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河北省 071000
摘要:中学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教育学、心理学,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中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情况,以供参阅。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1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注重研究自然的内在规律的是自然科学,而注重研究人类的情感、道德、审美意识方面是人文学科。中学美术就属于人文学科,也是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美术教育更为注重的是情感的投入和心灵的交流,否则即“无源之水”。美术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通过直观形象特征来表现人类社会,体现人们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以及情感。因为每幅美术作品中都融入了的个人情感,所以美术教学是情感教育的基地。如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中那微笑的神秘,让人无法猜测。其实,在那笑意中融入了画家达•芬奇的爱慕之心;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画中瓜果虫鱼是那么生动朴实,也是他喜爱生活的情感表露;凡高的《向日葵》体现出画家对自然、生命的独到情感。正由于这种情感,美术教学为我们情感教育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它能让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2中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2.1在兴趣培养中加强情感教育
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更加强调心灵上的交流,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学科,既可以表现过去和现在的社会,还能体现人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每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很有必要。教师应该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确保情感教育的实施,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向学生展示美术的魅力与改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并丰富自身的情感。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实景写生,以大自然景观为写生对象,在大自然中学习、体验。为了进一步促进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在写生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艺术表达形式,着重介绍中国画的美。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写生过程中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象力,美术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推动着学生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在美术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作品与情感产生碰撞的火花,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独特的情感作品。
2.3角色互换,体验快乐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
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教师可以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乐趣。例如:在写生课上,我让大家画老师和同学,其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审美能力,以及记忆力的提高。我开始先让孩子们观察自己的同桌和老师相貌并说出每个人的不同特征。孩子们纷纷描述出自己的观点,接着我让孩子们写生画老师,刚开始孩子们不敢画,怕把我画变形了,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大胆描绘,只要画面生动、丰富而有趣;能让全班同学开怀大笑那你就有收获了。孩子们听了之后觉得老师和他们就像同伴,一节课后孩子们的作品是丰富多彩,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描绘老师。因此,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改变过去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要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增强自信心。
2.4尊重学生
人们对尊重的需要有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两个方面。自尊包括对获取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承认、接收、关心和赏识等。因此一个具有足够自尊心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效率,而最健康的自尊是以别人给予的尊重为基础的。教师尊重学生,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独立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也会觉得教师一直对他是欣赏的、尊重的,能让他自由提出意见,发表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尊重别人劳动的同时,也尊重自己的思想。中学美术教育是最能容易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艺术教育。学生在美术教育的陶冶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实现其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精神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过程。
2.5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想像的空间,才能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情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美术课程中,营造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以使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思想和情绪,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这便于促成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正确的态度作用,宽容、开放式的教学,善于发现学生与众不同的创见和闪光点,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带给他们心理的安全和自由,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比如,我们在对《向日葵》进行欣赏教学时,采取了民主与开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不是一幅普通的描绘自然花卉的静物画,而是一幅表现太阳的画,是一首赞美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欢乐赞歌,画面上那一朵朵向日葵,仿佛是从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火焰”;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的色彩传递了一种躁动感”;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的形象给人孤寂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感受,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真切感受。
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的方法千变万化,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发掘和灵活运用。美术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悟和感受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重个体学习方式及对学习过程的感受,而不仅是专注学生学习的结果,重视对学生美术情感方面的评价,还应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又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韦成.情感教育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8(05)
[2]范蓓.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情感读本.2019(02)
[3]李丽华.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分析[J].人文之友.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