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 安徽蚌埠市 233000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其他原材料的使用是保证水利工程最终质量的关键。必须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如果混凝土在施工或使用中出现裂缝,将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在修复工程中,要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尽量减少混凝土裂缝发生的概率,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发生,从而大幅度提高修补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
1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现象和成因分析
1.1 干缩裂缝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是干缩裂缝。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问题或搅拌操作不当。在混凝土材料配合比配置完成的情况下,由于上述原因,在养护过程中,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脱水现象,此时混凝土的承载力较低,因此会逐渐出现裂缝。网孔是干缩裂缝的主要状态,且裂缝较小,且通常呈分散状分布,因此短期内不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但对于长期使用的水利工程来说,这种裂缝将逐渐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正常使用。
1.2塑性收缩裂缝
随着干缩裂缝的形成,混凝土中水分的迅速流失将导致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两者的形成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在形成干缩裂缝时,混凝土浇筑已经完成,但对于塑性收缩裂缝,往往出现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养护措施,加上外部环境温度较高,会造成过大的失水,进而逐渐形成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状态是中宽两边窄,在较长时间内会逐渐扩大,进而影响水利工程质量。
1.3温差裂缝
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裂缝是温差裂缝。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外有一定的温差,使混凝土难以均匀受热,形成温差裂缝。在混凝土浇筑的初期,这种裂缝现象比较容易发生。从水泥的角度来看,其自身的性质会使混凝土表面温度损失较快,但此时混凝土内部温度仍然较高,因此会形成内外温差,最终导致温差裂缝的发生[2]。在水利工程中的几种裂缝中,比较常见的裂缝现象就是这种裂缝,这种裂缝在水利工程建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容易发生。
1.4 施工裂缝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裂缝也与施工人员有关。在混凝土浇筑作业过程中,如果不按相应比例进行混凝土搅拌,不以操作规程作为搅拌依据,不注意细节,容易出现施工裂缝。对于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裂缝,通过规范操作可以有效避免。造成这些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因此,在控制这些因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施工人员入手,确保施工裂缝从源头上得到解决。
2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2.1施工建材管控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结构的最终稳定性。建筑材料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产生裂缝。针对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应将施工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放在首位。在采购各种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确保引进的水泥型号、各种配料和外加剂符合相关标准,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各项功能。另外,在水泥品种的选择上,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应选择水化放热较小的水泥。具体来说,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水泥选用标准。同时,在采购水泥时,尽量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厂家。水泥进场后,施工人员需按有关规范对水泥进行抽检。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的水泥,就不允许使用,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水泥质量引起混凝土裂缝的概率。在粗骨料的选择上,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一些直径较大的石料,这样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另外,其含土量应小于2%。
2.2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施工人员在选择施工材料后,应计算出质量最高的混凝土配合比。
首先,应反复使用各种材料进行配比试验;其次,还要对配合比试验获得的混凝土坚固性和沉降性数据进行监测,以确定最合理的配合比,从而从基础上改善混凝土的功能;应合理确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长度,如果搅拌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严重液化,降低混凝土的稳定性。如果时间太短,所有成分都不能完全整合,从而降低其质量。另外,若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应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比如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线路规划,尽量避开早、晚高峰,尽快运到施工现场;如果是在夏季施工,混凝土运输车要用凉布覆盖降温。
2.3混凝土塑性裂缝控制技术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控制混凝土塑性裂缝,必须立足于实际从源头入手,即从混凝土生产源头入手。选择合适的骨料配合比,设计科学有效的配合比,特别是混凝土的水灰配合比。在配置过程中,要认真调查,深入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减水剂,以保证混凝土的可塑性达到施工标准。为了有效地实施混凝土浇筑工作,应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实施振捣。在此基础上,不会发生过度振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混凝土泌水,消除模板沉降。如出现塑性裂缝,应妥善处理,确保抹灰压光工作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以保证裂缝有效闭合,减少压缩问题。
2.4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技术
如果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结合裂缝中产生的裂缝,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进行修补,如环氧树脂等建筑材料,适当修补裂缝表面。结合实际情况,控制技术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从表面修补混凝土裂缝,要从源头上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把混凝土作为关键的一步,首先,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和提升混凝土的性能,科学降低水灰比,有序降低实际使用水泥用量。二是重视混凝土配筋率,科学有效地设置和管理,确保分布规范有序,杜绝裂缝的发生;三是及时养护混凝土,注意养护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控制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及时做好涂装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状态。
2.5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
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敏感性,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选材时,水泥应选用中低热矿渣和粉煤灰水泥,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其次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50,降低水灰比,保证水灰比小于0.60;第三,控制骨料级配,在施工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粉煤灰和减水剂,降低水化热和实际水泥含量;第三,对混凝土浇筑工艺和水平进行优化升级,借助相关技术,有效降低混凝土温度,达到预期要求;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进行适当控制,减少温度的影响混凝土固化差异。采用科学有效的分层分块管理方法,做好混凝土散热工作;最后,严格控制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天气温度较高,要保护好混凝土,及时覆盖降温,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洒水防晒工作。根据施工要求,加强养护管理周期,防止温差过大。
结束语
总的来说,要有效避免水利工程出现裂缝,必须加强原材料管理,采用可靠的施工工艺。裂缝应尽快修复。此外,应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度,防止混凝土因温差而产生裂缝。对于已建成的水利工程,如果出现裂缝,可以通过填筑技术、覆盖技术和注浆技术进行有效的修补。为了有效避免裂缝,必须根据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魏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9(09):236-237.
[2]尹洪雨.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J].技术与市场,2019,26(09):95-96.
[3]王丽敏,王立兴.水利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及后期养护[J].中外企业家,2019(16):95.
[4]娄东升,李永静,钱伟.水利工程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5):77-78.
[5]宋哲.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及桩基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探析[J].山西建筑,2019,45(08):69-71.
[6]王薇.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坝体拦洪度汛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