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 300280
摘要:石油工业中的重要课题就是高含水油田的持续有效开发,在当今社会,高含水油田开发的研究仍然尤为重要。随着油田的逐步勘探和开发,达到高压油田的开发阶段越来越困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正在增加,与世界上有限的石油储藏量相比,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并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含水油田;效果评价;应用研究
评估油田水开发的效果始终在整个油田开发过程中进行。由于某油田的地质开发特征不同、生产条件不同、不同开发阶段的开发指标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当油田进入中高静态时期时,必须及时进行“监测、解释和潜在研究”,以延迟原油减产和增加可采地质储量。不同研究的实际效果需要一个完整而科学的度量系统和方法来证明这一点。因此,科学而系统的油田开发有效性评估研究可为油田开发提供及时有效的客观科学综合评估。
一、油田开发阶段划分
油田开发仍然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改进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各种开发指标将不断变化,不同的开发时期和开采方式将具有不同的开采特征。为了促进开发,请将特征时段或方法划分为开发阶段。在发展阶段,国内外都有许多类别。根据分类的原理,共有三种通用的分类方法。一种根据不同的开发方法进行划分,第二类根据油田产量的变化进行细分,第三类是根据油田的含水量分类的等级划分。下面主要解释油田排水等级的分类,低水位,低于20%水位,中水位,20%至60%之间的水位,高水位,60%至90%之间的水位以及高水位,具体取决于油田的低水位可以分为多个时期,这是高含水率的早期和高含水率的晚期。超高含水率,含水率超过90%。油田的低含水期几乎与油田上部的生产期相同,从该期的后半期到超高静水期,它对应于油田的结束。
二、实例分析
第一、第二和第三区的基本井网模式是1968年在大庆油田三安开发区苏东过渡带300 m地区生产的,井距为300m的四点法用于放置井,开采层位萨尔图、葡萄花油层,两个油藏均为统一压力体系,原始平均地层压力为11182 MPa,原始饱和压力为10115 MPa,井底和底水不活跃,开发面积为6.7 km2,地质储备量为1 638x104吨。
(一)针对水驱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
根据区块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以下水驱方法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储量管理程度、储量程度、能量保持水平,剩余可回收储量的采油率、含水率、储水率、注水量、年产油综合减少率等八项指标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下图中相应的加权因子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具体取决于它们对注水开发有效性的影响。该块的初步控制和生成程度在良好范围内。能量保持水平的指标由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之比确定。该区块的地层压力为10182 MPa,原始饱和压力为10115 MPa,地层压力为106.6%,因此该指标处于良好范围。剩余可采储量的石油采收率为0.56%,属于差范围。缺水率为93.31%,属于较差。储水率达14.56%。属于中档范围,累计注水量为4 9291424 4×104m3,属于较差;2014年5月调整注水生产方式提高了效果,产量减少到负值。该指标的总体下降率处于良好范围。利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结合8个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确定区块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矩阵为:(0.338、0.235、0.107、0.070、0.070)。根据最大添加量的原理,该块基本井网的水侵作用被认为属于“良好”评估范围。
.png)
(二)针对人为控制因素的多级模糊评判
对于开发过程中的水库,结合注水开发效果评估结果仔细分析每个“人为控制因素”的合理性,制定开发协调计划并设计下一步的水库。提供优化科学依据的原理也很重要。因此,选择了四种人工控制因子指标集(开发层、合理的注水时间、注水方法和注水生产结构以及老井对策的效率),并进行多级模糊处理。由于“开发层分类”的合理性,引入了评价指标,如单井控制有效厚度、屏障稳定性、渗透率和压力比。该区块中单井控制的平均有效厚度为18133 m,这很好。中间层的稳定范围在垂直方向上有一定的厚度,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延伸,其岩石物理性能不如储层,并进行了单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属于良好范围(权重01285),透射比属于较差的范围。压力比在一般范围内,该组的评价矩阵为0.2、0.285、0.215、0.215、0.2评价结果良好。
(三)结论与建议
用这种评价方法对大庆油田三溪开发区苏东过渡带300 m区域进行评价,认为该区块的基本井网发育效果相对较好。然而,随着长期注水的发展,该地区已进入“双高”阶段,含水率完全高,回收率高。可采储量达到84107%,综合含水率达到93131%,油层被淹严重维持稳定的高产量是困难的。不断完善输液生产系统,选配新老井,进一步改善水库洪水储备的管理和生产。应当在详细的地质调查、优化和协调措施、动态水分配、分层的水堵、分散的注水和破碎的基础上建立剩余的石油贫乏的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采取酸化、大规模抽水等措施,努力减缓井区水位上升,增强稳定的生产基础。同时,在严重的地区,除了注水井的轮廓控制和水井堵塞之外,化学驱的实验室和野外试验研究也得到了加强,以适应过渡带的地质条件,需要找到驱油剂并尽快使用化学驱油技术。
三、采取的措施
在明确剩余油分布区和精细油层描述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层、注采系统、注井井网的调整。采用和调整技术,稳定油、气、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平面与层之间的差异,改善各种采油措施,减少低水量。为了增加割断单元的产油量,维持高含水率的单元并继续分层注水,请使用采油技术,例如堵水和剖面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油田在技术和建设方面的逐步发展,我们正在挑战研发人员的方方面面。世界石油资源有限,如何有效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石油资源成为世界面临和探索的重要问题。建立与旺季时期油田开发阶段相适应的评价方法体系,将成功增加油田的采油量,对油田开发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崔红红,周海峰.特高含水油田强化采液效果评价新方法研究与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02):70-72.
[2]张新征,张烈辉,熊钰,孙为全,李玉林.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03):48-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