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异型断面喇叭口衬砌快速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汤旭
[导读] 摘要:详细介绍大跨度异型断面喇叭口衬砌快速施工技术,同时,与常规施工技术相比,具有施工快速、交通畅通、可交叉作业、安全性高、节约成本等特点。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河北三河  065201
        摘要:详细介绍大跨度异型断面喇叭口衬砌快速施工技术,同时,与常规施工技术相比,具有施工快速、交通畅通、可交叉作业、安全性高、节约成本等特点。
        关键词:大跨度;异型断面;交叉口;快速施工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地下空间建设发展迅猛,地下交通网交错纵横,复杂的空间结构标志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地提高,喇叭口衬砌在有限空间内很难快速施工,因此,喇叭口衬砌快速施工极为重要。
        1.工程概况
        谋地下空间,由单洞进入渐变为双洞,单洞8.5m,直墙高5m,拱顶高8m,曲线渐变至喇叭口处拱顶高10m,跨度23米,衬砌厚度1.5m。详见结构图1。
   
                     图1 喇叭口结构图
        2.主要施工工艺
        2.1  车辆通行框架结构施工
        喇叭口段因跨度大,断面异型,衬砌混凝土施工采用I20工字钢加工成套拱,每榀套拱间距0.75米。根据喇叭口实际情况,每组施工长度为6m。在喇叭口中心位置采用I20工字钢加工通行台架,预留过车道(宽×高)4×4.3m,混凝土浇筑前临时加横、竖支撑对台架进行加固。
        采用Φ48×3.5mm的钢管脚手架连接通行台架与套拱。脚手架间距(纵×横)0.8×0.8m,步距为1.2m,纵横向设剪刀撑,外置边墙为0.2×1.5m钢模板、拱顶0.15×1.5m的钢模板立模浇筑。详见结构图2。
 
        图2  车辆通行门架
        2.2  衬砌支架及模板体系安装
        喇叭口段因跨度大,断面异型,衬砌混凝土施工采用I20工字钢加工成套拱,每榀套拱间距0.75米。根据喇叭口实际情况,每组施工长度为6m。在喇叭口中心位置采用I20工字钢加工通行台架,预留过车道(宽×高)4×4.3m,混凝土浇筑前临时加横、竖支撑对台架进行加固。
        采用Φ48×3.5mm的钢管脚手架连接通行台架与套拱。脚手架间距(纵×横)0.8×0.8m,步距为1.2m,纵横向设剪刀撑,外置边墙为0.2×1.5m钢模板、拱顶0.15×1.5m的钢模板立模浇筑。详见结构图3。
  
                       图3  支架及模板安装图
        模板支架体系安装过程中洞内外交通畅通,保证洞内车辆正常通行,降低施工干扰。提高施工效率。
        2.3  支架及模板加固
        套拱及模板安装完成,采用Φ215钢管进行加固,横向加固两层,竖向中间加固一根,将行车门架加固牢固,通过行车门架及钢管架传力至套拱,达到加固作用。详见结构图4。
 
        图4  横竖向对支撑加固
        门架内侧支撑加固过程需要中断交通,两个通行门架同步加固,所需时间1天,加固完成后浇筑混凝土,所需时间1天,砼灌注完成后拆除门架内支撑,恢复车辆通行。
        2.4  衬砌混凝土浇筑
        衬砌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浇筑,从第一级工作窗开始逐级从墙脚向拱部泵送入模,两侧对称浇筑,混凝土面高差不大于1m。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保证混凝土密实,表面光滑、无蜂窝麻面。
        3.分析比较
        常规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施工,优缺点对比分析。
        1)可交叉作业保持车辆通行
        喇叭口施工时采用了通行门架,保证了车辆通行,实现了洞内交叉作业。
        2)快速、高效施工
        采用通行门架与钢管架配合使用,减少了传统满堂红脚手架拆装工序,实现了快速移动,两侧钢管架采用顶托调节间距,实现了快速定位及加固套拱。
        3)安全性高
        通行门架采用I20工字钢加工,比满堂红脚手架安全稳定,浇筑混凝土时对门架设横竖支撑,形成整体受力结构,提高受力结构的安全性。
        4)节约成本
        采用门架搭配钢管架结构,节约了拆装的时间,节约了劳动力,缩短了循环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
        4.结论
        喇叭口施工采用通行门架结构代替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施工,做到不阻断交通实现内外交叉作业的条件,可移动式框架体系取代了固定式满堂红脚手架,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解决了喇叭口施工慢效率低的难题,取得了预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乙兵. 大断面深埋隧道交叉口初期支护稳定性研究[J].《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2]栗虎. 大跨度断面隧道二衬施工技术[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5期.
        [3]魏义臣.铁路大跨度多变断面隧道衬砌施工技术浅析[J].《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4]赵海钦.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3):300-301.
        [5]李玉峰.交叉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研究进展[J].铁道科学工程学报。2014,(01):67-73.
        [6]阚呈,张志强,郭艳华,等.隧道与斜井交叉段用钢纤维砼支护受力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4.(06):1387-13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