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开挖与支护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张培根
[导读] 摘要: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增多了我国水工建筑工程的数量、加大了施工的难度。
        河源市达强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增多了我国水工建筑工程的数量、加大了施工的难度。水工建筑主要用途是提供水利服务、治理洪涝灾害,具体指在河流和水库等水资源汇集地区修建水上建筑物。水工建筑作为整个工程的重要支柱,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对于保障水工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水工建筑开挖与支护方法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工建筑;开挖与支护;方法研究
        引言
        在水工建筑施工中,应认识到施工技术应用重要性,对影响基坑开挖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问题控制,保证项目施工正常开展。同时,技术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软基处理、岩基开挖和支护方法应用途径,对其中使用的先进工艺和质量控制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水工建筑发展提供保障。
        1、水工建筑基坑开挖施工特点
        水工建筑基坑施工受到周边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应合理避开周边地下建筑。实践工作中,应认识基坑支护结构的荷载问题,考虑周边环境对基坑结构稳定性影响,保证施工过程科学有效。地质条件对基坑支护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在沿海地区水工建筑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土壤结构,采取必要方式,如换填法,对基坑土层进行加固处理,强化基坑开挖施工能力。受到地质结构影响,基坑开挖中,经常出现坍塌和结构不稳定问题,影响施工质量提升。
        2、水工建筑开挖与支护的常见问题
        相较于普通的建筑物,水工建筑物有其独特的地方,由于长时间与水接触,水流动会产生水压,所以通常情况下,水工建筑的材料会采用强度较高的钢筋混凝土作为主体材料,混凝土的配比也区别于一般的混凝土,要求使用的混凝土有比较好的抗压和抗氧化的能力,如果混凝土的质达不到要求,后期水工建筑物受水压和水中的氧化物影响,就容易出现建筑物开裂现象。而对于开挖和支护而言,相较于普通的建筑物,水工建筑物一般都是修建在自然环境和交通环境都相对比较恶劣的地方,这就给开挖和支护都带来了挑战,故施工方必须先对施工环境进行观察,了解现场环境的地形,确认需要使用的机械是否能够进场,如果原始的环境不能满足要求,就要想办法先解决交通的问题。水工建筑物通常傍水而建,气温变化快,开挖之前难免会先进行排水工作,结合水工建筑修筑环境而言,需要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按照专属的地形进行施工设计,设计人员务必亲自考察现场。
        3、水工建筑开挖与支护方法研究
        3.1支护锚杆施工要点
        施工人员首先应利用全站仪等设备准确测放钻孔位置,对孔位要进行明确标示。在完成钻孔施工后,可以通过压力风对钻孔内进行清理,确保孔内无杂物残留。清孔施工完成后要及时对孔口进行封闭。在锚杆施工时应通过人工插杆技术将预制锚杆安装到位,在制作锚杆时应严格按照设计长度来利用砂轮机等进行加工。在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插杆作业时,施工人员应合理控制锚杆插入的深度和垂直度。如果锚杆长度较长时则可以结合扒杆等工具来辅助施工,以确保插杆准确牢固。在注浆施工时应合理控制砂浆配比,一般水泥和砂的比例应控制在1:1~1:2之间,而水灰比则应控制在0.45:1~0.38:1的范围内。沉放PVC管时应将其与孔底的距离控制在50~100 mm左右。在注浆过程中应保持注浆连续,且应合理控制拔管速度,确保操作缓慢均匀,并应在注浆完成后及时将锚杆居中插入塞实。
        3.2混凝土喷射施工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喷射施工前应对受喷面进行彻底清理,如果岩面存在潮解现象时可以通过压力风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同时应利用自插钢筋等对喷射位置进行标记。在设置钢筋时应对其外露头高度进行准确的控制,确保其处于混凝土喷射面下方约4 mm左右。

施工单位应通过现场试验来确定混凝土混合料的最佳配比,且在制备混凝土时应对各原材料的质量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检测,并准确控制其投入量。当锚杆插入且砂浆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后,施工人员应在指定位置挂设钢筋网,并在岩面和钢筋网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混凝土垫块,确保钢筋网处于喷射层的中间位置,且应将保护层厚度控制在50 mm以上。在连接锚杆端头和钢筋网时,应采用焊接法,以确保其连接牢固。
        3.3岩基开挖
        岩基开挖中,需要制定有效工作方案,对岩层进行控制,确保稳定性。具体工作中,应对水工建筑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勘查,对开挖方案、技术应用和支护措施选择进行明确,并且制定分段施工任务,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岩基结构开挖中,应对设备类型、开挖流程进行规范,提前对问题进行预防,保证施工过程连续稳定。例如,在某水工建筑施工中,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明确了基坑开挖规模长度为25m,宽度为15m,深度为8m,以609型号的钢管为主要支撑结构。对岩基部分施工技术应用,是建筑项目施工管理重点。为保证预期设计效果,对岩基开挖进行严格要求,对施工中应用的技术方案和主要工具设备做出了详细说明,以期提升水工建筑整体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性与连续性。施工过程中,也对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做出明确要求,促使项目按照预期进度完工。
        4、确保水工建筑开挖与支护质量的措施
        (1)水工建筑开挖工作进行前,应该首先由监测单位制定出相关工作的监测方案,再经过各方协商探讨,共同认可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通常情况下,监测方案主要是对监测目的、监测方法和监测项目等进行处理和反馈,通过监测单位加强对水工建筑的质量保证。(2)施工单位在编制水工建筑开挖和支护专项方案以后,需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探讨论证,根据专家提出见进行整改,整改以后的方案才可以投入使用,方案里应该包括施工时的技术工艺、施工的执行规范、相关设计图纸、相关安全措施、对环境的保护措施、应急抢险措施等内容。(3)审查施工单位中的特殊工种工作人员必须持专业证书才可以上岗,这是保证水工建筑开挖和支护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施工顺利进行及其质量的保障。(4)利用施工人员的规范化施工行为是保障自身安全的关键所在,为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相关部门应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落实施工团队领导者的安全教育责任,并通过奖励的形式激发施工人员参与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可制定具体的条例和制度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与施工人员签订安全责任合同,从而保障基坑开挖施工过程安全。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可通过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比如,在基坑周围建设水坝,特别是在深度较大的基坑周围更有必要建设水坝。(5)基坑开挖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的重要参考文件,施工方案的确定是经过严密考虑、审核和修改的,严格遵循图纸和方案要求,可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过程安全。施工人员在安排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时,施工图纸是其组织工作的重要依据。
        结束语
        水工建筑开挖与支护相比普通建筑物,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问题,比如对于很多材料的使用、施工的工艺流程、管理方式方法。针对水工建筑开挖与支护方法研究,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形,做出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参考文献:
        [1]余敏.分析水工建筑施工中高边坡的治理方案[J].建材与装饰,2018(49):283-284.
        [2]叶钊.探析水工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7):108.
        [3]宋安学.水工建筑基坑开挖施工技术及应用措施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4(02):69-70.
        [4]罗志森.对水工建筑的基坑开挖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J].科技展望,2018,25(34):18.
        [5]李颖智.水工建筑的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5):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