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睢宁分公司
摘要: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公众对电力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先进的施工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所以在开展相关电力工程施工时,技术人员应针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保证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充分提高施工的质量水平。目前我国的电力体制处于改革阶段,电力工程建设的覆盖面已趋向完善,但是在电力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力施工的作业进展,所以针对电力工程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难点;施工安全
1电力行业工程建设特点综述
与社会其他部门相比,电力行业由于其工作主体的特殊性,具有电力行业的一些独特特点。对这些特性的分析将有助于对电力工程有更详细的了解。电力工程项目规模大,施工跨度大,场地要求严格。因此,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的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严格性,电力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建设标准进行施工,且施工前期应充分调查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和质量;二是综合性,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专业部门较多,如架空线路、变电站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三是人员要求高,而且电力工程项目的严格性和复杂性影响到施工作业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专业性、管理水平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对施工作业中的相关设备和机械。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时,应充分结合电力工程建设的特点,进行工程建设规划,确保施工质量。
2配电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难点
2.1闪络放电
配电网电力系统线路外有一层绝缘层。这些绝缘子在初期可以保护供电和输电的安全,但随着绝缘子使用寿命的增加,绝缘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绝缘材料除了能承受外力外,还能承受电压的影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绝缘材料的外部会沾满泥土和水渍等污垢。这些污垢基本上是碱性的。一旦碱含量达到一定程度,一旦遇到雨雪或潮湿天气,就会发生闪络。一旦发生闪络,线路的过电压压力会增加数倍,对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威胁,严重时容易引起线路火灾。
2.2外力损伤
电力工程中的外力破坏问题是电力工程建设中比较突出的技术问题。一旦发生外力破坏,将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这种外力破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电力系统架空高压线路的外力破坏技术问题。这一技术问题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地形,决定了我国高压线路的架设方式必须是架空高压线路。② 电力系统高压架空线路导线施工引起外力破坏的技术问题。这种技术问题是由于我国许多架空高压线路的施工,由于导线施工的外部干扰,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准确的施工,造成了电力工程中外力的破坏。③ 电力系统建设中盲目规划引起的外力破坏技术问题。这种技术问题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发展差异明显所致。没有科学合理的电力工程建设规划,很多城市都会进行电力工程建设,而这种盲目规划所造成的内外部力量的破坏也需要我们重视。
2.3过电压
我国传统的供电线路内,常常会出现电压供给不足的问题,这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在设置配电线路时,一般都会选择树木茂盛的地带或是城市的郊区,所以更加容易受到雨雪天气的影响。此外,电气的正常运转也会受到大气过电压和工频电压的极大影响,它可能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最终导致整个配电系统处于瘫痪状态。现今的配电系统中,较普遍的线路问题是弧光接地过电压,这种电压可以在用户较多时自动增加线路中的电流,这时便会出现弧光接地过电压现象,但这一现象的产生会降低整个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线路的绝缘性,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转以及电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3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3.1解决污闪问题
在配电网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中,还应采取一些综合技术措施,有效解决污闪造成的运行威胁,从根本上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线路敷设过程中,应加强绝缘保护。高空架设线路应增加绝缘材料的密度。线路穿墙暗敷时,应提高绝缘材料的防潮性能。应使用一定的套管和不锈钢管来保护线路绝缘。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湿空气和冷空气的侵入,以及一些鸟类引起的线路闪络。在高空防雷材料方面,选择高空绝缘材料提高线路的耐雷性是很容易的。
3.2科学选择配电变压器容量负荷比
变电站变压器的容量和数量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因此,应科学选择变电站的数量和容量,根据当地实际用电负荷规模和增长趋势,及时增减配电变压器的容载比,以保证变压器正常运行时的经济负荷。对于有两台以上变压器的变电站,变压器不应过载。随着城市用电量的不断增加,供电企业应不断改变单台变压器的供电方式,特别是在城市高层建筑的供电中,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配电变压器供电方式。为了保证城市供电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必须科学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容载比,以保证城市电网的稳定运行。
3.3加强线路防雷措施
雷击引起的闪络问题是最常见的,因此要做好配电线路的防雷和防雷工作,特别是在地形复杂、外部条件多变的地区。在线路附近设置避雷装置,可以大大减少雷电对导线的危害,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防雷工作都是用针式瓷瓶完成的,但这种防雷方式在配电线路上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4提高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
4.1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要求在施工、质量管理、资料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部门划分、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的划分。各部门只有在任务明确后才能履行职责,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挥监督考核的作用,这是安全管理责任制中监督考核机制的实施方式之一。不仅是各部门,还要明确施工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经济责任,签订具有合法利益的相关安全协议。每次施工都应有详细、完善的施工记录。注重规范化管理,每个过程都应有明确的标准,有了标准,电力工程的安全质量才能得到明确的管理。
4.2施工现场及施工人员安全技术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要加强监督控制,对现场不安全因素进行登记,加强日常调查等工作,结合现场实际安全情况,积极改进和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不安全因素,做到措施落实整改计划,责任及时到位。由于电力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必须加强检查工作,控制质量,控制危险点,落实施工安全标准和技术。对于施工人员,要注意加强日常安全意识,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督促施工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在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方面,要进行系统的实施和检查。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现场的安全情况,积极开展危险点辨识和预防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制止违章作业,逐步改善安全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对电力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应从深入实际展开分析,提高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和改进技术存在的不足和弊端,确保施工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进而提高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肖文.试析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7(23):210.
[2]徐斌.浅析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和对策[J].科技展望,2016,26(2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