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园林美学在现代建筑景观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滕尉
[导读] 摘要:中国的美学思想历史悠久,但它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又相当于处在发展阶段,中国的美学思想较西方的发展早300年之久,相比于古希腊的哲学美学思想,孔子提出的“吾与点也的自由境界,文质彬彬,然后为君子”的观点,比古希腊早100多年。
        浙江新绿洲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中国的美学思想历史悠久,但它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又相当于处在发展阶段,中国的美学思想较西方的发展早300年之久,相比于古希腊的哲学美学思想,孔子提出的“吾与点也的自由境界,文质彬彬,然后为君子”的观点,比古希腊早100多年。本文从传统园林美学为主要论述方面,探究传统园林美学在现代建筑景观中的运用研究。
        关键词:传统园林;美学;现代建筑景观
        1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学在园林中有不可或缺的影响,中国园林离不开中国古典哲学、古典美学的艺术体系带给园林的独特审美和构成手法。儒家美学思想自秦至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开始占据重要地位。隋唐中叶时开始,禅宗美学开始出现,即“用心感悟的境界”,自此美学开始了由实转虚。明中后期的美学思想超过了南北朝心里审美,受文化、阶级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人文主义,五四运动后更是将美学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
        2传统园林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园林体系与世界其他体系之间有许多共性,但又极具鲜明个性,即: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意境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2.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孔孟的“尚用”儒家思想最具特点,而老子崇尚自然,他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艺术最高境界,庄子受这种自然观念的影响,并继承“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出了新的美学观点“: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水、植物是构成自然景观的基本要素,也是园林中的构景要素,但园林比自然景观多了建筑的构成要素。中国古典园林除了利用园内环境的地势和水源条件进行摹仿原始自然景观状态,还会有意识地进行改造、调整、深化,将自然界的河流、湖泊、脉、泉池等进行艺术提炼,从而在园林构景中实现精炼的自然景观概括。筑和水体是园林地形改造中的重要因素,假就是真的浓缩版,抽象化地概括园林的构图和堆叠艺术,不仅体现园林的艺术情调,也表达了文人的艺术情怀。水体既有静态美同时又有流动美,水相依,利用原始水体或开凿新的人工水体,都是为了表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然水景的意蕴。园林追求概括、精炼的水相依之景,侧重于表现观赏者引发的审美感情。把不同种类的植被进行合理搭配,有效推动风景园林和谐美感,针对植物进行搭配,其主要涵盖品种、大小,颜色以及形状等。植被配置期间,如果缺少合理以及科学性,不仅使植物的特征难以表现出来,同时会造成风景园林失去美观性,其中风景园林的主体则是植物,所以需要员工加强植物的选择。道路景观属于园林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针对道路景观植物进行选择期间,不仅要对其美观性进行全面考虑,而且还要考虑其实用性,这样才方便后期打理,通过路边植被可以将噪音降低,并且还能为城市空气起到净化作用。除了这些要求,还要对风景园林中人们生活休闲以及玩耍需求进行考虑,并且要将每一个细节考虑进去,以免其过于单调。
        2.2意境追求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重要美学范畴,是将个人情感寄托于园林艺术中,将个人的禅宗心性表现在园林艺术中,从景观中感受禅宗意境,再升华到园林的“意境”。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喜欢将园林作为心灵的栖息地,不论是生活休闲还是仕途失意,都喜欢通过在园林冥想,亲近自然,感悟花草生命,从而达到超越生命和自由的个人精神。
        2.3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都力求与、水、花、木的要素进行有机联系,造园在哲学、美学思想的主导下,使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自然统一。园林景观中常运用廊道,让各个景点相互连接达到移步换景的观赏效果,还可将建筑与浑然的自然景观贯穿起来,这种谐和也体现了道家对自然“为而不持,筑而不宰”的态度。


        3基于美学的景观设计应用
        3.1传统造景手法的借鉴
        传统造景手法主要是层次手法、借景手法、分景手法三个方面。首先,层次手法可分为前景、中景、远景,其中前景和远景能够突出中景,使园林更具空间层次和远近距离感。中景是整个空间的主体,也是设计的主题。在层次处理上,设计者往往会对植物进行层次设计,形成植物的色彩、高低、品种等的排列组合。其次,借景手法能突破空间限制,不论近观、远眺、俯视都能引人注目。借景手法主要以借形和借色为主,借形是借助建筑、、水等事物装点景观;借色是借助天空之物对园林使色彩更加丰富。最后,根据园林景观内容、风格对植物、水石、建筑在空间上的划分所形成的观赏效果,是分景手法。这种造景手法侧重于园林景观的分割,具体来讲是虚隔、实隔的两种方法。实隔主要方法是利用建筑、石墙等实体元素进行观景通道的阻隔,而虚隔则是以水、窗、廊道等元素进行不妨碍通行的阻隔。传统造景手法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延续了文化传承,也提高了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
        3.2造园材料的运用
        现代建筑景观从传统建筑景观元素中提取和再创造,从而营造空间的归属感。现代的园林景观以中式景观为主,在融合现代审美的基础上,将现代材料及手法进行了修改和必要的抽象化。例如,中式传统园林以石头、石墙、青砖、木材等材料为主,而现代的手法则以瓦片、不锈钢、玻璃、花岗岩等材料为主,将二者进行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的有机结合,形成粗狂肌理与圆滑质感的反差,坚硬与柔软、厚重与轻盈的对比等。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就把握了传统园林设计与现代建筑景观发展方向,将传统园林的延伸和现代材料进行了新的诠释。青瓦被花岗岩取代,木结构被钢结构取代,极具特色北部庭院下的假片式却带了太湖石,将园林设计传承与创新引向了一个新的方向。
        3.3景观植物的运用
        我国古代园林,追求自然之美,绿植是构成园林必不可少的材料。园林美学注重尊重自然,对于植物的配置,往往不破坏自然植物本身,不多加修饰,尽量保持植物的原始样貌,建筑也是依天然石而建。在景观营造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合适精品且色彩丰富、满足四季变化的植物进行搭配,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者所追求的自然亮点。
        4案例分析
        以现代建筑景观中西安的大唐芙蓉园为例,唐代时期的园林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唐芙蓉园就融入了我国传统园林美学的思想文化。园区内道路蜿蜒曲折,形成循序的空间序列,隐晦地展现曲折美。运用造园技巧将园内的四季分明、黄昏晨曦、阴雨晴天的自然美景元素进行了堆叠,呈现出许多季相美。以唐代风格建筑修筑的紫云楼是园区的亮点,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廊、阁、庭的互相呼应,形成建筑整体。植物配置在园区中的作用不可估量,气候宜人的西安,植物种类繁多,春有牡丹,下有柳荷、秋有红枫、东有红梅,水贯穿园林为园区的灵动气息增添增色,震耳欲聋的瀑布流水气势磅礴,宛若仙境。大唐芙蓉园的雕塑群落更是园内的点睛之笔,在主题雕塑群的设计上,以唐诗为主题,展现了浓浓的诗情和文化魅力。置身园区内随处可见镌刻的各派名家书法、宗教等主题的浮雕,所有的景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盛唐的壮观。
        5结语
        中国传统园林美学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的现代建筑景观的设计中也广泛应用,随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景观设计已经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将传统园林美学的营造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景观中,除了体现传统园林美学的文化底蕴,也能提升现代人日渐提高的审美情趣,最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钟国庆,陈向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J].肇庆学院学报,2001(1).
        [2]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
        [3]张胜.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J].广西农学报,2007(3).
        [4]亢宁梅.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特点初探[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