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朱松杰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朱松杰
[导读] 摘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土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江苏新大陆房地产土地评估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土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地球上近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海洋,只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属于陆地。此外,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不能再被生产出来,土地是十分稀缺的,稀缺的土地与我国众多的人口数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一矛盾必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愈加凸显,面对这一矛盾,我们必须深思合理规划土地的方案,以 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发利用土地,因此,探讨如何更好地做 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成为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关键词:土地环境;土地规划;体系构建
        一、规划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有效开展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土地利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生态环境。其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耕用地转化成为了建设类用地,使得工业、生活方面的污水排放大量增加,其中SO2、CO2等化学物质含量较高,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物的多样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没有实际利用起来的土地转化成其它类别的使用地,使得各种类型的植被受到影响,景观的多样性受到极大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三)现阶段水利设施用地面积比以往有了明显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农田灌溉工程等进一步深入实施,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但自然环境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响。
        (四)增加交通类用地,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公路、铁路把一部分原本属于一个生态体系的动植物分成几部分,成为很多动物迁徙的一种屏障。除此之外,公路的开通必将引起城镇化效应的加剧,公路两旁的土地被大量占用,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粮食安全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五)加大森林的覆盖率,对泉水的保护区进行有效划定,退耕还林对改善气候环境质量、保持地下水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也会使以往的土地利用类型被迫转变。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为切实满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各个方面的需要,已经有非常多的指标进行选择,也有非常多的指标必须要依照规划地的具体情况,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研究和发现。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要立足于原始数据,或者是评价信息里面找出相对灵敏、方便度量、带有一定主导性的指标当作评价指标。在对评价指标进行选择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以下基本准则。
        1预测性、科学性
        在选择指标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把客观存在的事实当作强有力的依据去看待,指标概念一定要清晰明了、准确,并且带有科学内涵,要对今后的环境变化起到良好的预测效果。
        2综合性、主成分性
        土地利用环境规划影响评价必须要跟规划相结合,计划和对照的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和分析。与此同时,指标体系一定要带有对应的主成分因素,这些成分一定是有意义的。
        3方便收集资料,带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素
        度量指标的全部信息资料和数据方便获取和表达,并且各个指标之间带有一定的可比性因素。
        4时间跟空间上的敏感性原则
        有一部分指标,有可能会在一段时间或者是空间内有着关键性的意义。但是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其关键性的意义就不那么明显。
        5动态性原则
        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到规划的每一个环节,为了能够切实满足各个阶段之间带有的可比性因素,指标体系必须要带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由于规划环评的复杂性和公众对反馈信息的不断参与,指标体系必须要时刻保持修正,以更好地满足系统发展的真实需要。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按照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综合指标体系构建的5点基本原则,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研究和借鉴,能够初步构建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相关体系。指标体系大体可分为3个层次:总目标层,是指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目标层,是指依照环境影响识别的最终结果,然后找出环境的主题以及目标;指标层,是指详细反映环境目标的多项指标。
        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问题分析
        评价范围以及评价问题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评价范围的多少以及评价问题的多寡往往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质量。纵观我国目前土地评价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比较狭隘,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经济效益、土地规划的可实施性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此外,土地利用规划往往聚焦于项目完成之后,在项目展开之前,缺乏长远规划以及明确的目的,往往是出现什么问题就采取什么对策,往往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忽视土地利用规划的经济影响也是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总之,评价范围的确定是一项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工作。首先,已经有大量学者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做出了一定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为评价范围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引。其次,正如俗话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地方的地形、地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评价范围不可一概而论,而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使评价范围既有普适性,又有独特性。
        四、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措施建议
        (一)出台土地利用规划环评行业标准
        要实行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制度,出台相应的制度,使环评工作真正落实到地,而不是成为一个“形式化”的工作。目前我国粗放利用土地的现象在城市和农村普遍存在,这导致了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的城市化,公共用地与生态用地不足,土地利用很难做到紧凑、宜居、生态,再加上环评制度的欠缺,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工作的发展。
        (二)最大化地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可以从如下途径入手:
        1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2合理规划,有选择、有目的地使用土地,合理审批相关的用地申请。
        3规划活动是以未来为导向的,我们不可能做到在规划之前就把所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就全部列举出来,因此,规划不是僵硬的,而是要在保证大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环评工作质量
        对于一个规划区来说,最了解该片土地使用情况的莫过于社会公众,所以将公众一并引入到土地规划当中,无疑会大大地提高环评工作的质量。
        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引导正确的行为,必须首先廓清社会大众的思想障碍,才能够使之主动参与到环评工作中,为此,可 以借助收音机、广播、新媒体等媒介宣传相关的内容。
        要完善相应以及相关的激励制度,对积极参与环评工作的社会大众应给予一定的奖赏,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应进行一定的惩罚。
        结束语
        国内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有关这方面的构建和研究技术方法体系都还处在起步阶段,且现阶段国内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处于开始阶段。本文以贵州市的土地规划为例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对土地规划的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正确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刘洪云.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建材与装饰,2018(34):211-212.
        [2]李志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土地规划中的创建[J].科技经济导刊,2018(07):114.
        [3]刘宇峰.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房地产业,2017(0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