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黄振兴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电厂生产运营中,热控自动化系统是保障发电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设施,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发电机组的生产效率。
        国家能源集团宝庆发电有限公司  422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电厂生产运营中,热控自动化系统是保障发电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设施,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发电机组的生产效率。基于此,应根据电厂的生产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
        引言
        新的发展环境下,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于电能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给电厂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求电力系统必须能够实现稳定可靠运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电能服务。针对越发多样化的用电需求,电厂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保障发电机组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热控自动化技术的综述
        当前,电力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物质。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各个供电公司都在对传统的电力控制模式进行改革,因此热控自动化技术被应用到现阶段的电厂控制系统中,通过热控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厂设备的远程监控,并且能够进行电力监测,能够及时掌握电厂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热控自动化技术不仅仅可以应用在电力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还能够为电厂内各种动态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参照。要想实现对电厂设备的远程监控与实时的参数更新,则对电厂热控自动化技术就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是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在当前阶段的热控自动化系统中,对动态调节和远程监控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这样工作人员就能够结合用电需求,对电厂的发电环节进行科学的把控,从而能够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2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探索
        2.1逻辑设计优化
        站在逻辑设计角度考虑,逻辑设计可以确保软件运行的有效性与稳定性。所以,为提高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应致力于实现整个逻辑设计的升级、优化。例如,通过优化、改进逻辑判断系统,便可以减少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时的浮动、故障等问题。逻辑设计优化的过程中,可采取“3类2类”的模式,来进行科学保护,建立质量代码,全方位监测所有监控点的情况,准确识别异常信号,然后及时反馈并给予有效的处理。通过对这种逻辑判断系统进行有效应用,便可以对信号逻辑进行科学判断、合理规划,从而有利于增强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少电厂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控制电厂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与隐患。
        2.2强化电厂中DCS控制系统的操作工作人员技术培训
        操作为DCS控制系统的功能能够正常实现基础条件,而且是DCS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关键的保证,假如DCS控制系统的操作工作人员在操作与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将会对于DCS控制系统稳定产生影响,对于电厂的经济与安全等指标具体的实现造成影响。应当强化对于DCS控制系统的操作工作人员技术培训,与电厂现实情况相结合,利用DCS控制系统技术与技能当作中心,实施DCS控制系统教育与学习活动,使得操作工作人员的DCS控制系统操作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保证DCS控制系统功能的发挥与整体稳定,使得电厂技术、经济以及安全等方面目标得到实现。
        2.3设备实现数据互联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生产设备的功能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当前阶段要求生产设备网络接口与开放性的数据通信,要能够提高到现实层面,对于中线环节要能够实现无人化的干预,并且要能够达到关灯生产条件。

要想实现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与无人化目标,必须要对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实现对原材料、备品备件、成品库数据连接之间的共享,这样就能够将系统中深层次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挖掘出来,从而能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大幅的提升。
        2.4完善检修模式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电网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而从目前来看,多数电厂在对热控自动化系统进行检修管理时,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检修模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电网及自动化系统发展要求。对此,电厂必须对热控自动化系统检修管理的方式进行完善,借助温度测量仪、传感技术等,实现对于热控自动化系统的实时监测,明确设备运行情况,依照设备运行状态做好检修工作,避免出现过度检修或者检修不及时的情况。另外,应该对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中的子系统进行优化,提升其计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控制能力,积极响应热控系统中的各类程序,提升系统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2.5机械加工前后道工序自动化实现
        ①在机械加工前要为网带炉出料产品进行自动捡拾、转运与码放;②机械手是机械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近些年来机械手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的技术也逐渐趋于完善,但是在夹具和通用性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继续加强研究;③在产品加工工作完成之后,产品的防锈处理与包装还不多见,产品种类非常多,因此要想在工序上实现无人化非常困难,但是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自动化,通过自动化的形式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2.6分散控制模式
        以火电厂为例,其本身的运营特点,决定了机组统一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也需要明确,传统火电厂采用的统一控制管理方式并不能为信息的沟通交流提供良好保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助分散控制的方式,实现对机组、锅炉和电力设备的集中管理,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众多,电厂经济效益会受到一定影响,也容易出现信息传递滞后等问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集控系统运行技术中的分散控制模式越发完善,能够实现对各类设备的阶梯化分散控制,结合电厂运营的实际情况,将发电机组的控制分成多个环节,提升管理的针对性。
        2.7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给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系统稳定性,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电厂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首先,电厂应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相关知识与技术,能够对各种相关设备进行熟练操作。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性的培训,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更好地对热控自动化系统进行操作,从而确保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其次,应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在热控自动化系统中引进各种热控自动化辅助性设备,加强对数据接口、通信协议的检查,保障数据交换工作的切实落实,使热控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接口可以在不同协议的支持下稳定运行。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厂正在逐渐提高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机组的装机容量,在整个过程中自动化系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未来电厂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能够加强对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设计与应用,要对系统线路的抗干扰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对系统接口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为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冬花.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0):137-138.
        [2]李树飞.浅析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122.
        [3]任鹏程.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5(7):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