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利用网络传递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创新举措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杨磊
[导读]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推进与发展,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推进与发展,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当今移动端特别发达、人人拥有智能手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对形象、生动、直观的网络内容特别感兴趣。如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怎样能与网络融合是拉近师生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当代的大学教师更应该熟悉并熟练操作网络,这显得格外关键。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世纪初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大学生通过网络不断的丰富课外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网络时代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网络与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为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教育部印发《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其中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与教育信息的紧密结合。在大学期间如何更好的树立学生三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现状及问题
        (一)网络是把双刃剑,就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条件来看,这个学生群体普遍自律能力较差。在互联网的使用上,多是以视频娱乐、游戏、购物为主。自己很难依靠网络,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学习。同时在网络上的学习,由于此类群体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很难做到自己深入的理解和分析问题,包括网络上的相关知识内容。这就造成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根本没有把网络当成自己学习的平台,而是把网络当成了放松娱乐的重要载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就出现了挑战。
        (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网络教育的信心,认为网络不能成为思政教育的方法、手段,同样也没有意识到网络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深远意义,没有积极主动的心态来接受网络对时代的引领。在接触网络过程之中,逐渐被拉开距离。当学生了解教育者和自己熟悉的网络距离较远时,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渐行渐远。
        (三)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海量的知识储备,在这种大量的信息之中,掺杂着许多积极和消极的内容。消极和错误的思想思维,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些思想“推崇”把“负能量”带入到学习、工作、生活中,然而这种错误的思想通过网络传递速度极快,覆盖范围较广,容易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产生错误的引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高职院校网络软硬件设备的建设及网络规章制度的建设稍显落后。现阶段网络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的资金数额较大。然而高职院校每年投入到网络中的预算较少,加之网络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快,这种资金的投入明显落后。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的网络规章制度也无法达到一个完善完整的状态。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网络传递正能量的创新举措
        (一)思想政治教师,第一,要具备网络思维模式,了解网络发展的动态,增强个人的网络意识,认同接受网络对学习、生活的改变。第二,在技术层面上,应该学会使用和操作各种移动客户端及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力。第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有计划的提高手机移动端及相关软件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比例,例如动态案例、影像资料、图片等都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展示。第四,提高教师的教育发现能力,合理的利用时下流行的网络平台例如抖音,快手,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工作进行结合,培养思政网络先进人才工作者。
        (二)学校硬件设备的搭建提升新的水平,例如4G网络的全覆盖,校园网的功能升级。校方应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对网络硬件设施的投入给予相应的支持,给学生带来便利条件。在学习过程之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例如各类期刊网的免费使用,便于教师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最前沿科研成果;随着网络课程的开展,可录制授课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对不理解的内容反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利用时间会更加灵活。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日常教学,可以通过与手机移动端的软件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在教学中可通过手机app对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在app平台中留课后习题及相关作业,期末考试以题库的形式进行网络闭卷答题等。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应共同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的认知水平,力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学习、考试、互动、实践等环节可在移动客户端上进行操作。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是非道德辨别能力,积极攻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在实际操作中要合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作用,例如使用微博,微信app,QQ空间等媒介,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短片等等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宣传传递能量。这种宣传并不是蜻蜓点水般的宣传,而是深化持久性的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正能量的传递就会永驻于心。
        结束语:
        利用网络来传递思想政治教育是受到网络软硬件开发及高职院校的人才和资金影响,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有限的资源空间里努力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及网络操作能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要求会更高,同时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积极主动的加强网络意识,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之上,严格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积极主动的探索网络,抓住学生对时下网络的热点关注,与学生进行分享,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既能够使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对民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恒钊,文丽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的路径选择[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1):111-115.
        [2]林荣森.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7,23(4):48-50.
        [3]张伟,朱嘉欣.浅议互联网思维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6):45-47.
        [4]蔡明,袁梁.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内外大学生学习行为研究[J].江西通信科技,2017,32(3):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