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控制 王夏贇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王夏贇
[导读] 摘要: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利用水利作为一种天然、清洁的能源,为人类发电,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水库下游供水灌溉有利于改善人类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嘉兴市秀洲区水利工程公司
        摘要: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利用水利作为一种天然、清洁的能源,为人类发电,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水库下游供水灌溉有利于改善人类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近年来,咸海面临着干涸的威胁。原因是阿姆河和锡尔河上修建的多座水坝拦截和分流了大量河流,导致3种鱼类灭绝。美国科罗拉多盆地的胡佛大坝等多个水利工程切断了90%以上的入海口,导致河口湾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原有生物物种明显减少,渔业资源减少。埃及尼罗河水库下的地区由于血吸虫病的蔓延和附近地区沙丁鱼的流失而受到破坏。我国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原有的一些著名景区消失,许多洄游中华鲟、白鳍豚等在江中的生存环境也受到影响。国内外各种恶化情况表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原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的估算存在明显不足。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控制
        1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1.1 勘查农田,奠定施工基础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建议职工不要盲目依靠以前的建设经验,而要认真、严谨地开展农田勘查工作,充分把握农田的实际情况,为以后的建设打好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农田实际地形、土壤条件,分析、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建设要求,优化工程设计,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规范化。另外,要结合具体的农田勘查数据和资料,采用差异化设计模式,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当地实际,并将具体数据作为重要数据。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应结合具体资料分析原因,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顺利施工。
        1.2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
        首先要掌握放样技术,做好渠道放样工作。渠道开挖前,工作人员最基本的工作是放线,即通过测量经纬仪确定水利工程渠道的具体位置和中心桩的位置,并将中心桩设置在渠道转弯处,中心桩间距控制在50cm左右;设置中心桩位于渠道的直线位置,控制桩与桩之间的距离为50cm。工作人员应灵活使用钢尺控制数据误差,保证误差小于0.1%。之后,工作人员应结合中心桩形成的中心线和高程控制点数据,进一步明确渠线和渠脚线[2]。
        其次,要做好土方工程,做好挖填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稳定边坡和渗排水的施工,严格遵循“平衡稳定”的原则,确定回填方法,确保开挖区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灵活选择合适的机械工具,提高施工效率。对于填方工程,工作人员可根据前期开挖回填方案和具体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以保证施工质量。另外,在填土后,工作人员应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夯实,以避免因土壤结构不稳定而引起的坍塌问题[3]。
        最后,边坡开挖施工。一般来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工作人员应掌握削坡施工技术要点,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工作人员可选择反铲粗切削技术与人工精切削技术相结合,灵活控制工程速度,保证工程速度均匀,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精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采用人工精细切割处理细节,准确把握基线,保证边坡清洁,提高工程质量。
        2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与建设过程当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
        2.1 占用土地资源,对农田,草地,林地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设施和建筑物的改造,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无论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还是保洁工作,都会对现有建设区域内的农田、草地、林地等土地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破坏当地植被,减少当地绿化面积,而且破坏当地生态平衡,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破坏陆地上的食物链[3]。


        2.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域的影响分析。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修建水利建筑物或通道时,与一般建设工程没有太大区别。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建筑垃圾。但是,如果这些建筑垃圾或工程垃圾在工程建设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在河流中堆积,造成河道堵塞[4]。而且,如果这些建筑垃圾含有有害成分,也可能造成水体污染,不仅破坏水域,而且直接影响土地和植被,对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影响。
        2.3施工过程中不合理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农田水利建设一般在农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用途是农村现有河流。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当操作或不合理施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首先,农村的河流是自然流动的。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河流流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水中溶解氧含量也会发生较大变化,这将影响农村河流的修复能力。其次,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不仅会影响水环境和土地环境,还会对当地动物的生存和协调产生一定影响。最后,河流有一定的特征。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建设方案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比如引水过多,可能导致原有河道干涸[5]的现象,如果在水利建设过程中不注意土地的土壤质量,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和河道堵塞,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3 水利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3.1充分照顾下游生态环境及水库区附近环境。水库水量的变化对下游及水库区附近的生态影响是明显的,因此掌握合理保护生态排放是关键。在不影响水库其他效率的前提下,水库泄洪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泄水总量应尽可能保持恒定。如果水太大或几乎被切断,它几乎对水库和河流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致命的影响。排水必须为鱼类创造一个生存环境,以保证水下生物的生长,消除水库中藻类的滋生。同时,实行定排,可防止海水在冬季等旱季涌入河口。
        3.2建立河流生态调控预警系统。河流生态调控预警系统可以根据水生生物的生活习性提前使用。比如冬季大量蓄水,春季平静放水,有利于鱼类产卵繁殖。如果轻轻排放,水中的气体含量不会太高,幼虫和幼体的死亡率也不会太高。控制放水频率还可以清除水库和下游河流的泥沙淤积。同时,适度连续放水可以合理保护水库下游湿地。如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和河口附近湿地等,水量得到均匀调节,大量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近年来,鄱阳湖地区出现了大量水鸟,水生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开始增加。
        3.3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工程建设工作的基础。因此,有关部门应根据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达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水利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或讲座,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结束语
        水是地球生命周期的基本载体。水循环过程包含了生物圈中最大的生命物质生命过程。同时,该河的一系列生态活动受到干扰。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正是人类不愿看到的。随着我国生态调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参考文献:
        [1]邢小杰.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措施探析[J].珠江水运,2016(12):60-61.
        [2]韩继伦.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7(20):148.
        [3]李岩.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施工技术研究[J].吉林农业,2019(19):68.
        [4]王俊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中国农业工程,2019(6):33-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