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王玉霞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王玉霞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程,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山东绘途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山东省菏泽市  2746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程,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中,因为受到了天气因素和温度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其中热胀冷缩也会产生一定的力,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合理地设置变形缝来进行应对,不过对于变形缝的设置还是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参考高层建筑的相关需求来正确使用后浇带技术,确保能够有效地应对存在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技术探究
        引言
        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结构裂缝问题、结构渗漏问题、结构不规则沉降问题等,成为影响结构应用推广的核心要素。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提出与应用,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建筑施工质量与建筑结构质量。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设置原则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一点的原则,避免影响最终后浇带的效果。一方面,施工人员应该注意“抗”、“放”两者同时具备,其中“放”为主体的原则;另一方面,施工现场需要做好把控,避免后浇带的间距或形式不符合标准要求。“抗”、“放”两者同时具备,其中“放”为主体的原则注意是指抗、放这两项工作的执行。“抗”主要用于维持应力平衡,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混凝土填补空隙,通过浇筑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补救。例如:建筑施工完成一个月之后,往往会产生一些冷缝,此时就需要利用一些可以略微膨胀的混凝土浆缝隙填补浇筑,维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放”主要是指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主要合理控制施工环境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稳固,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例如:施工人员可以选择温度较低的时期进行后浇带施工,温度低可以确保混凝土处于收缩状态,有效避免后续裂缝问题的出现。后浇带的设置需要根据实际环境或需求选择最佳的形状,同时也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保证后浇带变形功能的发挥。常用到的后浇带形式有沉降带、温度低以及收缩带,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应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产生的沉降差。后浇带的间距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来选择的,具体操作时需要严格分析建筑参数与设计标准,避免选择了一定措施的后浇带间距而造成不利影响。
        2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开展后浇带施工之前,应要求相关人员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促使相关人员对建筑物后浇带设置位置的具体情况展开有效分析,确定标准化后浇带施工材料,借以保证相关材料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
        2.2后浇带钢筋的设置
        后浇带钢筋的搭接有一定要求,所用的钢筋与筏板、墙或者梁钢筋规格型号应当保持一致。对于加量钢筋,尽量大于原配筋率的30%。后浇带的钢筋,一般设计为双层钢筋,钢筋与钢筋之间,都要有连接性,这样才能确保稳固性。为了钢筋的使用率最大化,后浇带两侧应当采取一定措施,使用钢筋支架和钢丝网隔断以保证后浇带的清洁度。或者,在施工之前,先搭接钢筋,使钢筋互相贯穿,后续再进行隔断操作。
        2.3结构混凝土浇筑
        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存在质量问题,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进行浇筑施工,合理控制浇筑厚度,确保后浇带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确保人员按要求将混凝土振捣到位,避免出现材料密实度不符合要求的问题。施工人员需要注意振捣力度,避免对之前加装的模板造成破坏,尤其在垂直施工缝处,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振捣质量,以提升混凝土浇筑效果。


        2.4施工缝处理技术
        一般来说,在开展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时会产生一些施工缝,如果不能对施工缝展开有效处理,必然影响后浇带与建筑物之间的契合度,直接影响后浇带在建筑工程中的现实作用。基于此,必须借助适当的技术对建筑物中后浇带施工缝展开有效处理,以控制施工缝对建筑物后浇带质量效果和现实作用产生影响。对于建筑物梁头部位的施工缝来说,应要求施工人员在考虑梁头位置后浇带边线设置效果的条件下对相应施工缝实施优化处理,同时保证建筑物梁头处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效果和稳定性,继而提高建筑物各部位伸缩缝处理效果。对于后浇带浇灌处的施工缝来说,应要求相关人员利用标准化仪器设备对伸缩缝进行凿毛处理,同时清理伸缩缝中的石子和其他杂物,在保证接缝处清洁干净的条件下,保持接缝处的湿润度,为伸缩缝优化处理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在对后浇带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处理时,还应借助适当设备保证该区域混凝土振捣效果,并在完成后浇带捣实处理之后对其展开抹平处理,继而提高建筑物后浇带施工缝综合处理效果。
        2.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的保养措施
        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水分流失快,这样凝结后的混凝土就会有开裂的痕迹,因此,在完成浇筑后的12小时之内,应当使用薄膜覆盖浇筑面;另一种是由于天气原因,浇筑混凝土时温差太大,混凝土就会受天气的影响,快速凝结,这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开裂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如此现象,需要在混凝土表面铺上草袋。浇筑完混凝土后,最好的保养方式就是结合天气情况定时洒水。
        3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加强施工人员的操作与管理控制力度
        一方面,工程建设单位需要针对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要求给予施工人员充足的培训,采取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施工人员入场之前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方法,避免过程中出现不按施工标准和步骤要求施工的问题。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安排技术人员对现场做好监督管控,及时制止施工人员错误的施工方法,并解决存在的各类技术难题,推进施工效率。
        3.2后浇带防水预防控制要点
        如今需要参考实际的施工流程来开展分析工作,在进行后浇带施工的时候要是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或者是处理工作不够合理,就会使得建筑内部结构产生渗漏薄弱部分,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施工质量。如此就需要高度重视对于后浇带防水措施的落实,最开始需要正确使用二次振捣技术,提升混凝土界面结合力,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接着就是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及时地清理接缝面部分,开展凿毛处理。在这个时期,后浇带浇筑施工需要在混凝土收缩变形之后开展,正确使用各种材料,处理好后浇带的面部区域,参考相关的工程需求来提升技术使用的规范程度,这样不仅能够显著改善高层建筑后浇带工程防水质量和防水效果,而且能够显著提升整体的建筑质量。
        3.3后浇带成品保护
        后浇带施工现场需要注意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首先,现场需要度其进行标识,避免人员未注意而对其造成损害。其次,施工人员应该对后浇带钢筋做好防护,必要时涂刷相应的防锈漆实现对钢筋的保护,避免其结构稳定性受到影响。最后,施工人员需要对后浇带的上方做好防护,可以使用砖带和水泥将上方覆盖,确保后浇带应用期间成品得到有效保护。
        结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技术属于高层建筑的重要施工技术,这项技术和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浇筑效率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想能够更好地显示出后浇带技术的使用效果,就需要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选择合理的措施,确保可以有效地改进整体的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在春,张希源.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207-208.
        [2]邱甲申.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10):125.
        [3]孔祥龙.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低碳世界,2019,9(9):252-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