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72319780115XXXX
摘要:建筑质量的不断提高离不开国家各行业的大力支持与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应注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但目前,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发展不平衡,再加之对该技术的应用不规范、不科学,使得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的关键技术,希望对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引言
近年来,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数量逐步增多、规模逐步扩大,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在建筑工程整体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由于混凝土技术应用关系着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关键技术的控制,避免混凝土施工不当引发各种质量与安全问题。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的现实意义
建筑工程所处的市场环境呈现出高层化发展趋势,日益扩大的建设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难度。为此,相关建设者应从实践角度出发,从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混凝土施工入手,通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找出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这样一来,建筑工程就能以可持续状态作用于实践,以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所提出的安全稳定需求。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2.1温度裂缝
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在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会扩张,使工程建筑表面出现裂缝,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大小有所不同。为了规避裂缝问题,技术人员在搅拌混凝土时,可以加入适量缓凝剂,减缓水泥的水化速度,减少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另外,还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少量钢筋和纤维,提高混凝土构建的抗变形能力,减少温度裂缝;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可以使用液压活塞式混凝土泵,降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浇筑温度,缓解温度裂缝问题。
2.2沉陷裂缝
在开展建筑工程的时候,混凝土施工有时候会出现沉陷裂缝的情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于底部的支撑不够平稳引起的,有时候也会是混凝土浸水产生的。造成底部不够平稳的原因如下。其一,在进行填土的时候,没有将土压实,这就会使在浇筑混凝土之后,底部的缝隙会压实,然后出现沉陷裂缝的现象;其二,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时候,浇筑的模板和模板的支撑间距比较远。然后导致底部不够稳定,最后出现沉陷裂缝。对于上述的这两种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保证底部的足够稳定,然后再进行加固,使模板的支撑强度不断增加,以减少沉陷裂缝的出现。
2.3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往往是由于混凝土在浇筑后逐渐凝固的过程中体积收缩造成的。建筑工程中使用的钢筋如果出现锈蚀的情况,影响了混凝土的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干缩裂缝,这种干缩裂缝会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干缩裂缝的产生,施工人员可以采取收缩量比较小的水泥,并控制好水灰比例,能够减少混凝土的干缩现象,起到预防建筑出现干缩裂缝的作用。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干缩裂缝的产生。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让混凝土在施工中控制好水泥的凝固度,进而改善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3.1配比技术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要求和施工成本,确保施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确定性价比较高的配合比。施工现场混凝土集料含水量和理论值差距很大,在混凝土拌和作业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用量,将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集料用量误差一般在±2%以内,水用量误差在±1%以内,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误差在±1%以内。另外,技术人员需要测量集料的实际含水量,根据选定配合比,合理调节水的掺入量,确保混凝土组成部分用量比例满足配合比要求,提高混凝土质量。
3.2运输技术
混凝土的运输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目前的施工状况来看,混凝土的运输通常是采用搅拌运输车进行运送的。但是由于运输距离的问题,混凝土会因为长时间运输而逐渐变硬,甚至因为长时间的运输导致凝固。当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的时候不符合施工要求,就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施工地点的距离、运输路途的状况等做好混凝土运输计划,尽量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如果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超过了规定时间,出现凝固现象,也会影响到施工速度,可能出现工期延长的状况。这就要求在进行混凝土运输时,一定要做到充分搅拌混凝土,防止混凝土出现凝固,另外也要通过遮盖等手段,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保证运输到施工场地的混凝土的质量,进而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质量。还有一点,就是要对混凝土的运输车辆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从而延长运输时间。
3.3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工作开展时,施工人员需注意冷缝问题。一般,混凝土浇筑难以避免冷缝的产生。由于冷缝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求施工人员不断加强对冷缝的重视程度。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密实程度不足会产生很多冷缝问题。若人工展开振捣工作极其容易导致混凝土分布不均,进而产生相应的冷缝问题。目前,我国混凝土振捣工作多数选用机械展开。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要保障混凝土振捣时间科学、合理,以混凝土表面未产生浮浆和未下沉为衡量指标。借此能够有效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也可为建筑工作开展带来保障。
3.4预制桩施工技术
建筑市场环境的多元化是指建筑施工技术与材料设备水平的提升,在采用灌注法进行预制桩施工控制过程中,需将保证浇筑混凝土的连续性作为目标。具体来说,相关建设者先要把预制完成的混凝土桩打至地基,并固定。此过程,最为重要的施工处理环节就是沉桩,可通过静力压载、锤击法以及振动压载方式实现质量效果控制。此外,预制桩施工技术人员还要对构件的基本特性与地基结构环境进行综合考量,以提高施工处理工作开展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是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得到一定的技术保障。涉及施工中的各个关键技术问题,施工人员要正确了解和把握,做好各项工作的组织调控,以促进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针对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施工人员能够共同研究调整,确保问题得以解决。同时施工人员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登慧.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198.
[2]郝甲森.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2020(6):167.
[3]蒙修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9,26(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