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42319920901XXXX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建筑物是现代化、城市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建筑施工时,主要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现代工程的施工形式也普遍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展开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提高工程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将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显著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解析;关键词;
引言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筑业发展更快,建筑工程规模更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大。大体积混凝土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助推了现代建筑的综合性能的提高。同时也认识到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比较困难,需要施工人员把握技术要点,以保证混凝土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从而发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1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
就大体积混凝土而言,与一般混凝土相比,其主要施工特点如下:第一,大体积混凝土因构件体积相对较大,对施工技术的标准要求也比较高,如对于一些高层大体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能预先设置施工缝;第二,大体积混凝土还具有结构较厚、钢筋较密、混凝土用量较多、体积较大等结构特点;第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与一般混凝土相比,施工缝容易产生混凝土开裂现象,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体积混凝土本身体积较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热量,因此,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从而造成混凝土开裂现象。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流程
2.1混凝土搅拌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拌制工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目前在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采用二次投料新工艺搅拌,即改变传统投料流程,逐步采用水泥拌和方式。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施工中能减少水泥发生淹死的现象,同时也能降低混凝土上下层产生的强度差。水泥搅拌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均匀度。
2.2混凝土运输
当混凝土搅拌完成后,需要专门的运输车辆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通常是在运输设备上使用的运输工具。而且在输送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能有效地减少混凝土所产生的水热交换,可以适当地在混泥土中加入泵送剂、吸水器等,这样既能提高水泥的用量,又能降低混凝土的性能降低。需要指出的是,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还需要规划好运输路线,避免因运输路线过长而造成混凝土离析。
2.3混凝土浇筑
一般情况下,采用混泥土浇筑法和塔机浇筑法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采用分层浇注法施工,即采用分段分段分层浇注的基础法,保证同一坡度下混凝土逐步循环加速。而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需要及时振荡,且每一次振荡的合理幅度、频率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郑重提醒:郑老师不能再存在了,正当上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必须插入底层混凝土表面5厘米内。值得一提的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对其表面进行二次压浆处理,以保证混凝土初期产生的裂缝能封闭,同时在浇筑1-2小时后才能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时应先按标高要求做平面控制,保证混凝土初凝前可达到稳定收缩状态。
2.4养护
就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在分段浇筑完成后,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完成后,以及在重力作用作用下,再进行第二道工序,或在混凝土表面抹压,有效地排出混凝土表面的水份,以控制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浇筑完成6~18个小时后,在养护过程中需开始洒水养护,养护周期应持续28天以上,对有特殊部位的养护周期可适当延长。与此同时针对混凝土表面早期需要用麻袋或草袋将其遮盖,以防止阳光直视其,以免出现裂缝现象,另外在混土养护环节上,还要安排专业人员对房屋裂缝问题进行观察,如有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2.5后浇带施工
其后浇带施工所用的填料可选用膨胀混凝土材料,也可选用等级强度较高的普通混凝土材料,后浇带施工所用的宽度一般设置在70-100厘米之间,钢筋可采用连续浇筑,也可采用断块浇筑。栽植后浇缝,设置上可设为平缝,这样它的接口与接听面板在浇筑时能得到有效衔接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表面毛发清理干净,以便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后浇带施工结束后,必须对其施工温度进行控制,温度不得过高,否则会引起内外温差产生开裂现象,同时进入养护阶段,使用期也一样控制在28天左右。
3 温控措施
对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在其浇筑完成后1至5天内,其内部产生的温度波动很大,在加料后3天左右,温度变化最大的一次。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当内部和表面温度产生较大温差时,就会出现温度变形,造成严重的开裂问题,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差,一般情况下,最大温差不能超过25℃,在温差控制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在阴天进行;
②针对物料需要及时洒水冷却;
③搅拌车的温度要适当控制,要经常用清水清洗;
④混泥土在入模时,其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
为减少温度变化,在混凝土结构所产生的温度范围内,可在运载混凝土的底部用两层塑料膜覆盖,以确保其温度不发生变化。盖草袋盖时需上下错开,保证其交接处完好,能形成良好的保护层,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温度,不会有太大变化。需要指出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因受天气影响而导致草袋损坏而失去保温能力,在进行覆盖施工时,必须对基坑进行防护控制。另外,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可利用中间的池壁支撑手下,对中间部分的手脚架对持面的标高处进行加固,使之形成一个结构,然后用彩布将整个基坑覆盖。
4 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也逐步得到更新,特别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应用过程中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步完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大体积混土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保证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就必须对材料温度及技术的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在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后期进行全面的控制,保证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该技术的施工效果,为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魏立强.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J].科技信息.2010(09)
[2] 裘泳.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裂缝控制[J].中华建设.2014(05)
[3] 马晨晨.浅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6)
[4] 张文龙.某高铁车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8(36)
[5] 胡秀强.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J].四川建材.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