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阜宁县供电分公司 江苏阜宁 224400
摘要: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对电力系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电力系统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稳健迈进,配电及自动化技术更是集装置远程管控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于一身。作为电力系统中与电源及用户直接进行联系的配电系统,其供电可靠性水平高低也直接联系着用户。若是有不稳定电流出现在供电过程中,将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配电自动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足。论文将分析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常见故障;处理技术
1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常见的故障问题
1.1 配电网的建设运行不合规格
与先进的国家配电网建设相比,我国配电网在建设方面依然有较为广阔的提升和改善空间,这在一定层面上降低了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程度。通常我国在配电网建设方面的投入分为变电与输电两个环节,因为配电设备不够先进、线路联网水平较低,在这两个环节中常遇到配电网的主干线路过长并且不合乎规格等弊端。
1.2 配电网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有关技术的实际运用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在于:一是电力系统内部的网架结构不平稳,从业人员操作时未能对其展开必要调整;二是有关职能部门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检修和养护工作未能给予必要的关注,经常忽略检修的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力系统装置的使用期限。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在覆盖率方面与发达国家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有些发达国家的覆盖率甚至是我国的 8 倍多。
1.3 有关制度不够健全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需要有配套制度的强力保障。当前,配电自动化有关的管理机制不尽完善,配电网在运维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导致一些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抱着粗放的态度,这也阻碍了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水平的整体进步。
2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故障处理技术
2.1配电自动化控制设备故障
自动化控制设备预防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实际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工作人员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自动化控制设备设计方案,选择更适合企业生产需要的设备,以新系统运行实际为基础,选择最优的设备方案,并不断增强设备的广泛性和统一性,密切企业与厂家的联系。故障预防和处理的过程中,需合理选择配电自动化控制设备的零部件,以期更加准确地表达参数。如在精密仪器生产中,技术人员要以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作为首选的生产设备。此外,零部件的实用性及普遍性也会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外部环境,使其适应配电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需求,并高度重视设备的散热和电流状态、明确操作方式是否规范,避免停电等多种因素对设备运行产生负面影响。设备分级维护也是故障预防的有效措施之一,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应用周期、设计原理和内部结构等多个因素,高效完成设备的分级维护,同时,将配电自动化控制设备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明确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位置。在故障预防和处理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细化分级标准,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做好各项工作。再者,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尤为关键,检修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熟练掌握检修方法,懂得设备的运行原理,且根据故障的表现,分析故障的类型和原因,之后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为此,在设备检修的过程中,企业要对故障维修人员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组织工作人员参与专业培训,以期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设备检修的过程中,也可结合检修人员对设备自身运行情况的掌握及自身的专业能力,合理分配检修任务,实施设备分级检测,以改进设备的检修水平。对自动化控制设备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能够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配电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差异明显,其在故障概率和故障产生的原因方面也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设备,工作人员需制定科学的检修计划方案,明确设备的使用率、故障和寿命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检修方法,完善设备的运行环节,同时根据设备使用概况检查设备零部件,防止设备零部件严重磨损。
2.2 配电自动化的故障闭环
发现配电终端故障,应及时在配电自动化缺陷管理系统中填报,填报原则为“谁发现,谁填报”。缺陷上报后,由配电自动化专职审核缺陷,并交责给相关责任部门,缺陷消除后,由消缺人员填写缺陷原因并记录留底,待缺陷处理后流程转至缺陷填报人员进行缺陷验收,从而闭环缺陷。
2.3积极稳妥地搞好配电网改造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如何加快配电自动化进程,减少同电力工业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成为我国电力行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这就要求国家在配电网建设过程中要开展合理、有序的改造。配电网改造最为关键的一个步就是适度加大配电网的传输容量,在确保配电网高效、安全运行的同时,着力改善和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品质,以进一步优化配电网的结构。另外,城市配电网工程项目量相对较大、要求较多,最有效、优化的改造即是将城市配电网改造成为环网结构,在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帮助和影响下,逐步提高供电能力。如果遇到一些电网线路上装置故障显示装置的情形,这就要求在确保配电网线路安全性的基础上,妥善安装完毕各类故障检测的设备,通常情况下,只需智能型就地故障检测设备以及电缆故障寻址设备就可在短期内明确、查找线路发生故障的具体方位,大大促进技术处理人员的检修进程,将耗损率降到最低。对于故障点位的锁定工作,要依照现实情形统筹安排,尽量让经验娴熟、业务技能过硬的操作人员来完成。对于废旧配电网装置的改造,要本着降低自动化系统故障出现率的基本理念,加快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发展进程。
2.4环网电缆故障
环网电缆故障发生几率较大。对此,工作人员务必认真将研究和分析故障的类型及成因,出现环网电缆故障后,电缆两侧开关可自动跳闸,且其可自动切除电缆故障。35kV 母联开关也会出现自投现象,随后可有一路进线供电。为此,技术人员必须仔细观察母联开关是否出现自投现象,若未发生自投现象,则要及时合闸。
2.5故障检测及定位技术
(1)通过在线路上安装重合器、分段器、断路器等器件来对故障位置进行判定和隔离;(2)通过继电器进行保护并判断故障位置;(3)使用故障指示器;(4)在各个分支线路上安装相关熔断器件。本文主要对故障指示器技术进行阐述。故障指示器技术主要是对发生短路后的故障进行检测,凡是出现故障电流特性的线路都会触发自动指示器,所以在发生故障后,故障点就会被确定在触发的指示器和未触发的指示器之间的区域。且现在以故障指示器为基础的故障定位系统的反映更为迅速,可以对故障完成快速的定位,更能满足配电电网智能化的要求。在以故障指示器为基础的故障的定位系统中故障定位算法也十分重要,当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有行波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基于 FTU 的故障定位算法等。而要确保故障检测和定位技术功能的正常发挥还要确保即时通信技术可以对信息传输过程做出保障,目前主要的解决方式是使得故障指示器和数据采集器之间只有一个地址,从而使得故障定位更加快速、简便。
结束语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是一门系统完备的科学,只有准确、科学地分析配电自动化常见的故障问题,才能积极有效地提出解决配电自动化故障的合理措施,进而更好地服务于配电网事业的持续发展,整体提高配电网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玉宝.配网自动化故障定位问题的研究及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52-53.
[2]朱虎城.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43.
[3]徐成翔.浅论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5):56.
[4]王毅恒.浅谈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J].电子制作,2017(20):98-99.
[5]刘郑良.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分析[J].低碳世界,2016(2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