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张晓丹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出版工作作为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一环,必然面临着新形势下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尤其体现在“质”的方面。
        天津北洋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191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出版工作作为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一环,必然面临着新形势下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尤其体现在“质”的方面。推动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出版产业在国家战略中所处地位与历史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是出版产业遵循经济规律和出版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出版产业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突围的必然要求。对于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说,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主攻方向,破、立、优是主要路径,党的建设是根本保障,建成世界一流的出版产业
        关键词: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讲话指出,当前我国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出版产业来说,高质量发展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主线和主题,也是出版企业能否在新的产业格局调整中占据主动的关键所在。
        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个系统工程,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急躁冒进,必须瞄准主攻方向、明确主要路径、强化主要保障、确立主要目标、扭住落实关键,协调推进、久久为功方能取得成效。
        一、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主攻方向
        制约出版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生产能力的不足,不是要素投入的不够,而是对新需求把握不准、对新渠道掌控不力、对新传播方式运用不精——一句话,是由于出版产业对市场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反应迟钝而带来的供需失衡。这种迟钝和失衡,既反映在出版产品的结构上,更反映在整个产业的投资结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营收结构、人才结构等方方面面。因此,从研判市场需求入手,抓住优化资源配置这个重点,整体提高出版产业的供给体系质量,以适应、满足和引导新时代的新需求,是出版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很多层面,就出版产业层面而言,最关键的就是通过对所属市场主体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不同层级、不同体量、不同特色的企业集群,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其发展质量。它们的高质量发展,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具体措施有:
        (一)培育头部企业集群。头部企业是出版产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与底气所在,是出版产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锋芒与优势所在。在资源配置上,出版产业将重点支持头部企业在增强创新活力、提高投入产出、降低内部成本等方面的投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企业数量、扩张企业规模、提高发展质量。头部企业的判断标准,就是在文化价值引领和社会效益贡献方面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在创新能力和资源聚集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在经济贡献和业务水平方面处于出版产业第一阵营。
        (二)扶持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是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是出版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希望所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曾用“五六七八九”概括当前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下一步,出版产业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坚持聚焦主业、打造优势、以质取胜、规范经营、勇于创新,在提升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走出一条“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三)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清退低效企业。低效企业是出版产业有限资源的占用者,拉低了出版产业的总体收益率;僵尸企业则是拖垮企业的黑洞,并且具有传染性。这两类企业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和绊马索,必须下决心坚决处置和出清。对于扭亏潜力大的企业应针对性地加以改革,精准配置资源,尽快使其具备持续盈利能力。对于那些开办多年仍扭亏无望的企业应下决心关停并转。

对于那些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仅靠补贴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必须坚决关停。对于那些人均产出严重低于出版产业平均水平的低效企业,要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激发活力,或者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实现落后和低效产能的出清,使出版产业和相關企业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二、破、立、优是主要路径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具体到出版产业,就是要在“破”“立”“优”上下功夫。所谓“破”,就是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止损的就止损,坚决拔掉“输液管”“呼吸机”,从而实现去产能——无效低效产能、去库存——无效低效库存、去杠杆——无效低效杠杆,为优质企业、高效板块节省资源。所谓“立”,就是树立起创新这杆大旗,通过创新补短板——资源短板、品质短板、人才短板、制度短板等,就是通过大力培育新动能,为出版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产业版图。所谓“优”,就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政策供给、优化绩效评价等等,进一步降成本、提效率——降低内部摩擦成本、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政策滞后成本、提升政策支持效率,降低内部分配成本、提升正向激励效率等。
        三、建成世界一流的出版产业和出版企业是主要目标
        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出版产业和出版企业是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向和重要标志。我们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最终建成世界一流文化产业,从而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好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在国际文化版图中拥有主流地位,就要有足够底气和足够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就要大幅提升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实力和传播能力,以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四、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是落实关键
        任何的宏伟蓝图,最终都要落实在具体指标上。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要贯穿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全面高质量。指标体系要突出出版产业特殊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其中,社会效益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并要可量化。二是强调延续性。出版业的“十三五”规划与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高度一致的,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总体吻合的,是符合出版产业的改革发展实际的。新的指标体系要以既有体系为主要依托加以优化。三是要突出结构性。指标设置要坚持问题导向,要聚焦出版产业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关键的结构性问题,重在推动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是要具备引领性。指标值的设置既要考虑宏观社会经济环境,也要考虑出版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要瞄准世界一流的定位来设置指标;要根据中央对产业的期望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未来地位来设置指标。
        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出版产业所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出版产业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中心话题和发展主线。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花了40年之功,经历了无数风浪与挫折;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需要我们付出几十年的努力和奋斗,不弃微末、不舍寸功,一步一步向前走。
        参考文献:
        [1]叶彬.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产业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湖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工运,2019(09):45-46.
        [2]张艺兵.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J].当代广西,2019(16):58-59.
        [3]张立科.守正创新推动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J].中国编辑,2019(06):15-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