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浅析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范旭亮
[导读] 摘要:水环境监测在水资源保护与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身份证号:13012119840320XXXX
        摘要:水环境监测在水资源保护与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环境监测结果反映了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水环境监测不仅为制定水资源保护与预防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和依据,而且为水资源保护与预防的具体实施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探索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不仅可以确保实际获得数据的精准性与正确性,且有助于水环境管理。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1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和内容
        实际监测水环境时,通过质量控制可以把监测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更好确保数据真实与可靠。在水环境监测中,要想有效管控监测质量,需要对实验室内部管理进行完善,构建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使用合理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需要做好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同时严格把控好采样环节的外部质量,从而更好的对水环境进行监测。
        2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标准规范
        在水环境监测中,缺乏系统的标准规范,更新不够及时,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产生一定影响。而且也正是如此,导致监测机构人员工作中不够规范,相关责任不够明确。在开展质量控制中,可以选择的质量控制技术比较多,但是相关标准目前并未对该类技术实施明确分类,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只能凭经验来选择相关的控制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开展。
        2.2没有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管理
        水环境监测质量工作的开展受到监测管理的影响,在水环境监测中,都根据管理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环境监测网,但是就目前而言,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管理,而这直接导致了没能准确划分各个部分,而且出现重复监测的情况,出现了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另外在水环境监测中,由于监测内容比较复杂,所以在监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对于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产生了很大影响。
        2.3水环境监测仪器落后
        我国对水资源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水环境的监测也不够重视。因此,政府机构没有在这项工作上投入足够的资金。采购或自主研发的设备均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监测样本数据的过程中,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成套水环境质量的监测设备和技术,采用的监测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在中国,这样获得的结果的精度低、监测技术也需要改善。监测仪器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水环境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准确性。只有准确可靠的监测结果才能真正反映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才能更有效地开展监测质量控制工作。
        3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在水环境监测中,一项关键内容就是质量控制。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主要涉及人、机、料、环、法、测,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质量控制。
        3.1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前控制
        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事前控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工作人员能力确认,监测人员必须经过相关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要对仪器设备做好维护和保养,更好的提升监测准确度。要对环境条件做好控制,保证环境条件能够满足监测工作需要,从而更好的对水环境监测质量进行控制。
        3.2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中控制
        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对于事中控制主要包含对实验室和监测现场进行控制。需要做好水质监测点设置工作,保证水样具有代表性,能够更好反应污染物情况。另外在样品采集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去采集水样,按监测计划增加质量控制措施,如全程序空白,平行样,密码样等,从而更好的对水环境监测质量进行控制。


        3.3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中的事后控制
        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事后控制主要包括原始数据记录、内部质量控制的评价、质量体系方面的质量控制,如通过盲样测试、实验室内比对、能力验证和机构间比对结果、现场监控/监督实际操作过程、核查记录等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对人员进行监控/监督。通过做好事后控制可以更好的保证水环境监测的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4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4.1使用采测分离作为监测主要方式
        采用采样分离的方法是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按照国家检验监测的原则,将监测点的采样、检测、分析报告反馈给各单位。通过将采集工作和检测分析相分离,实现水质监测和考核对象的相分离。另外,水环境质量的变化、水污染处理结果的评价以及环境执法的支持都离不开地表水提取测量所得的数据结果。随着自动监测站的建设,转变为以自动监测为主、地表水监测为辅的新模式,成为自动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的关键手段。
        4.2完善水质异常分析报告制度
        完善水质异常分析报告机制,加强数据审计和管理。水环境监测中心每天12点前对各监测点的实时数据进行审核并上传到中国环境监测站。同时将单独数据的结果发送到各个监测点。结合各监测点的水污染防治、气候变化、突发事件等分析本月水环境质量横断面。在某一段的集水区内,可用临时替代段监测水环境污染控制。该监测点应提前两个月申报,更换时间不应超过三个月。延迟将无效。面对数据造假,相关单位应立即围绕部门开展盘点工作,核实和监控数据造假行为,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可以保证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客观性,使其能够真实反映监测点的水环境质量。
        4.3建立相关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并引入第四方监理
        建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机制。监测机构的质量检查应当定期采用盲样评价和实际水样比较,监测机构的监督检查应当不定期采用远程抽样和飞行检查。建立资金支付与运行考核相结合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对监管机构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监管收费的主要依据。同时积极引入水环境监测的第四方监督,对水环境监测的整个步骤和过程进行监督和监督,杜绝数据造假的发生,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4加强人员的素质培养
        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人员素质水平对于监测质量有直接影响,所以需要加强人员的素质培养。首先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培训,另外需要对人员的进行专业素质培训,保证员工可以更加高效完成水环境监测任务。
        4.5重视基础性工作环节
        在水环境监测中,为了更好对水环境监测质量进行控制,需要重视基础性工作环节。一是加强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需要根据相关规范要求,保证实验室环境条件得到控制。另外需要做好隔离控制,避免项目间的相互干扰,从而更好的对水环境监测质量进行控制。二是需要做好监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仪器设备性能,对于监测结果有直接影响,做好日常保养工作,更好的提升监测数据精准度。三是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从而更好的提升对监测质量控制。四是需要对样品采集工作进行规范,避免因为样品采集问题对水环境监测质量产生影响。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水环境越来越重视,为了更好的对水环境进行保护,需要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卢东.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No.197(04):78.
        [2]邹稳.水环境监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18,000(004):20 -21.
        [3]王建英,赵颖,秦红伟,等.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构建及措施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036(003):143-145.
        [4]刘强.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