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惠城供电局 广东惠州 516021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量逐渐增加,因此,国家对配网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电网是否稳定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行业都非常以来电力资源,因此,需要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本文就对10KV配网自动化的规划及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10KV配网;自动化;规划;实施
我国社会的发展与配网的稳定安全运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现在这个阶段对我国来说,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候,因此,为了迎合这一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被广泛的投入到了使用中,然而,目前我国的配网自动化技术还不够成熟,没有和它相匹配的系统。如果具备了配网的系统就可以高效的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所以,就目前的计划来说,首先应该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对10kV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规划和分析上。
1、10KV配网自动化的基本功能
配电自动化的根本目的,即对范围内的柱上开关开与配电变压装置进行监控与协调,这样不仅要实现馈线自动化终端的“三遥”功能,还要具备故障的评定及控制。10kV配网自动化需直接面对用户,同时其内部包含了一定的信息量,所以10kV配网自动化需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及多系统接口功能。较之以往的系统,10kV配网自动化在使用上的特性更侧重于集成性和协调性。10kV配电网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功能,即经远程测控终端与馈线终端设备采集电网的实时信息,经相应的通信举措,把参数传输至前置机,在此基础上经计算机网络将参数传输至后台服务设备予以整体处理,为其他功能工作站提供相关参数。配电网负荷管理即控制用户负荷,同时可辅助控制中心工作者制订负荷控制模式与计划。削峰与降压为负荷管理基本功能。同时,10kV配电网管理机制还具备通过软件估计负荷增减的预报系统,依附于层次及系统对控制举措予以评定分析。对10kV配电网管理系统根据重点分成以下3个层次:①基本应用系统,包括状态分析、拓扑、负荷预警、短路电流电压及无功控制;②延伸应用系统,包括馈线负荷调节、变电所负荷调整及按相制衡负荷;③特定应用系统,包括故障电话处理与区域性负荷警报。10kV配电网的幅度调制/调频/图纸地理参数机制功能均为配电网的图纸管理。附带相应电力装置与线路的街道地理区域图,即为配电网予以管理及维护电力装置的主要工具。
2、10kV配网自动化建设
2.1配调中心层
配调中心局域网是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最高层,采用高速以太网双机配置,互为备用。该网络构成配网自动化的调度中心(中心主站),由共享同一数据库、实现配网自动化不同功能的工作站及服务器组成。系统硬件设备及接口符合国际工业标准。操作系统可选用中文WindowsNT网络操作系统。在此基础之上提供配网自动化软件支待平台,包括数据库软件、人机交互软件、通信软件、分布式的配电监睦.管理应用软件。采用开放式和分布式的体系及面向对象技术,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应用软件以配网实时数据库为基础,应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各自独立实现不同的自动化功能。系统的接口能力及开放性全依赖于这.层的设计。
2.2中压网层
系统结构的第三层网络是以中压10KV电力网络为依托的中压监侧、控制网络。该网络由变电站子站、馈线出口保护FTU、分段开关FTU、开闭所FTU、配电变压器FTU组成。这层网络完成配网自动化狗主要数据交换及控制,是配网自动化的核心网络。所以这层网络的实施是配电自动化是否成败的关键,其难点是通信方式和系统控制方式的选择,小电流接地选线定位。系统通过FTU的测量实现配网的SCADA功能,并能通过对各FTU的控制实现配网的故障识别、故障隔离、网络重构及配网的无功/电压控制和优化运行等功能。FTU系列因需与开关、变压器配套,往往安装在户外且现场很恶劣的电气环境中,所以相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单元,它的抗干扰、抗震动以及温度范围要求更高。配电自动化的控制模式主要分为两类:分布式就地控制、远方集中控制。
前者主要应用于20世纪60-70年代,仅仅实现故障隔离功能,不具有扩展性和通用性;远方集中控制依赖于强大的通信系统,适合于建立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自动化体系平台,现已成为主流。配电网的一个主要故障是小电流接地,在我国目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现状下定位仍是一个难题。现有的小电流接地保护主要是利用各出现的零序电流实现故障选线。由于实际中的种种技术原因导致现有的小电流接地选线的正确率很低(20-30%)。实际的配电网运行还是采用“拉线法”进行选线,因而对新原理的小电流接地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
2.3低压网层
作为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之中的最后一个层次,低压网层主要以低压数据网为依据,通过低压侧以及不同配电变压器来进行有效地运作,以此来实现对不同节点的控制以及测量,比如负荷控制以及自动抄表,其中低压网层局域网以及10kV配网自动化、中心主站通信在整个低压网层的运作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低压网层之中的主要网络体系,低压系统涉及的内容以及运作要求比较复杂,因此可以采取无线以及载波的形式来进行有效的通讯。结合本人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低压网层运作的过程之中面临着许多的不足,其中通讯问题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低压网层中载波以及双绞线运用的比较多,其中双胶线在实际铺设的过程之中十分困难,技术要求较高。为了真正地实现低压载波的有效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在规划以及实施10kV配网自动化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克服这一技术难题,严格按照不同层次系统的相关运作要求,实现各种配网自动化资源的优化利用,促进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
3、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规划
3.1系统规划原则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方案必须与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电力工程领域发展规模相适应,同时配网系统规划还要能够满足持续性配网系统改造需求,使配网自动化系统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受益人群日益增加。同时,发挥配网设备端口扩展功能优势,并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对配网自动化数据信息进行网络规划,使配网自动化通信数据实现点对点的实时传输。另外,在配网系统规划过程中,还要根据配网系统设计需求分析配网系统的可实施性,并不断调节优化自动化技术对配网系统的控制与维护功能,在提高我国电力工程企业服务质量的同时,保证配网自动化系统平稳高效运行。
3.2环网供电方案
主要根据电能传输路线将2条相互接近的配电线路变成环状网,该配网供电方案不仅能够利用远程计算机实现对配网架构的控制,而且通过有效连接通信系统完成对配网系统的优化配置,从而排除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故障,对故障区域做出快速定位响应,保障环网供电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转。
3.3自动重合分段器
配网自动化系统不仅要对供电方案做出规划,还要合理规划电闸开关控制系统,通过声控装置或感应通信模块等实现对变电站中电闸开关的自动控制,以此提高电闸开关自动化管控水平,提高配网系统自动化运行效率。同时,运用自动重合分段器实现对配电电压的实时监控,一旦出现配网运行故障,延时供电应急响应机制会随之启动,及时断开隔离故障线路,确保配供电传输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10kV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的好坏,会对我国目前电力建设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目的是想要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保障配网的安全性。但是,由于地区的限制,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的水平有所差异,所以,实际在建设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也可以让配网自动化技术达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梁华峰.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与规划研究[J].低碳世界,2016(30):55-56.
[2]李振捷.10kV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思考[J].科技展望,2015(24):96.
[3]米楚洪.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与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7(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