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建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省汕头市 515000
摘要:设计,从本质上讲是一系列创造性行为的集合,更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外在体现,没有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作品多是匮乏无味的。设计创造性的根本是“求变”,要求我们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定式,勇于在“非常规”、“不合理”中探寻新的可能性。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设计市场,充斥着各种“风格”、“主义”,大量的“拷贝建筑”也混迹其中。建筑师要想自己的设计作品具有原创性,能够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设计能力。掌握与创新设计密切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是培养这种优秀创新能力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可拓思维模式
引言
在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把握建筑设计要求,落实创新性设计,保障建筑设计工作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落实节能环保工作,科学地设计结构层次,利用创新性设计理念,发挥可拓思维模式的作用,提升建筑设计工作质量。
1建筑设计创新模式
1.1标准性
任何建筑都需要符合设计标准,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这是所有建筑行业都必须严格遵守的。只有确保了建筑设计的标准性,才能保证所设计建筑的安全稳定性,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和创新。现代建筑提倡创新设计,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可以随意创新,创新的基础是建筑设计的防火、防水、隔音、抗震及环保等满足标准要求,而后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设计,提升建筑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设计的建筑设计经济适用且安全可靠。
1.2多样性
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要求设计人员打破固定思维,设计出多样性的建筑布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需求发生改变,建筑布局的设计也在不断变化着。建筑设计如果长久保持不变就无法适应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多样化的建筑设计并非是完全改变原有的设计模式,而是在原有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变。例如,将基础的建筑单元重新排列组合,设计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建筑布局;在建筑内部调色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用户的年龄进行颜色选取,使其更加符合用户要求;或对建筑内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更具层次感,提升设计效果。
1.3功能性
建筑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便捷性和舒适性需求,从而最大化的体现建筑的价值,而这也是建筑设计所要达成的根本目的。这也就是建筑设计创新务必要遵循的功能性原则。任何创新如果对于改善建筑功能没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系,那么创新的价值是值得商榷的。所以,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对当前有效功能的改善,又要考虑对未来功能空间,从而将创新的价值从建筑功能上予以体现出来。
1.4技术化
建筑技术推动建筑设计本身的进程,从防止自然灾害,清洁能源的利用,建筑形象的创新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从建筑具体的地域灾害属性入手,充分结合新型的建筑技术以确保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是建筑使用的基本条件;大量新型能源的使用,让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结构和构造的突破为建筑具有张力的形态提供技术的支持。北京丽泽SOHO有双曲线塔螺旋而成,形成世界上最高的中庭(194.15m)是技术化的典型案例。
2可拓展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创新
2.1菱形思维模式
菱形思维模式有效整合了分散和收敛,突出建筑设计创新的循环和多级性。当前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广泛利用菱形思维模式。思维分散根据思维中心不断拓展,发散各种思维进一步扩散设计创新思维,最后再整合所有设计点。菱形思维在收敛阶段,设计人员通过整合和调节发散性思维,通过判断对比相容性和优劣性等方面,最后再筛选整合资源,实现创新设计。菱形思维模式总体上是整合利用资源和思维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排除设计创新中的虚假条件,优化整体设计思路,不断优化和创新建筑设计工作。
2.2联想思维
对于联想思维的定义主要是从问题的某个角度出发进行联想,联想的内容可以是和其有关联或者是没有关联的。从本质上分析,联想思维方式是人们天生就具备的,而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建筑设计中的大意向往往和建筑功能和使用性质有密切巧妙的联系,而设计中建筑给于观者的联想性通常决定了建筑的成败。挪威新地标TheWhale游客中心的提案中,丹麦建筑事务所DorteMandrupA/S的“鲸鱼尾”脱颖而出,设计通过体量和形态的整合,在水面上参差的石材质感和柔和的曲线很容易让人联系其鲸鱼尾鳍划过海洋瞬间。这种暗含的联系性并不是平直的形态显示,而是通过建筑的功能和建筑呈现的形态之间联想所产生的共鸣。
2.3共轭思维模式
在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利用可拓思维模式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某些设计理念缺乏科学性,在施工工程中需要有效处理某些细节问题,建筑企业可以利用共轭思维模式合理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在设计创新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利用共轭思维模式有效判断,再结合传导性思维确定解决思路,保障建筑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建筑企业利用共轭思维模式可以相互转换共轭思维环节,在整体上认识整个事物。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事物的共轭环节,保障建筑设计工作质量,因为可拓思维模式中包含各种工作思维,在设计创新阶段需要合理分配创新设计的任务,工作人员也需充分了解该项工作。一些设计人员的思维模式不够先进,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需要发挥共轭思维模式的优势,有效处理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性问题。
2.4关于传导思维
结合日常的建筑设计情况来看,很容易遇到一些不同单元相互联系的问题,例如如果将建筑的窗户的面积扩大,会增加房间的采光率,屋子内部也更加光亮,但是这也会削弱建筑整体的保温效果,继而会加大建筑的热能损耗,不利于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在进行建筑初期的设计和规划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同一个建筑的不同区域会出现“传导效应”,所说的传导效应主要指的就是在同一个系统之内,一个小区域的改变就会对另外的小区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性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5逆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指的就是有效转变常规思维模式,用整体角度看待设计问题,从事物另一方面出发,确定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法。建筑企业在利用逆向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居于主动地位,逆向思维模式在可拓思维模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建筑企业设计人员需要灵活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从问题的相反方向出发解决问题,保障建筑施工的设计创新效果。在当前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建筑设计知识,包括平面布局、立面设计、节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建筑设计理念。设计人员利用逆向思维模式,可以科学处理设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且保障整体设计方案的创新性。
结束语
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开拓设计思路,不断创新设计模式,利用可拓思维模式的知识理论,将可拓思维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障建筑设计创新效果,顺利落实建筑施工工程,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曹蕾.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8(24):180-181.
[2]吴亚东.环保节能理念下的现代建筑工程创新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4):91-92.
[3]李纯.从建筑到生活的创新性美学价值设计[J].建筑与文化,2018(12):20-23.
[4]肖剑平.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76+113.
[5]付亚东.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22):27-28.
作者简介:陈漾(1991年-)大学本科,女,广东省潮阳市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