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51302219860831XXXX
摘要:现代化社会,水利水电工程是维护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设施之一。水利水电工程是人们生活用水的基础保障,不仅关系到水电站的运行安全,而且对其运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其常见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然后提出关于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从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来看,主要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①运输成本显著提升。以前的水利工程多建设在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域,但是现代随着水利水电需求的不断扩大,就不得不拓展其施工区域,故在环境恶劣的施工区域运输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均会增加运输成本。②施工难度急剧上升。在环境条件恶劣的施工区域,前期还需要进行隧道施工、爆破等内容,由于对原有地质条件的改变,使得其在后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危险性等均急剧上升。③施工环境的多变性。在我国北方兴修水利工程,会遇到降水较少、施工用水不方便的难题,而在南方的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经常会有洪水、汛期等自然灾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预防。施工环境的多变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产生直接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导流技术
导流技术的应用和重要性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很多的实证研究一致表明,导流技术的应用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因此,在水利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其施工环境以及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来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例如,为了有效提升其整个施工工程的效率和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在混凝土工程、土石方工程等施工阶段,一定要将施工时间控制在河流枯水期,并且保证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建设堤坝和导流工程。有时由于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跨年度施工时,就需要在汛期到来之前对整个建设工程的防御安全系数进行有效提升,否则就会给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施工效率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导流技术的应用中,务必要对气候变化、降雨分布、汛期、施工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预先考察,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
2.2混凝土护坡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需要进行混凝土护坡施工。但是在大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发现,由现浇混凝土所做成的护坡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坡度比较大、厚度比较大等,会对其整体坡度的建设质量造成影响。另外,如果遇到一些工期比较短的施工项目,为了赶工期难免就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一些影响,并且到了冬天,由于温度降低,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在对相关的混凝土护坡施工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影响混凝土护坡成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浇筑方案和振捣机械装置等两大方面。对于前者而言,在浇筑混凝土护坡时应严格按照从坡顶到坡底的顺序进行,并且首先要浇筑下层20cm的混凝土,之后待其初凝之前要完成对上层10cm混凝土的浇筑,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所浇筑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对于后者而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以及特点等选取合适的机械设备,其中经常用到工具是手扶式振动尺,并按照从坡底到坡顶的顺序来进行振动。
2.3预应力锚固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由于受到环境湿度以及温度荷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会使得其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发生改变,进而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为此,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就会显得愈发重要,预应力锚固技术的施工工艺比较简单,并且施工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建筑物的受力不均产生变形之前,根据建筑物特点以及实际受力情况等设置系列不同的锚固方向、锚固深度,进而使得建筑的受力发生改变,从而达到以混凝土预应力为基础实现对整体混凝土建筑物的加固效果。在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中主要包含编束、造孔、锚固、放束、防护以及张拉等内容。
2.4高坡加固技术
在现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工程,高坡加固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项先进技术,增强其坚固性和牢靠性,技术人员通常采用减载、排水和锚固等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的整体抗滑性,同时更好的利用现代化的混凝土加固技术,尽量避免由于滑坡造成的危险。
3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措施
3.1制定严格统一的流程化水利水电施工标准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需要制定严格统一的流程化水利水电施工管理标准,比如①安排专业的水利水电施工工作指导人员,提高水利管理全过程的有效性;②积极研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和维修的核心技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制定统一的如水利水电施工设备登记标准、水利水电施工方案网络图标准、水利水电仪表参数标准等;③明确水利水电施工管理工作分工,具体工作具体落实,严格执行。
3.2完善信息化施工管理平台
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建立较为完整的水利水电施工管理平台,对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专业化的采集和分析,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帮助水利运行问题地解决。建立完整的信息化施工管理平台,符合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的过程中,水利企业要关注平台的立体化、结构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将不同的水利水电运行项目管理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大幅度提高施工管理效果。对于管理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促进水利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
3.3合理利用BIM技术
BIM技术是在三维技术的基础上,对水利水电各个施工管理环节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的现代化科学技术。BIM技术能够将传统的水利运行数据信息进行功能性的数字化表达,帮助工作人员提高水利水电管理决策的有效性,降低企业经济投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质量。首先,BIM技术能够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投资预算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预估,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利用BIM技术将相应的管理数据和参数输入到系统结构中,建立相应的水利水电工程模型,就能实现对于后续相关工程施工管理的可行性预测。
3.4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在各个阶段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盛装混凝土的模具温度需要限制在一定温度之内,防止在碎石的冷却不能达到标准的温度大小,导致混凝土凝结的不稳固。在混凝土的内部设置降温管,依据设测温孔,对阀门进行和加压泵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要控制管内水的流速,从而实现降温目的。如果,在夏季进行混凝土浇筑,需要尽量减小浇筑厚度,通过浇筑层面完成相应的散热操作,同时浇筑工作应当尽量避开气温较高的时间段。不同大小的混凝土有不同的保养方式,就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对待庞大混凝土浇筑,用水龙头向混凝土上方喷洒水珠的方式来调整温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对于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意义重大,相关水利企业需要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控制要点,增强对整体施工项目的把控力度。在现代化过程中,凭借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调整和优化,为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节约经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莉. 当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及其改进方法[J]. 商品与质量, 2018, 000(044):146.
[2]吴彦双, 张晓伟, 刘龙.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J]. 区域治理, 2018, 000(020):187.
[3]何猛.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J]. 农家科技:中旬刊, 2018, 000(012):147-147.
[4]庞琦.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 No.490(0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