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运检巡视人员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池培江 池育春
[导读]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深化变电站科学管理能力是未来的趋势。
        国网应县供电公司  山西省  037600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深化变电站科学管理能力是未来的趋势。智能巡视量化管理系统对于电力系统的管理人员来说,对运行人员日常巡视设备实现智能量化管理,为实现安全高效的供电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电力、运检、巡视、智能管理系统
        1电力运检巡视人员智能管理系统的意义
        1.1信息数据真实可靠性
        日常运检涉及大量的设备信息、人员信息、运检信息等收集,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收录和维护,且存在多源性情况,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难以保证,目前运行的各大信息系统均存在此类情况。智能运检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将设备、人员、装备作为生产元素看待,构建物联平台,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库调用、移动互联网直联,避免过多的人工干预,确保数据来源可靠、真实、同源。平台将《电力行业标准》导则判断标准录入到系统中,上传的数据经过后台算法自动计算出数据的正确性。检测人员在检测现场,使用检测版APP录入检测数据和现场工作照片,数据缓存至本地,上传至后台服务器后,客户通过客户端浏览检测数据、任务进度及现场工作情况。
        1.2规范现场运检作业
        现场作业大量的信息需要人工抄录,电力企业智能运检平台通过智能巡检装备的配套应用以及物联网技术的自识别、自感知,将巡检人员信息、设备信息、巡检数据、环境信息数据等通过移动互联网,最终汇聚至全流程业务平台,避免现场大量重复数据、冗余数据、公共数据的采录,便捷的将巡检数据自动传录,极大提高现场作业效率。此外,现场作业受人的因素影响,错项、漏项、缺项情况存在,应用智能运检平台将运检作业以项目形式逐级下达至各作业人员,生成项目同时,配套生成其作业流程,并通过计算机流程设计、物联网等技术措施,为员工、作业人员提供便捷性的同时,规范其作业行为。
        2系统设计
        2.1设计原则
        (1)标准化原则:人员巡视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会坚持技术先进,坚持功能齐全,坚持性能稳定原则。根据当前需求功能的基础上确保留有二次开发余地,以便系统迭代升级。
        (2)系统安全原则:系统的安全设计及接口安全设计,工程数据安全设计,人员信息传输安全,都按照国际和国内相关行业标准规范进行开发和加工,必要时采用专网专线的方式进行传输。
        (3)先进性原则:采用的核心技术都代表国内外较高甚至领先的水平,保证先进,本方案选用的成品设备都是国内外的主流产品。
        (4)高效稳定实用原则:方案设计坚持系统的稳定性、高效性、实用性的原则,对于用户简单实用,功能设计清晰,查询内容实用,能同时满足并发访问时用户的各种操作请求,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5)可扩展性原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考虑到将来可扩展的实际需要,亦即可灵活增减或更新各个子系统,满足不同时期的需要。系统软件、硬件均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提供开放的接口,可与不同供应商的设备及软件系统互联互通,具备后期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管理职能、巡检业务及巡检区域增长的需要。
        2.2实现目标
        (1)加强对巡检人员的管理力度:通过巡检人员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地在岗人员巡检的状况,利用远程人员定位机制,有效克服巡检人员管理难的问题,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监管水平。
        (2)加强对变电站配电房巡检力度:通过巡检人员智能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随时了解巡检人员情况还可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安排距离最近的人员排查故障,消除隐患。


        (3)加强对违规行为监督力度:通过录制巡检环境视频情况,随时检索回放取证的方式,对违反安全规定巡检行为,提供有力证据,使管理能够有理有据地执行,如发现巡检过程中有违规行为,可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通过录像取证,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4)提高人员安全防范管理水平:巡检着装不规范,巡检人员危险作业,例如未佩戴安全帽、安全服、安全绳等安全措施作业,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通过现场照片视频痕迹对比,以减少违章作业与降低安全事故发生。
        3电力运检巡视人员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
        3.1系统结构
        智能巡视量化管理系统由系统主机、系统软件、射频读码器安全帽、巡视点卡(标签)、巡视标签盒等部分构成。射频读码器固定于安全帽内。
        3.2系统工作原理
        智能巡视量化管理系统主机通过智能巡视系统软件平台,读取射频读码器安全帽存储的巡视点信息,包括运行人员姓名、巡视的时间、地点、设备名称等。电力巡视人员巡视电力设备时,通过射频读码器安全帽对带有巡视标签的巡视点卡进行采集,读取该卡内唯一序列号,并将巡视信息存储在射频读码器中,通过GPRS无线传输或有线传输技术将采集到的巡视数据信息发送到智能巡视量化管理系统平台,方便管理人员查看巡视信息。在电力设备上安装巡视点卡,通过软件设置将“实际设备安装地点、设备名称等信息”与巡视点卡的ID号一一对应,再根据实际巡视路线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巡视时间等。将射频读码器安全帽配送到每位巡视人员手中,巡视人员头戴射频读码器安全帽到达指定的巡视点,用射频读码器感应巡视点卡,射频读码器安全帽会自动记录巡视人员到达巡视点的时间、地点和设备名称等巡视信息。再通过GPRS无线传输或有线传输技术,可在线或离线将射频读码器安全帽中的巡视信息上传到系统软件管理中心,系统会生成多种形式的巡视报表,给电力系统的管理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考核和管理依据。
        3.3射频读码器安全帽
        射频读码器安全帽由帽壳、帽胎、系带及读码器组成,射频读码器固定于安全帽内。读码器阅读距离可以达到1500mm~2000mm,采用触点式USB通讯,为读码器下载巡视数据信息提供支持。
        3.4巡视点卡RFID(标签)
        RFID是英文“RadioFra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名为无线射频身份识别,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标的技术。RFID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由耦合元件及芯片构成的标签。二是实现读写标签信息的阅读器(读码器);三是处理相关信息的应用软件系统。主动式RFID的巡视点卡标签发送某一频率的信息,读码器读取信息解码后,发送至中央信息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为方便巡视人员头戴射频读码器安全帽巡检电力设备,采用主动式RFID巡视点卡标签以增大读码器的感应距离。巡视点卡标签固定于巡视标签盒内,巡视点标签上要有巡视的设备地点名称,防止运行人员遗漏巡视点。
        结束语
        当前,如何使运维人员按照公司规定对配电房、变电站有效的巡检、运维已成关键问题。对于配电房包含多种设备、线路定期运维的巡视,直接建立满足多种运行约束的巡视人员智能管理优化模型较为复杂,数据对比难度大。电力系统实行变电运维集中控制模式以后,由于有时在人力和管理方面不到位的情况下,会出现运行人员巡视不到位的情况发生,这样,电力设备的缺陷和异常等情况就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高效的供电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得不到保障,寻求一种能实现对运行人员日常巡视设备的智能量化管理系统,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和场景指标要求,从场景变化关系图获取相对应的设备、线路模拟数据,从而避免了复杂的优化模型计算。通过上线的巡视人员智能管理系统辅助决策巡视线路,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邓晓丹.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农家参谋,2020(10):239.
        [2]吴国栋,李晓晶,包广清,郝培良,吴娟霞.电力公司生产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甘肃科技,2020,36(03):85-87.
        [3]方毅.浅谈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2):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