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市武都引水工程建设管护中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一部分农村没有脱贫。贫困地区农村饮水成文当前严重问题之一,农村饮水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保证贫困地区农村人饮水安全问题,我国实施多个政策,但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讨论分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现状,分析存在的隐患之处并进行管理对策实施。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研究;
1 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贫困山区饮水安全概述
喜德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北与越西交界,东及东南部与昭觉接壤,西及西南部与冕宁县、西昌市毗邻。喜德县辖24个乡镇、170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22.3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90.5%、农业人口占91.1%,(图一),拥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少数民族。
.png)
图一 喜德县所在地理位置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凉山州喜德县政府对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并且通过政策落实,以保证饮用水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贫困山区的发展动力。
.png)
图二 解决饮水安全人口占总人口示意图
2 目前贫困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2.1村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不够
村级饮水工程水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由于水源保护力度不够,或者水源保护区划不明确,导致水源水质不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灌溉、化肥造成的污染,为提高农作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大量使用农药、有机肥、无机肥等残留物,经冲刷、汇流,流人饮水水源或自然水体。二是居民生活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如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垃圾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露天堆积,或者生活废水未进行处理,直接或间接流人或渗入水体。三是农村分散的小型养殖场造成的二次污染,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发展畜禽养殖专业,但是由于各养殖场都是养殖户自发建设的、规模比较小,没有合理的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水体,直接或间接的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四是部分山区由于长期采伐矿石,矿石的粉末溶解于水中,汇流到饮用水源处导致饮用水被污染。
2.2村民对饮水安全认识不足
因生活在山区的彝族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质不高,甚至有一部分人对饮用水质不达标(含氟)对人身健康的影响认识不足,认为有水喝就满足,不知道吃了水质不达标的饮用水的严重后果。此外有的农民认为使用自来水(或集中供水)还要交一定的水费,往住存在着农民不愿意不配合的情况。
2.3村级饮水安全工程缺乏长远规划
农村供水工程大多数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因为当时资金、技术等问题,没有对农村供水工程做长远规划,根据投资大小来建设供水工程,导致管网使用的材质较差,水利设施比较落后,经过多年的供水运行,由于缺乏专业的管护人员,工程管理运行与维修跟不上,许多管网和水利设施已出现损坏,漏水等现象。
2.4村级饮水安全工程缺乏有效管理
村级饮水安全工程主要以乡村集体投资建设和国家补助形式为主,产权大多属集体所有,饮水供水工程的管护工作由主要工程所在乡村承担,由于管理资金不足,有些设施不能及时维护,导致村级饮水安全工程不能正常运行。当饮用水水管损坏,无后续资金对饮水工程供水管网、水利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和维修。
3 凉山州贫困山区农村饮水管理对策
3.1强化彝族同胞农村饮水安全意识
凉山州喜德县是我国彝族同胞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因部分彝族同胞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甚至有部分年事已高的同胞不懂汉语的人员存在,为了让彝族同胞深刻的认识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政府和水利部门不仅要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而且还应该通过宣传、教育等,使人们真正意识到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当代和子孙后代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大事,从而保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
3.2统筹考虑,科学规划,注重工程效益
根据凉山州喜德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条件和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成因等情况,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对村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天然水质超标(含氟)所导致的饮水安全问题、无供水设施、用水极不方便、季节性缺水严重的村民饮水问题。同时也要兼顾注重工程建设效益,要与区域供水规划相衔接用最小的资金投入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现有的供水设施、水源状况、实际用水情况,远期用水预测、经济实力,合理确定供水规模。有条件的村庄可发展集中供水,如村庄距离较近,水源充足几个村社联合集中供水,减少工程建设投资;如靠近县城的村镇,为节省投资,可以将县城供水管网延伸到村镇,满足村镇居民的饮水安全。
3.3积极推广特殊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凉山州喜德县经过调查的饮水不安全因素中,还有部分群众饮用髙氟水,是因部分地区常年采伐矿石所致,其分布范围很广,不可能完全靠找好水源解决全部问题,必须采用适宜的水体处理工序去除水中所含有的有害成分,才能够保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应结合经济发展的程度、水质特点,从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评价,筛选适应的实用、经济的水处理方法。
3.4重视农村污水排放,加强供水水源保护
随着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力度的加大,将兴建一大批集中式供水工程,要重视和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的研究,在工作中要逐步把农村供水、排水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研究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标准和指南,引导农民搞好废污水、垃圾处理;研究农村生活排水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关键技术及设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减少面源污染。根据水源类型,按照《水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和工程管护范围,保护区内严禁存在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和污染源,紧密依靠当地政府,防治污染等人为破坏,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有条件时,在保护区内种植水源保护林草,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参考文献:
[1]王德庆.农村饮水安全的几点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B,2020,(7):31-32.
[2]陈明进.乐山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对策探讨[J].中国水利,2020,(9):58-60.
[3]王立军.农村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5):92.
[4]徐侠.分析农村饮水安全措施与饮水工程管理[J].财经界,2020,(15):25-26.
[5]郭淑贞.农村饮水安全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0):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