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林慧宇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林慧宇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对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枣庄拓宇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枣庄市  277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对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混凝土结构使用性能也亟需提高。如何来解决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整个建筑行业需要研究的一个难题。本文将从土木工程建筑概述及混凝土概述、混凝土在工程建筑中施工技术的原则、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来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技术探究
        引言
        现阶段,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多,这种结构发挥的优势较为凸显。如:易于施工、操作较为简单等优势。如果使用这种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施工的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天气、人为等因素很容易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因此本文在提出相关定义后,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出了详细的介绍,以将这些施工技术合理应用到实际的土木工程建筑中。
        1混凝土的结构特征
        混凝土结构主要是将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材料。而且跟其他材料进行配合研究出新的结构。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素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特点一般主要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最近几年混凝土逐渐在工程施工中开始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变得更成熟了。操作方法也越来越简单,施工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二混凝土原材料价格也比较低,材料主要是也容易获取,材料的使用性能也比较高,适用的范围也比较广。三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与耐久力也比较高,能够提高建筑的稳定性,还有延长建筑的寿命。四相对于其他材料来说,混凝土有比较好的使用性能,而且能够做到抗震抗风防火,等作用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
        2混凝土在工程建筑中施工技术的原则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直接影响的关键要素,是施工建筑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的主要内容,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有效性,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环境情况,按照建筑施工整体建设要求,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在工程建筑过程中严格执行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全过程管控,保障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使其符合各项技术参数的要求,做好混凝土结构中水泥的温度与应力控制,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等。
        3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3.1混凝土搅拌技术
        混凝土搅拌技术是一项以实践为基础的施工技术,但技术流程较为复杂。在开展混凝土搅拌前,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影响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因素,比如搅拌时间、材料配比、投料顺序等。从各个层面入手,实施管控,以此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另外在混凝土进行搅拌阶段,需要依据工程需求,合理设置搅拌时间,并强化搅拌时间的管控。实时监控混凝土材料搅拌阶段的流动情况,保障搅拌均匀,在搅拌结束后,需要立即将混凝土卸下。
        3.2配比技术
        一般我们在配比混凝土的时候,首先一定认真检测混凝土不同材料其所具有的质量,确保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而且要先进行当场的试验,在有理论的支撑后,确保最佳的混凝土配比及外添加剂,加强了其的配制的效果,为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从今以后的土木工程建筑的应用水平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为了减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离析可能性,有必要控制混合时间,为提高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有效的屏障,避免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不稳定应用。
        3.3钢筋模板技术钢筋模板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效果是否显着与结构的承载力是否可靠有关。

所以,为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丰富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手段,有必要考虑钢筋模板技术的应用效果。详细信息如下:第一,选择可靠的钢模板并长时间使用。为优化混凝土结构性能提供一切技术支持,避免影响施工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并确定保护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性能的有效性;第二,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其实应确定好合适的钢筋模板搭接的地方,提升其的搭接的质量,保障施工效果及应用基本情况。
        3.4控制好混凝土中的温度应力
        混凝土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那么,是什么材料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热量?是水泥。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在搅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想要合理管控混凝土结构温度,需要先保障混凝土结构质量,通过合理调整水泥比例,以此减少水泥搅拌中产生的热量。目前一般应用大坝水泥替代工业水泥,或者是在混凝土结构内事先铺设一些水管,在浇筑结束后,往水管内注入冷水,借助水体的流动以此将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全部带走,进而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保障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5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浇筑作业进行重视。主要是因为浇筑作业具有连续性特征,施工过程不应该发生停止或者中断的现象,这样才能使混凝土的性能发挥出最大效果。如果施工中发生中断的现象,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防护工作,以减少由于重复的浇筑而发生混凝土结构不能接合的后果。另外,还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予以重视,在加强其质量检测后开展质检工作。其质检的目的一方面能够对钢筋偏移或者密实度不达标的现象进行及时的纠正,在对其进行返工后以保障施工质量的要求,还能够减少由于工期延长给企业带来的较大损失。同时,振捣工作应该达到施工标准要求,以对各项操作进行实施,在对振捣操作的均匀性进行明确后,能够减少插入过深或者钢筋、模板等发生的触碰现象,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浇筑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混凝土的浇筑方式进行分析,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需要在夜间进行浇筑和操作,这样才能减少由于温差过大而发生的混凝土胀缩现象。
        3.6养护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做好养护工作,不仅能够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般情况下,养护工作是在完成了混凝土浇筑并且进行了振捣后 12 个小时内进行的。养护工作不局限在浇筑的环节,也可以是在拆完模型后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的方式一般都是喷水,喷水的频率有一定的要求,但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模式,具体的情况还要根据土木工程建筑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有条件,应该养护一周以上。在我国目前比较普遍的养护方式有三种:浸水养护;覆盖养护;围水养护。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不仅可以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进行提高,也可以使土木工程建筑的使用年限得到延长,从而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应用,首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科学的对配比进行设计,使混凝土的强度符合施工要求,不断强化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大幅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从而为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浩波,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90.
        [2]杜娟,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8(9):272.
        [3]刘国清,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51):43-44.
        [4]罗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7(10):272.
        [5]孙志玮.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与探究[J].门窗,2019(09):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