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38219881107XXXX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在于消除水害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混凝土施工是保障水利工程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减少或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水利工程对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保障作用,但是由于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的现象,严重威胁着施工现场的安全与稳定。由此可见,解决和处理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水利施工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水利施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要予以高度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来予以治理和解决,不断增强其持久力、承受力,从而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1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种类
1.1干缩裂缝
混凝土施工完成后14天内,很容易出现干缩裂缝现象,干缩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在施工完成短周期内,外层混凝土已经干涸,内部还没有完全定型,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损失大于水分正常流失的标准,这时候混凝土的表层就出现了变形或者裂缝现象。干缩裂缝会影响施工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而且外部环境对于混凝土内部的钢筋的腐蚀情况会加重,对于水利建设工程混凝土的持久性和承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1.2沉降收缩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结构的地基施工时对土质没有完全压实产生的松软或者回填土没有用机器压实导致的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模板刚度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实际应用,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者支撑的底部产生松动都可能促使混凝土表面裂缝,尤其是空气温度达到零下的时候,模板支撑和混凝土冻在一起,冻土化冻之后就会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裂缝。
1.3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完全凝固之前,表面失水过快表面水分流失,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拉伸力不同导致的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经常都是因为天气过热或者风力过大,而且混凝土施工的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当时的环境温度风度以及相对的湿度有关。塑性收缩裂缝多为中间宽两端细、互相不交叉的状态,较短的裂缝长度为20-30cm左右,较长的裂缝可达到2-3m。这种裂缝对于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4温度裂缝
在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差异过大或者寒冷空气的袭击是直接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急剧下降的原因,混凝土表面产生了收缩,然后又受到内部混凝土的拉力,促使表面生成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也是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与干缩裂缝很相似。其裂缝的延伸走向没有规律,但是一旦出现大面积结构的裂缝就会出现蜘蛛网状的形态,直接影响了水利施工的质量并加大了后续保养的任务量和成本。
2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起因
2.1混凝土的配制比例不严谨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裂缝程度也会是受到混凝土配制比例的影响导致的问题,施工人员如果不按照严格的配制比例科学合理的配制混凝土,就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因为质量问题而出现裂缝。例如混凝土配制比例过程中水泥用量过多、水泥含沙率过高、水灰比例不合理、砂石比例过大等诸多问题都会直接导致混凝土骨料配制不能满足混凝土的实际施工要求。所以施工人员如果不能把控好每一项材料的比例,就会使混凝土的整体质量下降,产生裂缝等诸多问题。
2.2材料的质量不达标
混凝土施工对于材料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但是往往会因为忽视了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后期出现裂缝等问题,对于水利工程造成很大的威胁。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砂石、外加剂等,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其中的材料有一项不达标都会直接导致混凝土后期的抗拉力和承重力降低。
例如水泥的强度不够、水泥受潮或者过期,或在搅拌中水灰的比例过大,水泥含沙量较高,外加剂的添加量不充足或者不恰当都是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受到影响,导致后期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出现裂缝现象。材料的不合格直接造成混凝土凝结过程中抗拉程度以及收缩力出现差异,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
2.3施工中没有严格把控
施工中没有严格的按照混凝土施工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是导致混凝土后续裂缝的最常见因素。施工中不按照规范进行洒水,导致混凝土没有凝结之前水分蒸发,或者搅拌不均匀导致水泥出现疙瘩状态。这些状态都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在施工中模板的作用很重要,但是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修葺,导致模板构造不强档,混凝土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拆模时间过早也是造成后期混凝土裂缝的因素。混凝土施工的工序比较繁琐,需要搅拌、运输、浇灌、振实一系列操作,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现缺陷或者操作失误。否则混凝土开裂现象就很容易出现,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2.4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也会因为外界因素如温度因素、地质因素导致混凝土后期裂缝。在混凝土初凝时期,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对混凝土凝结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水利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现场情况条件是比较苛刻的,对于混凝土施工来说,地下水丰富区域、软土层地带、或者储水层地区如果地基处理得不到位,后期混凝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伸拉力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对于水利工程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需要重视。
3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分析
3.1按照实际要求和规范控制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配制
为了避免和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对于混凝土配制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制方式需要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管理和把控。在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合格的情况下,施工人员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进行混凝土的配制,施工单位也要按照实地的施工情况合理的选择混凝土外加剂,确保混凝土水胶比和使用性能更加可靠。确保水泥的合理用量,尽可能选择好的骨料。确定这些之后合理的按照要求进行配置。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期间,需要针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把控,需要根据现场实地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避免后续裂缝的产生。
3.2提高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
施工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所在,而且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后续对水利工程混凝土养护的难易程度,如果想使得混凝土施工高效率的进行,现场监管人员则需要对混凝土裂缝和收缩变形情况进行严格的把控,根据施工中的现象进行相关数据的记录,确保时时掌握施工中的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混凝土的性能,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为了避免贯穿性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把握和控制。而且混凝土一旦出现裂缝现象就需要反复的整改和修整,这样很可能会耽误施工周期,对后期的质量也造成严重的威胁。只有把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工作做到位,确保万无一失,才能保证整体水利施工中不出现混凝土裂缝,确保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达标。
3.3加强混凝土施工中的养护
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后期的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采用合理的规范要求,把控好混凝土初凝温度和工作期间温度的变化。防止引起温差裂缝,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降低裂缝产生的情况。白天一定要对混凝土施工地方进行全面的遮挡和覆盖,防止表层水分过分的蒸发。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养护标准进行养护,确保最大程度的降低混凝土的裂缝程度。
总结
水利工程是现阶段我国大力开展的基础工程类型,对我国的水利水平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我们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具体工作中,需要能够做好各方面的把握,以科学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保障工程的高质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明.加强水利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8(10):209+211.
[2]张晓亨.浅谈水利施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低碳世界,2018(01):157-158.
[3]韩振伟.浅谈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水能经济,2018(1):31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