前已经停产的旧款,像素跟不上要求。摄像机是肩扛的大块头。没有专用的视频编辑电脑,也没有专门的录音棚和录音设备。
另外,对于需要无人机拍摄的许多视频作品大多数单位一无相应设备,二无具有该资质的操作人员。使用免费编辑软件的常常存在水印去不掉、末尾有编辑软件logo等问题。
3.2编辑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差距
在新媒体制作上,目前的图文制作大多停留在使用简单的美篇、易企秀、秀米等编辑器上,利用动漫、漫画、沙画等其他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很少,缺乏脑洞大开的创新[7]。个别编辑新闻写作基础薄弱,在标题设置,内容表达上存在亮点不突出、网络语言运用不恰当,甚至要素不全、逻辑关系不清,语言啰嗦等现象时有发生。
3.3 新媒体制作存在成本高、有侵权倾向等问题
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可读性、吸引力、感染力强等优势[8],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存在成本高,图文模板需要付费,片头片尾需要在个别付费网站下载,部分字体、音乐、照片、视频使用涉及侵权等问题,造成制作难度加大,出精品不易。
3.4原因分析
1) 客观环境对融媒体工作室建设产生影响。个别单位受人员少、经费少等客观因素限制,在融媒体工作室建设上投入较少。兼职编辑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本职工作已经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在运行,没有更多的精力参与新媒体创作。另外,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单位增收创效难度加大,2月份以来,铁路开展了“节支降耗作贡献,改革创新立新功”主题宣讲活动,各单位停止了新购电子设备等。
2) 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跟进。新媒体创作是一项比较艰苦的工作,既需要在文字精雕细琢上下功夫,也需要在照片使用上下功夫,非常耗费心血。有时一张合适的照片,前期需要讲究拍摄角度、技巧,后期需要修剪、调光等,很费功夫。另外,综合信息视频编辑上,既要做到各单位无缝衔接,又要让整体画面、配音和谐统一,需要反复修改打磨。一件满意的作品往往历时好几天才能生产出来,许多编辑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开展创作。但是在激励机制上,有的单位一件作品奖励几十元钱,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作者的积极性。
3)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不强。新媒体制作时,为了增加趣味性,有的编辑人员根据内容需要,从网站上下载了图片、字体、音乐等,因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有的未经作者同意,有的未注明引用出处,造成作品发表后引起侵权纠纷,造成被动。
4 加强铁路基层单位融媒体工作室建设的思路
4.1坚持“内容为王”,在提供优质产品上下功夫
1) 牢牢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按照“据实、平和、主动发声”的原则,所有创作的新媒体作品,坚持从弘扬正能量出发,坚持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坐标原点,主动当好网上的“定盘星”,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时、度、效”,发挥新媒体“动静结合、及时传输、交互联动”的优势,有效提升新媒体的传播效果[9]。
2)广泛搜集鲜活的新闻素材。围绕本单位的新项目开发、重点任务推进、新实施的政策办法、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组织编辑人员深入一线,采取现场调查、跟班作业、与职工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采集最鲜活的新闻素材,按照“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发布”思路,在选题策划、信息采集、编辑制作、审核发布、跟踪评价、协调联动等环节上着力,把生产推送更多更好的原创产品作为首要任务,为生产制作优质新媒体作品奠定基础。
3)打造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融媒体建设不是“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相融”的方法达到“乘法效应”。一件新媒体作品好不好,阅读量、转发量、点赞量是衡量指标。要广泛借鉴和运用现代传播规律[10],采用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吸睛标题制作,网络语言运用,精炼文字描述,经典图片搭配上进行设计,实现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服务,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让大家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便知道单位的大情小事。
4.2坚持“提素提质”,在打造编辑队伍上下功夫
1)开展融媒体专业靶向培训。根据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发展需求,结合编辑人员业务短板,开展靶向培训,邀请具有新媒体制作实践经验的编辑老师来单位进行专业指导,集中授课,及时解答大家写作、制作、设计中遇到的工作困惑。同时,采取按月上报新闻稿件,不定期组织约稿、面对面指导、轮训等方式,锻炼编辑队伍,形成弘扬正能量的工作合力。
2)大力开展“四力”实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提出的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总要求,坚持镜头对准一线、笔墨用在一线,针对干部职工不同的需求和阅读习惯,在编辑队伍中大力开展“四力”实践,策划生产包括图文、微视频、音频、动漫、VR、H5等多种形式新颖[10]、具有铁路特色的宣传内容,用优秀作品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提升了舆论引导的效果。推动宣传队伍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新媒体制作相比传统新闻报道,既需要功底,也需要创意,更需要相应的载体,制作所需的成本和付出的心血较大。一些新颖的模板往往要给相关网站付费,在激励机制建设上,应给与考虑。除了“按劳分配”外,对制作难度大、反响大的新媒体作品给予一定的倾斜。另外,对于稳定可靠、经常使用的编辑器,可尝试采用单位购买年费或加入会员,所有制作人员用一个账号轮流登录使用等模式,既降低了制作成本,又达到了宣传使用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4.3坚持“互联互通”,在建立大宣传格局上下功夫
1)建立新媒体素材“资料库”。集团公司牵头,将各单位日常搜集到的工作重点、阶段性任务推进、特色做法、典型人物等照片、视频资料进行收集,建立工作素材“资料库”。组织各单位编辑人员广泛搜集好的音乐、片头片尾、卡通图像等不涉及侵权的音像资料,建立“共享池”,方便各单位在创作时少走弯路,建立大宣传格局。
2)拓展“服务延伸”。利用第三方工具,每季开展一次铁路基层单位新媒体平台微力指数排行,通报各单位平台发文量、阅读量、点赞量、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等指数。对于排名靠前的平台,利用大数据开展分析,哪些新媒体关注度高,哪些新媒体转发量大,是因为表现形式还是因为内容?组织力量开展分析,干部职工的兴趣在哪里,舆论阵地就设在哪里,融媒体产品就跟进到哪里,在做强做精新闻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闻+服务”“新闻+文创”等领域,通过新闻要素的深度融合,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3)加强交流互动。定期组织新媒体编辑人员去兄弟单位参观,学习新媒体制作新方法,交流工作中经验。每季组织编辑人员开展头脑风暴,逐一分享本人的工作收获、困惑、与思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互通有无,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打造指尖上的“亮点工程”。
5 结论
融媒体工作室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无论媒体融合发展进展到哪一个地步,党媒属性是不会改变的。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坚持内容为王,在设备设施投入、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上给予倾斜和保障,激发活力,盘活存量,创造增量,实现内容、技术、渠道的高效共享,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发挥宣传引领作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 加快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N]. 光明日报:2019, 2019-2-19
[2] 中共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关于印发《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提升全媒体平台传播力的实施办法》的通知[R]. 2018年12月29日
[3]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融媒体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R]. 2020年1月7日
[4]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关于深化标准化融媒体工作室、骨干融媒体工作室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R]. 2020年6月19日
[5] 王锐锋.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六点思考[J]. 传媒, 2019(12):72-75.
[6] 闫言. 新媒体时代编辑的文化自信与素质提升[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0, 31(01):73-76.
[7] 栾轶玫. 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J]. 视听界, 2010(1):24-26.
[8] 周建亮. 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 2013
[9] 汪娴. 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J]. 新媒体研究, 2016(22):128-129.
[10] 朱伟. 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路径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 3(6):11.
收稿日期:2020-8-7
作者简介:赵青绒(1971-),女,籍贯:山西永济,宣传助理,从事专业,融媒体工作室管理,1336343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