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慧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应当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与分析,笔者将会在本文的论述中简单分析现阶段我国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促进我国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的技术发展,并且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 软土地基对道路工程施工的影响
1.1 影响路基稳定性
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大,通常在 25%以上,有些甚至会达到 75%。因此,其承载力往往较低。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影响路基稳定性,对道路工程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1.2 加大养护维修难度
软土地基承载力低,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可能会出现路基下沉等问题,加大养护维修难度。作为施工养护单位,需加强软土地基处理,严格按要求施工,提高路基承载力。此外还要重视养护维修工作,及时修复质量缺陷。
1.3 增加施工和养护成本
软土地基施工难度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的要求也更高,进而会增加施工和养护成本。为此,施工单位有必要详细开展现场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处理措施,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进而节约施工和养护成本,提高公路工程建设效益。
2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1 换填处理法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要视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根据不同的地质构造选取最合适的处理方法。通常情况下当软土层处于土壤层的上部时,使用换填处理法是最适合的。顾名思义换填就是从土壤表层将软土挖走,用其他种类结实的土壤来进行填充,然后使用机械来进行压实,使地基更结实和牢固,为路桥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软土处理方法具有简洁高效、直截了当等特点,施工过程比较简便,换填的土壤也比较充足,并且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开挖软土层时必然会对地面平整度造成破坏,日后施工必须在对平整度进行处理之后才可以进行。
2.2 强夯法
强夯法的主要适用对象便是空间结构比较大的软土,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重型机械的碾压来使土壤结构变得更为紧密,使土壤和水分进行分离,土壤离开水之后湿度就会大大降低,土壤便会黏结凝固成结实的土壤层,大大提高了土层的抗压能力,保证地基能够可靠使用。强夯法之所以能够被采用并且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其中最主要原因便是该方法具有极高的经济性。强夯法作为路桥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一种,是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的使用必须与完善的土壤参数数据进行配合使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地基处理工作能够符合路桥建设的基本要求。
2.3 固结排水法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有机质黏土和饱和黏土地基普遍应用固结排水法,这一处理工艺主要是排水系统由水平砂垫层好和竖向排水体构成,从而促使软土地基能够快速固结,并同时缩短地基空隙水的排水距离,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排水边界。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的渗透能力比较强,这时工作人员可以把砂垫层设置在地面上。其中,组成水平砂垫层的主要材料是粗砂和中砂,一般规定的砂垫层厚度为 45cm,如果一般情况下的排水通畅,可以使得路基比水平砂垫层窄 1m。对于竖向排水结构来说,通常使用塑料排水板,以此来使得砂垫层变厚,同时可以把水平砂垫层和竖向排水层进行连接,最终再建立排水体,以此提高地基的固结性,提升排水效率。因此,对于道路工程,可以采用固结排水法,以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从而达到改善地基密度的作用。
2.4 注浆技术
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时,如果软土地基的质量相对较低,可以在土层的空隙中间浇筑一些水硬性胶凝材料原料,从而将软土地基的空隙牢牢凝固,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能,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避免出现沉降现象以及安全事故。在具体的注浆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的技术。施工人员要结合施工的条件设计出钻孔,然后转到一定的深度,可以将孔径的大小控制在 60~95mm,最后再往孔内放入射管。射管的直径要小于孔直径,射管的外面要放好管套以保护孔壁和导管。根据实际情况,注入配好比例的水泥砂浆,然后注射到管内,使得水泥砂浆能深入软土地基的缝隙,从而起到固结的作用,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将水泥砂浆一次性射入,否则会影响施工质量。
2.5 碎石桩软基处理技术
碎石桩的主要作用是挤密与消散孔隙水。挤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施加横向挤压力,在成桩时,通过沉管控制周围土层的横向挤压力。在孔内碎石填充振动挤压作业时,周围土体产生横向挤压力,进而减小土体孔隙,提高土体密实度,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
3 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有效措施
3.1 方案的合理使用
首先,在道路工程中应定出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全方位对其土质条件进行分析,依据现场环境和软土地基的土质情况选用最适宜的方案进行加固处理;其次,制定好方案后应对方案进行科学研究,确保方案合理;最后,材料的选用尽量就地取材,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节省施工成本。
3.2 合理选材,做好原材料配比
在软土地基处理决定好处理方案后便可进行动工预备工作,施工准备的关键在于要选用适当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对在作业中会用到的机械设备进行试运行并加以检测和调整。在选用施工材料时应根据软土地基的真实施工需要加大对试验阶段的施工运行,材料的分配质量和动工强度和道路工程各项需要符合,应决定材料分配的合理。
3.3 施工前进行勘察
对软土路基正式施工前应对现场软土地质加以深入探究和分析,依据现场情况全面收集地质资料,对土壤进行观测和检测。同时应依据工程总体目标开展施工,科学组织设计。加强材料检测意识,动工设备在应用前一定要对设备、材料和场地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调试,只有做好预备工作和勘察工作才能在稳定环境中对软土路基进行正确的处理。
3.4 提升施工人员的总体水平
承办企业应在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增加其质量管控意识,将质量提升作为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继而在动工过程中将质量控制落到实处,严格控制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实际要求,从而规避和纠正在施工不同环节的质量问题,并且对不通顺动工环节存有的质量通病加以纠正,防止质量问题的二次发生。应适用最新技术,并合理运用在实际的施工中,从而为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成果做好准备。
4 结语
软土地基的存在,使道路工程项目具有较大的建设难度,为了降低软土地基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的实际土质情况,选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明确技术应用要点,按照施工技术的使用要求,规范施工人员操作上的规范性,为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艺.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2):96-97.
[2]赵国栋.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17.
[3]刘文.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8):214.