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518052
摘要: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加,对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基路面是公路工程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其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但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做好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工作。基于此,以下对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对策研究
引言
路基路面是道路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道路能够正常使用。然而,在荷载、温度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路基路面难免产生一些病害,这些病害轻则影响路基路面正常使用,严重时将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伤亡与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有效的路基路面治理对策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1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治理相关问题简介
在道路工程中的路基路面治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原因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引发病害的原因十分多样化,包括了地质、气候因素、车辆载荷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并且无法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路基路面病害问题的杜绝。在具体的路基路面病害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在日常治理和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更为科学化、严谨的预判工作,保证实际道路的使用能力提升,减少后期在日常护理和维护工作中的巨大支持,减少人力物力方面的成本支出,做好质量和结构方面的保证性工作。另外,相关的承建部门也需要做好保证性的工作,及时进行各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工作,避免出现路基路面的危害,从而用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来进行道路的维护工作。
2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常见病害类型
2.1路基水毁
引发路基水毁的原因包括:(1)断裂构造,具有一定的构造带、分化强烈,极易出现泥石流、塌方和滑坡等问题。在泥岩、页岩强烈分化后,这些灾害中的细颗粒物质比较多,易引发路面垮塌等病害;(2)公路地形高低存在很大差异,山坡陡峭,在重力和水的影响下,松散、不稳定的物料会造成垮塌和泥石流,产生一系列公路水害;(3)雨季降水比较集中,一次降水量大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公路水害,尤其在集中、持续大雨和暴雨会引发山洪暴发、江河漫溢,在强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冲击下,固体堆积物会被破坏,进而出现冲坏、塌方、滑坡和泥石流等水害;(4)不合理的沿河筑坝会使流向改变;(5)公路自身的排水防护设施不够完善、施工质量无法满足相关要求。
2.2路面泛油问题
路面泛油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又一常见病害,特别是在新建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中更为常见。而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沥青的黏稠度和所受到的温度有关。一方面,沥青一旦出现了用量过大、黏稠度偏低的情况,便会使道路泛油现象变得更为严重;另一方面,新建的沥青混凝土道路在遇到高温天气的影响下,其混凝土内部下层的沥青便会向着外部上层的方向移动,再加上反复的车辆荷载影响,便很容易导致路面泛油的情况发生。究其根本原因,导致路面泛油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与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一,铺设路面所应用的混凝土的配比未能满足相关的标准;其二,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治理,使得施工人员很多操作都不够规范。
2.3翻浆
在冰冻地区,当春融时,道路路基的实际含水率增加,强度大幅降低,受行车作用后,路基将产生一系列病害,如软弹和冒出泥浆,导致路面破裂。路基翻浆主要经过以下过程:秋季时路基聚水,冬季时聚集的水冻结,到春融时冻结的水融化,导致路基的含水量大幅增加,使自身强度降低,此时在受到反复的行车作用后,就会产生翻浆。另外,在非冰冻地区的雨季,若路面的密水性相对较差,将使路面上的水下渗至路基,同样会使路基的实际含水量增加,导致强度降低,引起翻浆。
3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3.1强化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从整个路桥过渡段路面路基施工实际情况来看,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效果更为明显,但是施工造价较高;塑料排水板施工方式的施工工期比较短暂;超载预压可以利用施工荷载来作为软土地基的预压荷载,但是剩余沉降量较大。在具体的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地基加固方式。为了能够提升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施工施工,减少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需要施工人员尽可能的提前软土地基路段施工时间,特别是要缩短桥头引道地段的施工时间,从而为预压操作提供更多的时间之长,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施工完成之后的路基沉降现象。
3.2加强后台建设工艺控制的力度
一般情况而言,桥梁两端的通过由三部分构成,即路基、路基同、及地基。而地基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在荷载问题,由于荷载过重引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塔板与面层整体的厚度相差无几,不会出现较大的沉降差异性,一旦车辆出现超载的现象,就会引起整个路桥过渡段发生沉降的现象,从而影响整个桥体的安全性。必须利用多元化的填筑方式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处理,避免路基发生沉降的现象,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加大填土的整体强度,土体颗粒与材料之间进行充分的摩擦,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避免了土体发生位移的现象,同时也增强了承载能力及防止形变的能力,在材料选择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压实系数,保证整个路基的性能。
3.3翻浆病害治理
翻浆的产生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水(地上和地下水及汽化水)、路面施工、交通量、土质、温度与人为因素。对于路基翻浆病害,可采用以下治理对策:对于冰冻地区春融产生的翻浆,首先将翻浆段挖除,然后回填片石或砂砾,再铺设一层土工膜,最后对路基和路面进行铺筑。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在二级及以下公路中经常使用,对于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也可在不影响正常行车的基础上,采用这一方法。对于非冰冻地区因渗水造成的翻浆,首先将翻浆段挖除,然后布置石灰挤密桩,再填筑无机结合料,最后对路基和路面进行铺筑。
3.4路面坑槽的治理措施
在处理路面坑槽病害时,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式,并做好以下工作:(1)在坑槽深度大于6cm的情况下,可以实行2层或2层以上分层修补法,其中,上层主要使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下层使用沥青稳定碎石结构。在分2层以上修补坑槽的过程中,上一层会比下一层多15~20cm的搭接宽度,避免出现上下层裂缝通风问题;(2)摊铺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松铺系数可取1.25~1.3;(3)在涂刷黏接沥青之前,需要使用喷灯加热槽壁;(4)在基层结构组成不良,如含水率大、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时,都会使基层被破坏出现坑槽,需要先处治基层,再修复面层。
结束语
道路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路基和路面出现病害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如果不及时的对于这些病害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就将使得这种病害被不断地发展、恶化,从而发展成对于道路工程更为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就需要根据病害的类型进行及时的处理与分析,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工作,保证路基路面的实际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威.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5):10.
[2]朱双江.关于路基路面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研究[J].居舍,2019(26):14.
[3]聂丽.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9,26(06):181.
[4]曹春雷.公路混凝土路基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99.
[5]王丽莉.论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与处理措施探述[J].家庭生活指南,2018(12):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