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262419900528XXXX
摘要:水资源是我国极度短缺的资源能源,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至关重要,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项目之一,受到了国家以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其予以扶持与建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传统的工程不同,因其施工条件较为复杂,且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其质量极难控制。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灌浆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涉及范围广、规模大、工期长等特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对其引起高度重视,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施工,以此来降低工程的施工难度,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灌浆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其质量控制同样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灌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灌浆施工概述
1.1灌浆施工的概念
灌浆就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出具有流动性和凝胶性的浆液,将这些浆液在合适的压强和压力下灌进地基的缝隙、孔隙或者接缝中,对建筑物进行填充、胶结,进行防渗或者固化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技术是指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缝隙或者裂隙断层等进行喷浆处理,提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1.2灌浆施工的特点
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十分常见,主要是因为灌浆施工技术有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第一,灌浆施工的过程简便,在灌浆施工之前,对施工的场所进行清理,再对要施工的部位进行钻孔,然后就可以配料,将水泥、石灰等按照规定的比例调配制作成浆液,最后往钻孔中灌注浆液,进行回填,施工就完成了。第二,施工的成本低且稳定性强,灌浆施工的材料通常都是混凝土等一些低价位的材料,而且用料不多,过程简便易操作,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在浆液制造时加入一些添加剂,这就使得浆液在灌注到缝隙后的稳定性提高,减少了建筑的质量问题。第三,灌注工程是对建筑的缝隙进行填补,因此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灌浆施工是在高压喷枪喷射时,将混凝土浆液注入,使得钻孔周围的较松软的土层都能注入浆液,提高了加固的作用,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
2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浆液的浓度不符合要求
灌浆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会对灌浆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其中灌浆浓度就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如果浆料浓度过低,虽然能够提高浆液的流动性,使浆液能够流到一些特别细微的缝隙中,但是其防漏抗渗指数则很难达标;如果浆液浓度过高,虽然在固结效果方面会好很多,但是流动性却不够强,导致部分缝隙根本得不到填充,也就难以保证施工效果及施工质量。
2.2灌浆过程中的压力控制问题
灌浆压力不仅决定着裂缝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填充,而且还会影响到浆液与建筑结构或土体接触的压力。如果灌浆过程中所施加的压力不足,会导致灌浆不够密实,建筑结构或土体的抗渗力和承载力不达标,降低施工质量,严重情况下还会诱发工程事故;如果压力过高,会导致浆液和建筑结构或土体的接触压力过大,进一步扩大原有缝隙,导致灌浆工程适得其反。另外,大压力下的灌浆虽然饱和度能符合标准,但加压设备撤离后会导致已灌好的浆液出现反弹,导致地面隆起,严重情况下会破坏建筑基础,埋下质量安全的隐患。
2.3灌浆施工中孔径和孔距的问题
灌浆施工中孔径和孔距的选择对于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孔距过小,会使相邻的孔洞施工受到干扰,降低灌浆施工质量。
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对于灌浆施工中孔径和孔洞的技术指标有着严格的规定,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人员图方便或是施工企业为了节约建设成本,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指标对孔洞和孔径进行施工,这也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中造成灌浆施工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3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优化措施
3.1控制浆料浓度
浆料的浓度必须结合实际需求以及相关标准严格配置,因为浆料浓度对于工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及相关部门,对于配置好的浆液要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测,从源头上确保浆液符合要求,检测浆液的坍落度及试块强度。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浆液的采样制本工作,在标准情况下养护后测定标本浆液的浓度。上述中所提到的所有的制度标准,有的是国家已经制定好的,有的则需要企业自行去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才是确保浆液浓度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制度的建立工作,在不断的实践中对制度进行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灌浆质量服务。
3.2控制灌浆压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也被逐渐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建筑工程行业就是其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灌浆压力提供了更精确的控制。在传统的灌浆施工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压力仪器进行检测,人工检测往往会存在检测上的误差,导致检测结果并不准确,对后续的施工造成影响。想要使压力控制能够符合施工标准,就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用电脑控制的检测工具进行压力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灌浆压力始终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不至于过大或过小。
3.3做好孔径和孔距的施工把关
孔径和孔距也是影响灌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孔径和孔距也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孔径大小是结合施工情况计算出来的,各工程中的孔距都不一样。孔距过大会增加施工成本,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过小又会导致灌浆过程不稳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国家相关的条款条例对于灌浆施工中的孔距和孔洞是有明确规定的,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指导和监督施工人员作业,施工完成后还要对孔距和孔洞进行严格检测,确定其符合标准了才能进入下一个施工环节。
3.4加强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培训
无论何种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决定着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水利水电工程也是同样如此。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指导,如钻孔设备操作、灌浆质量检测等,因此,想要确保施工质量,首先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强化培训,确保技术人员熟知项目工程的具体内容及相关的施工方法,考核技术人员在遇到问题时应当怎样妥善处理,还应确保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的,没有相关技能证书的坚决不能参加建设工作。技术人员培训完毕后就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毕竟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周期及施工范围都很大,技术人员有时忙不过来,这就需要施工人员本身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能力,解决一些较轻微的问题。另外,还应当加强培训施工人员的自我修养培训,树立企业荣辱的使命感,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施工条例进行灌浆,最大化降低安全事故及质量事故出现的概率,确保施工企业的长久运营。
总结
综上所述,灌浆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重要的意义。因此,现代水利水电施工一定要认识到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巨大作用,并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需要,有针对的对建筑物基础和裂缝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达到夯实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在施工中不断总结提高灌浆施工工艺,采用新材料,对灌浆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以推动水利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水利水电施工中灌浆技术应用的分析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2):2583.
[2]许孝青,张树远,韩延举.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2):61.
[3]潘明.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施工中灌浆技术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8(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