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13222219790507XXXX 2.身份证号码:41042119880406XXXX 3.身份证号码:13112319890602XXXX 4.身份证号码:13092619900805XXXX
摘要:BIM技术具有诸多优势,能发挥可视化作用,在预制房屋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十分常见。科学应用BIM技术,可以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达到既定的施工管理工作目的。文章通过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作用,提出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有效提升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总体应用水平。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应用策略
引言
BIM技术也被称为建筑信息模型,可以通过对各类参数模型的有效应用来整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在建筑工程设计、项目规划、施工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较为积极的作用。将其应用到装配式建筑工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类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同时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当前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BIM技术的运用展开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作用
1.1发挥对设计误差的预防作用
一方面,使装配式建筑结构工程实现了精细化施工管理效果;另一方面,也规避了施工过程中易于产生的装配偏差问题。所以,有关施工人员能应用先进的BIM技术,完成预制构件的规格和尺寸、钢筋的直径与保护层等具体数据的任务。同时,应用有关BIM三维视图模型,能将不同预制构件间的情况直观地呈现出来。
1.2保证预制构件设计的科学性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能保证预制构件设计的科学性。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的作用。换言之,有关设计人员把具体的设计方案上传至相应的云端服务器中,并采用科学的形式,利用护具整合方法可以完成预制资源库的建立任务。提高对资源库的利用率的同时,对比不同的预制构件,可以增强控制相关构件的外形、尺寸的效果。借助此项措施,能保证预制构件设计的合理性。
2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应用BIM技术的优点
2.1降低施工建设成本
降低施工建设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由于采用工厂机械加工模式,能够实现对预制构件的快速大规模生产,因此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相对以往更低;(2)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中,通过事前的建筑碰撞检测、构件安装方案制定等,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预制构件的错误率,而且能够提高预制构件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2提升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周期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预制构件是施工的核心部分,将预制完成的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通过工厂机械化作业方式代替传统建筑工程现场手工作业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施工的效率。而此过程的完成,对预制构件的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通过BIM技术的应用,构建对应的装配式建筑模型,能够有效提升预制构件的精准性。因此,通过该项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因为预制构件不合格而引起的工期延误或返工情况,从而缩短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
2.3提升施工现场布置的合理性
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工程有着较大的区别,其通常由众多的预制构件组成,但是由于施工现场空间的限制,很难对加工完成的预制构件进行及时安装,为避免对预制构件整体吊装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在施工建设前对施工现场做出科学合理的布置,同时规划出合适的区域有序堆放预制构件。通过利用BIM技术的现场模拟特性,能够科学制定塔吊的布置方案,规划预制构件堆放地点及预制构件现场运输道路等,从而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有序开展和进行。
3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BIM技术的有效应用
3.1注重BIM技术在生产时期的科学运用
开展装配式建筑结构工程施工的时候,有关施工人员需要注重BIM技术在生产时期的科学应用,把具体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相关预制构件材料的参数信息上传至相应的BIM数据管控平台中。如此,不但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工程相关预制件的供应商可以及时结合信息情况加以改进,而且使有关BIM模型的参数能达到具体的施工要求,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得以有序开展,规避出现参数问题干扰到正常施工的情况。基于对装配式建筑结构中不同种类预制构件加以保护的目的,有关施工人员应该合理应用BIM技术,对预制构件的相关参数加以检查;并且采用RFID芯片,及时改进相关预制件的尺寸,以便满足具体的施工需要。依靠构建BIM数据库的方式,能实现施工人员与产品供应商之间的深入交流,发挥出BIM技术应有的作用。
3.2在构件管控方面的有效应用
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各类构件预制情况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性,因此构件管控成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国务院办公厅也据此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指出应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构件预制管控,以有效保证整体施工质量。
基于现阶段装配式工程实际施工现状来看,在构件管控方面主要应用到BIM技术和RFID技术,通过二者的有效配合可实现对预制构件的高效管控。RFID技术主要指的是无线电频率识别技术,通过该项技术能够实现预制构件生产信息的实时传递,然后通过BIM技术平台接收和整合预制构件生产信息,从而实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预制构件的全过程管理,提升管理的全面性和及时性[5]。在BIM技术和RFID技术的支持下,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可对预制构件生产情况、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存储情况等进行全面的监管,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存在问题,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可通过对应软件较为快速地发现,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在以往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预制构件堆放、运输安装是影响劳动力消耗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影响施工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在BIM技术和RFID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安排预制构件运输,并在较为合适的位置安排堆放,从而达到提升预制构件安装效率的目的。
3.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后期的应用
3.3.1管理装配式建筑信息
BIM软件的运维管理数据平台中涵盖了装配式建筑项目自立项到建造完成过程中的全部信息,上述信息数据经过软件的分析与处理,可以关联至装配式建筑建造中产生的各类组件上。另外,在建筑的运营维护阶段,相关的数据信息也可以借助BIM模型进行关联存储,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自动化精准查找,避免了手动搜索的繁琐,也避免了信息丢失的问题。
3.3.2检修装配式建筑设备故障
BIM技术可以将二维CAD图纸转变为三维BIM模型,具备可视化的优势。在装配式建筑运营维护中,对于建筑内部的水、电、气等隐蔽工程无法进行肉眼观测,而借助BIM模型,则可以直观了解到各隐蔽构件所处的位置,进而可以快速的定位至发生故障的设备位置,缩短了维修耗时。
结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BIM技术具有较多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建筑施工效率,加快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在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对BIM技术的应用,将该项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施工阶段,促进BIM技术的全过程管理与应用,切实发挥BIM技术的先进性,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曲桂凤.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24):18-19.
[2]刘扬.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70-71.
[3]毛钦辉,邬永珍.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