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030619820603XXXX
摘要:新时期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扩大了与之相关的工程建筑建设规模。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作业开展中,为了丰富其中的技术内涵,实现对丰富施工资源的整合利用,则需要对这方面的施工技术应用及管理加以思考,实施好相应的研究计划予以应对,进而增强这类工程建筑施工效果,增加其施工计划完成中的技术含量及优势,满足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基于此,本文将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建设规模;
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建设要求及实际情况,注重其施工技术及管理探讨,可为相应施工计划的推进过程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过程的严格把控,避免其施工效果、应用价值等受到不利影响。
1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概述
为了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更加高效,完成好相应的施工作业,则需要对这方面的施工内容有所了解。具体包括:(1)通过对施工技术选用及管理措施配合使用的深入思考,可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更加可靠,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施工问题发生率,也能使这类工程建筑施工内涵更加丰富,优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结构性能;(2)从人员优化配置、施工过程科学管理、施工技术高效利用等方面入手,有利于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目标,避免其施工问题影响范围的扩大。
2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探讨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计划实施过程中,为了增强其施工效果,满足这类建筑结构性、可靠性要求,则需要考虑与之相关的施工技术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2.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区域的具体情况及要求,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可使相应的施工作业开展更具科学性,为该工程建筑结构稳定性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在此期间,应做到:(1)施工单位及人员应重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增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绿色施工效果,避免引发环境污染问题,更好地应对低碳经济时代的形势变化;(2)基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需要施工人员充分考虑行业技术规范及施工方案要求,加强施工材料质量检查及性能评估,降低混凝土结构施工及应用中裂缝问题出现的概率,促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实践中可处于安全、高效的应用状态。
2.2 钢筋连接技术
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对钢材的需求量较大。因此,为了提高其应用中的连接质量,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结构稳定性要求,则需要对钢筋连接技术使用进行充分考虑。具体表现为:(1)采用直螺纹连接技术对钢筋进行连接处理,不仅可以保证其紧固连接处理效果良好性,还能有效控制材料与设备损耗,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成本,优化钢结构性能的同时高效地完成这方面的连接处理工作,延长工程建筑使用年限;(2)在运用钢筋连接技术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其数量、型号等进行仔细核对,控制好这类材料焊接过程,促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结构性能更加可靠。
2.3 锚固施工技术
所谓的锚固技术,是指将一种受拉杆件的一端同定在边坡或地基的岩层或土层中,其固定端称为锚固端(或锚固段);另一端与工程建筑物联结,可以承受由于土压力、水压力或内力所施加于建筑物的推力,利用地层锚固力来维持建筑物稳定性的一种技术。实践中可通过对抗滑桩、锚洞、喷锚支护及预应力锚固这4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合理选择及使用,实现对锚固技术的科学应用,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高效施工打下基础。
2.4 坝体填筑施工技术
在应对坝面流水施工方面的问题、增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结构施工效果的过程中,应关注坝体填筑施工技术应用,积极开展相应的施工作业予以应对。具体表现为:(1)当坝面流水施工方向确定后,应对与之相关的体积、机械设备配置情况等进行综合考量,控制好这方面的施工宽度及长度,确保坝面流水施工有效性,为坝体填筑施工作业的高效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建设中运用坝体填筑施工技术时,也需要了解施工区域的环境状况、施工要求及面积大小等,控制好施工时间,避免影响其施工效率、结构功能特性等。
3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的关键施工技术
3.1 科学运用导流和围堰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实际建设中会因上游水流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确保建筑施工工作有效开展。因此,要对上游水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合理的控制上游的水流,实际施工中工作人员通过修筑围堰的形式进行解决。施工导流和围堰会在上游河道中开展施工,围堰修建后通过导流宣泄上游水流,形成维护基坑,进而保障下游施工工作。围堰建设中施工者要科学制定施工导流,杜绝施工中发生问题。技术人员要对设备和施工环境对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加强防范工作,确保整体施工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开展。
3.2 有效运用土坝防渗加固技术
土坝防渗加固技术是对土坝变形而引发的地基渗水问题进行解决,有效杜绝水坝发生质量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节,很多水坝建设会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带来的影响,难以确保水坝的安全性,甚至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可换回的损失和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科学有效地运用土坝防渗加固技术,确保水坝结构的稳定性,并在基岩灌浆加固处理后强化其整体安全性。通过有效控制水坝的渗水问题,能够确保水坝正常运行,提升其使用期限。
3.3 合理运用碾压混凝土技术
碾压混凝土是水利工程中性能良好、成本较低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合理运用相关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大坝的质量,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目前该项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在围堰筑坝中也有一定效果。通过运用碾压混凝土技术,可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成本,确保其施工效果更为合理,确保建筑保持较高质量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研究
4.1 质量管理
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及应用质量,则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具体表现为:(1)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好材料质量检查机制并实施到位,提升其利用价值。同时,应注重施工机械设备维护及保养,延长其使用年限,促使质量可靠的材料及设备支持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水平得以不断提升;(2)重视精细化管理理念及创新理念运用,完善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机制,为相应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指导,从而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
4.2 安全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安全状况是否良好,与其施工进度、效益等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密切相关。
4.3 进度管理
在细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内容、保持其良好进度状况的过程中,应落实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在此期间,应做到:(1)根据工程建筑的自身情况及现场施工要求,合理编制进度计划,全面提升这方面的管理水平;(2)注重综合素质良好的管理人员专业优势发挥,为工程建筑施工进度管理提供专业支持,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这方面的专业化管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有效的施工技术和优化管理是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更是提升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风险的重要过程,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应重视施工技术的优化,重视管理工作的落实,针对具体情况和要求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合理的选择施工技术,在科学的施工手段下确保各项施工过程有效落实,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质量,为水利水电行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健雄.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和技术[J].居舍,2019(31):54.
[2] 李孙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及管理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0):33-34.
[3] 石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26):291-292.
[4] 伍求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19(2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